宋词是一杯清酒3:苏东坡词传

宋词是一杯清酒3:苏东坡词传-大雨风满楼

而在京城内,一场暴风雨式的改革即将到来,苏轼选择在这个时候归京,不可避免地要卷入到这场变革中。为了加强统治,巩固疆域,抵御外敌,北宋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把军权、政权、财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皇帝手中。但时隔不久,由于此次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此次改革实行一年零四个月后,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便被相继排斥出朝廷,一系列改革措施也因此而被废止了。
理论教育 2024-01-27

登州海市:苏东坡词传中的千古绝唱

就像这登州的海市蜃楼,仿佛早就在冥冥中等待着他的到来一样。意思是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说登州的海市蜃楼,当地的老人说,这一景象常在春夏出现,但今年迟迟没有发生。此外,作为管理军事的官员,苏轼来到登州后立即深入兵营,视察海防,了解当地的防卫情况。由于时间短暂,苏轼在登州没有留下太多的诗文,却留下一首千古绝唱——《登州海市》,算是苏轼留给蓬莱的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理论教育 2024-01-27

十年生死两茫茫-苏东坡词传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有人说,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即《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潘岳的《悼亡诗三首》、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堪称我国古代“四大悼亡诗”。其中,苏轼那首传诵千古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理所当然地排在榜首。英年丧妻,突如其来,苏轼悲痛不已。
理论教育 2024-01-27

灵秀喜诞生,苏东坡词的传奇命运

因为在这一天有一个传奇人物诞生了,他注定要经过坎坷的命运,经历人生的生与死,也注定要蜚声文坛,名耀千古。事情要从眉山小城纱谷行苏家的那个刚诞生的男婴说起。男婴诞生于眉山苏家,这是一个家境富裕的书香门第。这一年,苏洵已经27岁了,27岁的苏洵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荡子,尽管出身书香门第,智力超群,但他个性独特,游手好闲,至今仍然一事无成。他站在蜀中无数诗人、文人的肩膀上成长,集山川、河流的灵秀之气于一身。
理论教育 2024-01-27

苏东坡痛失慈母,官复原职需守丧两年三个月

已经是五月底,苏氏父子才听闻此噩耗,顿时悲痛欲绝。按照当时的规定,苏轼即使官为宰相,也须立即退隐,守丧两年三个月之后,才能官复原职。但一旦有人靠近,老翁就会消失在水中。嗟予老矣,四海一身。在此文中,苏轼希望通过人类的保护,使鸟类免于猛禽的伤害,同样,朝廷官府也应该这样保护平民,防止坏人侵害。宿于团封,梦一僧破面流血,若有所诉。伤残破碎为世役,虽有小用乌足贤。居海岱者充禹贡,雅与铅松相差肩。
理论教育 2024-01-27

湖州:醉心苏东坡词-宋词是一杯清酒3:苏东坡词传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很明显,这首诗是为反对新法而作的。苏轼在湖州任知州的时间并不长,这首诗则是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当时苏轼因公务来到湖州,看到了当地百姓生活的惨状,写下了这首饱含血泪的诗歌。尽管有万般不舍,苏轼还是于元丰二年四月二十日抵达湖州任所。这次是苏轼第三次来到湖州,也是苏轼在湖州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但即便这次是停留最长的时间,也仅仅只有三个月。
理论教育 2024-01-27

苏东坡词传:赴天涯海角之行

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他终于要去往那个天涯海角的地方了。绍圣四年,也就是苏轼贬谪惠州的第三个年头,苏轼62岁。海南当时虽在宋朝的统治之下,但远离中原文明,对于此行,苏轼充满了生死未卜、前途渺茫的孤寂感。能在这天涯海角见上亲人一面,就算死在海南,也算瞑目了。在姜唐佐之后,陆续又有海南子弟考中科举。苏轼到了海南之后,依旧没有停止他的诗文创作。
理论教育 2024-01-27

苏东坡词:绝响赤壁,醒醉归来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却没想到第二天,黄州处处传言苏轼昨晚写完这首词后,将自己的衣服鞋帽挂在江边,自己摇着小船长啸而去,不知所踪了。所以,此时此刻,在苏轼的思想中,既表现出儒佛道思想因素的同时贯穿,又表现为这三种思想因素的互相矛盾并自我否定。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理论教育 2024-01-27

黄州之旅:苏轼沉醉于壮美江景

当苏轼于元丰三年二月一日抵达黄州时,这个偏僻萧条的江边小镇用一种极为冷寂的方式欢迎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士子。此时此刻,苏轼的官衔是责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由于是犯官,苏轼没有自己的居所,只能寓居在黄州城东的一所寺院里。苏辙在黄州陪苏轼住了3天的时间。黄州附近的好山好水,壮美的长江景色,已经让苏轼深深地陶醉其中。
理论教育 2024-01-27

苏东坡少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及其对未来的影响

苏轼的父亲苏洵到了27岁才发愤读书,一生在仕途上都郁郁不得志。反复的抄写,使苏轼对书中内容非常熟悉,在抄书的同时还可以练习书法。她亲自教孩子们读《后汉书》,并将书中大义一点一点地讲给儿子们听。母子两人心灵相通,教学相长,母亲的启发和教育也因此影响了苏轼的一生。眉山的读书经历已经为苏轼一生的文名、诗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年方弱冠的少年正雄心勃勃地面对着自己的未来。
理论教育 2024-01-27

《宋词是一杯清酒3:苏东坡词传》-苏轼初游京城汴梁

苏轼人生中的第一次远游是在1056年,21岁的苏轼告别母亲、妻子,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前往京城汴梁,参加礼部秋试。父子三人在家人的不舍中离开家乡眉山,选择陆路出川,径直北上。由于蜀道难,自古凶险,苏氏父子第一次出川,慎重地选了秦汉以来巴蜀通往关中的这条战略要道。思来想去,张安道决定第二天邀请父子三人到家中聚会,亲自出题试验一番。
理论教育 2024-01-27

苏东坡的诗词之旅:探寻唤鱼池的奥秘

众人打开一看,只见花笺上赫然写着三个娟秀的字:“唤鱼池”。众人在惊叹之余不禁感叹:“不谋而合,韵成双璧。”两人不约而同地对出“唤鱼池”后,王方便在内心中把苏轼认作自己的女婿。苏轼素来心高气傲,虽与王家女儿见过几面,却并没有将她放在心上,直到此时两人不谋而合题出“唤鱼池”后,苏轼才开始留意起这个美丽的女孩来。
理论教育 2024-01-27

宋词是一杯清酒3:苏东坡《辨奸论》解读

早在变法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苏洵对于王安石这个颇具个性的“怪人”,似乎就不太喜欢,甚至写了一篇《辨奸论》讥讽他: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辨奸论》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当时的人都知道,苏洵指的就是王安石。而王安石的母亲去世,朝中大臣纷纷前去吊唁,只有苏洵置之不理。
理论教育 2024-01-27

苏东坡词传:描写杭州水乡风情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对于杭州最负盛名的西湖,苏轼无论花朝月夕,雨雪阴晴,时常与朋友徜徉其间。他与当地灵隐寺、天竺寺中的高僧也有密切的来往,而杭州城虽地位低下但多才多艺的歌伎们也与苏轼有着不浅的交情。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八月十五日这天,苏轼与知州一行人马来到钱塘江最佳的观潮处,与杭州当地的百姓一起,等待着潮水的到来。
理论教育 2024-01-27

苏东坡在京城闯荡,书画诗篇留传千古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在京城,苏轼度过了他人生中最风光的一段时光,与少年进士的那一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当时苏轼初出茅庐,朋友不多,在京城还显得有些稚嫩生涩;如今却不同,他名满天下,又成为帝王之师,行动起来自然是游刃有余了。这段时间,他处处宴饮交友,写了很多的题画诗,留下了很多风流轶事,甚至风靡京城,人人都愿一识苏东坡。这样的人格魅力,也成为苏轼风靡京城的原因之一。
理论教育 2024-01-27

苏东坡词传:苏轼与常州之缘

苏轼进京赶考、进士及第那年,曾经在一次琼林宴会上认识了常州出生的同年蒋颍叔(之奇)、单锡以及胡宗夫。这只是当时苏轼的酒后戏言,胸怀天下的苏轼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那些来自常州的好友也没有责怪苏轼没有履行这个约定。胡修仁后来还成为苏轼的女婿,两人关系更加亲密,苏轼每次去常州,都要住在胡修仁家中。与黄州的生活比起来,闲居常州的苏轼生活得超然、闲逸。有一次,佛印与苏轼共同去拜访常州报恩寺长老。
理论教育 2024-01-27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