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文化与区域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国—东南亚、南亚的认知与实践

佛教文化遗产的认知与实践

从这个意义上说,贝叶经本身就是世界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巴利语系贝叶经,是南传巴利语系佛教传播的文字载体,其流布范围所覆盖的“贝叶文化区域”包含南亚的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大部或局部,以及中国云南南部和西南部的傣族地区。其中一部分具有百年以上甚至更久的历史,是该区域乃至全世界人类珍贵的历史记忆和佛教文化遗产。
理论教育 2023-08-16

傣族诗歌的魅力:善用比喻、赞美婚礼

善用比喻,可以说是傣族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了解傣族诗歌是如何运用比喻的表现手法来彰显诗句之美的。椰子树是亚热带特有的一种挺拔俊秀的树,用它比喻召树屯的英俊健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再次,采用连环比喻,语言文句精练、优美。该诗句采用了大量美好、形象的比喻和连环比喻,分别赞美婚礼的吉日及对新人的祝福。诗句尽管不长,但以其精练的语言,一言道明了给牛拴魂的目的、作用及意义。
理论教育 2023-08-16

区域文化遗产传承:贝叶文化与东南亚手稿传统

占星术在斯里兰卡人生活的各个阶段都是很重要的,Bali Tovil仪式[8]都是模仿占星术知识中关于行星的神力量。Bali Tovil或行星仪式用来减轻由于经历了一个糟糕的占星期而导致的不幸或apala kcālaya,意思为字面上的“无福期”。Bali Tovil传统中的大多数占星学知识都来自传统的古典教科书或手稿。除了我之前已经讨论过的贝叶绘画外,还有一些以贝叶传统文学书写的仪式诗,这些诗在斯里兰卡的Bali Tovil体系中被进行仪式性的吟诵。
理论教育 2023-08-16

贝叶文化与区域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清曼寺的实践

目前,清曼寺是清迈旅游计划中的热门目的地,泰国人和外国人都会来参观。这种现象导致了非本地的泰国游客不会重游宗教遗址。例如在清迈,有“清迈老城墙内九大庙”旅游计划,也有“清迈九寺”旅游计划。不过,清曼寺有多方面的吸引力。还有一种新的观光风潮,就是利用历史、寺名和相关的故事,吸引广大民众到清曼寺参观。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贝叶经、桑皮纸手稿、碑文等资料中综合有关清曼寺的重要资料,以推广清曼寺为旅游胜地。
理论教育 2023-08-16

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贝叶文化与区域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传承

傣崩文 字母呈圆体,亦称圆体傣文,主要在德宏瑞丽、耿马的部分地区使用。泰文 由泰国素可泰王朝三世王兰甘亨大帝在孟文和高棉文的基础上创制,后经历代学者的修改,成为现今全泰国通用的文字。泰痕文 字体圆形,主要在缅甸掸邦地区使用。文字的相同或相似,导致了文字的跨界、跨区域的交叉使用。语言、文字的趋同性,是傣泰民族佛教文学相互交流的强劲助力。
理论教育 2023-08-16

贝叶文化与地方文化遗产保护

它们共同构成了该族群传统文化中的地方知识和集体记忆,蕴含着不同地方、族群的“文化基因”、精神气质和价值观念,对族群认同、地方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傣族的贝叶文化典籍被视为“傣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这些医书在当地有多种形制的版本,都较为系统、完整地记录傣族传统医药医理,是傣族族群和地方性知识的宝贵经典。
理论教育 2023-08-16

贝叶文化保护与发展:中国—东南亚、南亚的实践

政府力量的介入,为贝叶经保护与贝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助力。首先,贝叶经研究与保护中的族际合作与国际合作应得到充分重视。其次,贝叶经的保护与发展应充分吸收当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数据库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对贝叶经典籍的保护,需要各区域、民族、研究机构的通力合作。
理论教育 2023-08-16

贝叶文化:中国—东南亚、南亚认知与实践

在斯里兰卡,这些贝叶经中所刻写的大多数有关土著知识和适当做法是该国现代发展的宝贵资源。为了维护这种古老的贝叶经刻写传统,有必要通过传播制作这种手稿的技术知识,并重新定义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潜在用途来复兴这种古老的传统。除此之外,Hugh Nevill[5]收集了数百本仪式文本,他是一位受过训练的印度学者,在锡兰为英国殖民大国工作,从历史角度来看,他的工作是最富成果的工作之一。
理论教育 2023-08-16

贝叶文化与区域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东南亚、南亚认知和实践

Shanti Karmaya仪式中提供的神灵优于Yak Tovils中的恶魔和神灵。在斯里兰卡,各种礼仪专家通过口头和手稿传统延续了大多数赞美各种神灵并招募魔鬼的传统仪式。Aduro认为这些传统是从同一来源发展而来的,即大约3000年前印度人的yage / homa祭祀仪式。第一场yage / homa仪式是由来访的印度婆罗门在斯里兰卡表演的。关于仪式工作,居住在这些地区的Aduro社区保留的传统在具有独特宗教信仰的社会权力中心中得到了发展。
理论教育 2023-08-16

佛经活动中的交流在贝叶文化

傣泰民族各族群都有很成熟的佛经文化。傣族有向佛寺献经书的习俗,老百姓可出资请人抄写经书献给佛寺,傣语称“路厘”或“赕坦”。上述活动所念的经书,有相当一部分是傣族佛教文学。国别的相异,阻止不了傣泰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在泰国中部,男子出家仪式、献僧衣仪式、结婚庆典等活动,人们会在晚上聚在主人家听讲故事。[13]类似这样的习俗在傣泰民族各族群中普遍流行。这是傣泰民族佛教文学口头形式交流的重要途径。
理论教育 2023-08-16

保护在这里的意义是什么?-贝叶文化与区域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保护”这个词也出现在这次研讨会的标题中,在这里它是什么意思呢?保护是否意味着保护和保存工作,使手稿得到安全的保存?我参观过许多书库,当地管理员怀着美好的愿望认为,保护手稿的最佳方式是锁上书库的门,但几年后才发现,大部分藏书都被白蚁吃掉了。总的来说,这个问题被完全忽视了,但它是造成手稿退化和丢失的主要原因。不幸的是,即使是周期性的外部资金支持开展的手稿保护项目被证明也难以使手稿得到长期性保存。
理论教育 2023-08-16

贝叶经传承保护现状:中国与周边区域的认知与实践

现存的中国贝叶经相对而言不太集中,在汉传、藏传、南传地区都有发现。南传上座部佛教地区作为中国境内唯一还保存有贝叶经制作和使用技艺与传统的区域,贝叶经的保存和使用最为普遍。贝叶经或梵夹装典籍在部分南传上座部佛教宗教仪式中仍有使用。2008年,“贝叶经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流传面广、影响大的130部作为《中国贝叶经全集》的入选篇目。
理论教育 2023-08-16

音译词不规范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集体译经是佛教史上的一个传统,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由于译者在处理一些词语的时候所持的翻译理念有异,出现同一词语译写不规范的情况就不足为奇了。傣、汉两种语言系统中佛教词汇的对应关系沟通不畅。也就是说对疑难词的翻译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造成了文本中许多音译词不规范的现象。
理论教育 2023-08-16

贝叶文化与区域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认知与实践

研究性保护指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等的合作来推动贝叶经和贝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述四种保护实践类型对中国境内的贝叶经和贝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数字化保护仅只是贝叶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一个方面。
理论教育 2023-08-16

傣族诗歌特点之一:注重排比表现手法

注重排比表现手法的引用,也是傣族诗歌的突出特点之一。通过运用排比表现手法,使得诗歌文气贯通,语势加强,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把作者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它以优美、精练的文学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傣族民间,为傣族人民所喜爱。本人所阐述的观点,仅仅是傣族诗歌众多特点当中的一小部分,目的是对傣族诗歌的修辞手法做粗浅的探索,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理论教育 2023-08-16

中国—东南亚、南亚跨国文化交流:斯里兰卡贝叶经手稿的交换

在古代,佛教国家之间的贝叶经手稿交换是非常常见的。斯里兰卡现存贝叶经手稿中就有一些用缅甸语和泰语书写的巴利语手稿。随后,在Mahisasaka学校找到了《律》书的副本,并邀请斯里兰卡僧侣Sanghavami前往中国将其翻译成中文。公元5世纪末,两卷重要的斯里兰卡贝叶经——Samantapāsādikā和Vimuttimagga被带到了中国,并翻译成中文。此事被记录在缅甸佩贡的一处碑文上,并附着1442年从斯里兰卡带回的贝叶经书单。
理论教育 2023-08-16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