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

学习景别与角度:了解机位概念与拍摄角度

在学习景别与角度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机位的概念,并树立机位意识。机位距离被拍摄物体的远近不同,造成了景别的差异;机位与被拍摄物体的水平夹角和高低落差不同,造成了拍摄角度的差异。这种彼此反转角度的两个机位,称为“正反拍镜头”。全景通常是指展现环境全貌、人物全体的景别,表现相对于局部的整体景观与场面。
理论教育 2023-08-13

视听语言|两个基本属性

首先,视听语言生产的技术特性决定了逼真性是其本质属性和主要诉求。显然,这种复制性,也就是所谓的电影、电视影像所具有的记录本性。巴赞坚持认为真实性是一种审美现象,而真实蕴藏在世界的完整性中。[5]所谓的“完整电影”指的就是用视听语言对现实世界高保真、无遗漏地复制和重现,这也是最初的视听语言创作者的根本追求。因此,从这个角度也说明了逼真性是视听语言的根本属性之一。
理论教育 2023-08-13

《场面调度对视听语言的综合调度和影像形成的决定性作用》

场面调度是导演在拍摄现场对于视听语言各元素的综合调度、安排。场面调度对影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我们把“场面调度”放在影像一章的最后一节,但我们需认识到,场面调度的问题涉及视听语言的各元素、各方面。都是场面调度时需要全盘考虑、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场面调度是演员调度与摄影机调度的有机结合。场面调度是时间的艺术,更是空间的艺术。
理论教育 2023-08-13

视听语言:声音与影片的剪辑方案

但是有趣的是,用胶片来表现这个过程的话,“切”会比摇摄更加现实,因为这更符合我观看的心理,我们的注意力在书本和门之间跳跃,而这两者之间的东西,比如说书架、墙壁并不在我关注的范围内,因此适宜的做法只要将书本的画面直接切到门的画面就可以了。
理论教育 2023-08-13

声音分类与功能—《视听语言》

声音给电影增添了美感,给电影以更大的发展空间。电影中所有的声音,都可以无一例外地分属于人声、音响和音乐三大类别。人声的功能主要有:其一,配合影像交代说明,推动叙事。其二,表现人物的心境和情感。此外,声音还可以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主题。昨天我飞到这里,来接受俄罗斯总理颁发的友好勋章。你得警告克里姆林宫,克伯特手上有核弹发射装置,他的手下已经拿到了启动密码。
理论教育 2023-08-13

《视听语言》第二节剪辑的基本原则:创造连续同一的幻觉

剪辑的基本原则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但是它又是相对的,连贯性剪辑形成了一套十分严谨的规则,遵守它们有助于我们用破碎的镜头为观众创造一个连续同一的幻觉,仿佛我们看到的事物是发生在连续的时间和固定的空间内的。用于表现连续时空的剪辑是绝大部分影片最基本的镜头组接方法。下面就两方面来谈谈连贯性剪辑的基本原则。
理论教育 2023-08-13

灯光与色彩:影像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节我们学习的是影像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灯光与色彩。放眼人类的视觉文化史,影像的色彩,在叙事、抒情、表意方面,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与被阐释的空间。在被摄物体确定后,决定物体造型力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的性质。辅助光的方向与亮度,必须以中心光源的影调结构为依据。演播室里进行的新闻、谈话节目,常常使用正面光,主播的形象显得与背景合二为一。转场后第一个镜头就使用了顶光来塑造人物形象。
理论教育 2023-08-13

剪辑诞生历史:马车变灵柩事件

自1895年电影诞生以来,电影人致力于让放映术步入艺术的殿堂,使摄影机获得创造和表现的权力,剪辑就在这种努力下诞生并逐渐成形。当时的影片完全没有剪辑,制作影片的方式一般是摄像机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进行拍摄,一直到胶卷用完为止。图3-1-1 《婴儿的早餐》最早发现剪辑这种手法应该归功于一次意外事故,这个事件和卢米埃尔的一个朋友——魔术师梅里爱有关。这就是电影史、剪辑史上的重要事件:马车变灵柩事件。
理论教育 2023-08-13

影响思维的视听语言-视听语言

相应于视听语言的逼真性和幻觉性共存的特性,从观众接受的角度而言,视听思维则具有了“形象化的表现和暗示”两个特征。这也就涉及视听语言和视听思维的一个重要审美特性——视听奇观性,即让观众接触影像的瞬间,就在感官和情绪上深受刺激,如《泰坦尼克号》中巨轮被拦腰折断,把数百人抛入海中的惊悚场景。
理论教育 2023-08-13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录下《玛丽有只小羊》,开创声音记录历史

1877年11月21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用他发明的留声机录下了他朗读的《玛丽有只小羊》,这总共8秒钟的声音成为世界录音史上的第一声。1906年,英国的斯托克维尔和尤金·劳斯特第一次成功地把声音直接录在电影胶片上,并取得专利权。1910年8月27日,在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某所实验室里,爱迪生第一次展示了能够将画面和声音同时记录下来的带有声音的电影。
理论教育 2023-08-13

《公民凯恩》:伟大的电影实验,引领好莱坞视听语言转变

片名:《公民凯恩》导演:奥逊·威尔斯编剧:赫尔曼·曼凯维支奥逊·威尔斯主演:奥逊·威尔斯等国家: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时间:1941年《公民凯恩》是学习视听语言无法绕开的一部伟大的电影,它出品于好莱坞黄金年代末期,在当时,这部影片在叙事模式和视听语言上带有鲜明的实验风格和创新特征,“使好莱坞完成了视听语言模式的现代化转换,……开启了人们对电影语言新的思考和认识”[1]。
理论教育 2023-08-13

《断背山》:争议之作、导演的胆识

就在《断背山》在奥斯卡评奖前夕获奖呼声最高时,洛杉矶当地尚有民众发起的签名活动,联名反对这部影片入围奥斯卡。而《断背山》最终在评奖中惜败于《撞车》,李安只是勉强拿到了一个最佳导演,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断背山》及其所反映的同性恋问题,在美国主流社会、主流文化中,仍然是一个颇受争议的禁区。因此,《断背山》也被人戏称为“美国西部同性恋史诗”。而李安导演,偏偏就是选择了《断背山》。
理论教育 2023-08-13

运动摄影技巧:实现流畅稳定的镜头运动

为了实现不同方式的镜头运动,我们又逐步把各种不同的拍摄机械应用于支持摄影机的运动,这些机械的发明保证了拍摄的流畅与稳定性。因此,摄影机的运动只是引起影像运动的因素之一。我们在此关注的镜头运动,主要指摄影机机位在水平面以及空间中所做的各种位置、角度变化。摇摄可以对一个拍摄对象进行水平扫视,或跟随运动中的拍摄对象。所以,通常的配合摄影机运动的机械,都是为了完成复杂的运动、拍摄到更加稳定的影像而发明。
理论教育 2023-08-13

视听分析实例:通过细致观察学习视听语言规律

事实上,观看影片是最好也是最便利的学习方法,但是首先要学会放慢观看的脚步,站在制作者的立场,对影片中的每一个视听元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读解,解释制作者的每一个选择的含义所在。这个部分列举了五部影片,对它们进行视听元素方面的读解,简单地说,就是分析这些影片想要表达什么,而又是通过什么手段来表达的,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对一部影片的画面和声音的细致分析,逐步掌握它的规律。
理论教育 2023-08-13

焦距与景深:使用不同焦距镜头创造深浅不同景深空间

焦距与景深是相伴相生的概念,不同的焦距决定了影像有不同的景深。为了展现深浅不同的景深空间,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焦距由于摄影机镜头的光学透镜而形成。长焦镜头配合变焦摄影,便于摄影师远距离拍摄运动中的人或物体,同时保持画面的稳定性,完成一些近距离跟拍不可能实现的拍摄任务。伸缩镜头就是可以连续变更焦距的镜头。
理论教育 2023-08-13

画框与构图:视听语言中的艺术创造与欣赏

画框的存在,使艺术创造与欣赏的空间与外在的真实世界相区别,所以,学习视听语言,画框的概念是前提。画框的存在又是构图的前提,而构图就是对画框内的各元素的安排。画框的取与舍具有表意的功能。遵循这项惯例,自然而然,就使画框的底边产生一种重力感。画框也是构图的基础,构图是在画框以内的构图,因此,画框的特性规定着构图。有时候,导演会巧妙地利用画框的隔断造成的对于画外空间的想象,来完成叙事与表意。
理论教育 2023-08-13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