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传播概论

中国国际传播迫切需要新理论

世界也期待中国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伴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在传播领域,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社会非常关注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国际传播的现有格局。长期由西方媒体把控的传统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和资讯供给机制,已经无法准确地描摹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国家形象,更无法满足全世界对中国资讯的旺盛和深度需求。
理论教育 2023-11-16

两国政体文化差异及其影响

中美两国在政治体制、文化传统、民族宗教、历史传承方面差异巨大,跨文化传播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基于此,开展对美传播需要正视政体以及宗教文化等方面差异,认真研究,系统应对,增强前瞻性、科学性和规划性。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与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是两种不同的政体。其次,要充分理解中国和美国在文化方面的差别。中国文化是本土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陆文化。
理论教育 2023-11-16

提升客观接受习惯,中国国际传播简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0]促进媒体融合不仅要顺应新兴媒体的发展规律、驱动媒体移动化转型升级,更要顺应新闻传播规律、贴近受众的接受习惯,开辟更多的传播渠道和制作更加丰富的传播内容以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国际传播的效果。同时,还要注重打造符合在新媒体平台传播的节目。
理论教育 2023-11-16

美国插手中国内政:中国国际传播分析

美国已经习惯在中国内政方面进行干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从来就没有停止在台湾、香港、涉藏、涉疆、南海等问题上插手干涉中国内政。美国把武器出售给中国的一个省,这是对中国内政的最严重干涉。针对美国肆意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应有重点地分析国际舆情,向国际受众指出美国在全球各地搞“和平演变”“颜色革命”,动辄对别国进行制裁打压,对国际法合则用、不合则弃,奉行“双重标准”的一贯作风。
理论教育 2023-11-16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从研究西方学说向中国化转型

与此相适应,理论转型的“中国化”就是把中国作为传播研究主体,探讨我国对外传播的基本理论,同时提出我国关于国际传播的基本理念。国际传播的“中国化”就是指要立足于中国国际传播的实际,从中国立场出发,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去描述、分析、评判国际国内新闻事件。它不是一概否定以往传播学的基本成就,而是强调中国要有自己的国际传播理论和主张。发展中国家由于国际传播能力较弱,学术理论也非常薄弱。
理论教育 2023-11-16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客体间性引发的认识变化

客体间性理论则是从客体的认识角度出发,揭示客体接收媒体信息的间接性和易变性等特征,以帮助传播主体根据客体接收信息的这些特征来改进传播方式、增强传播效果。这就需要传播主体立足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努力减少、克服受众认识间接性和易变性对传播效果的不利影响,并增加传播的直接性因素和受众的直接体验。这些传播举措都较好地把握了受众认识的间接性和易变性规律。
理论教育 2023-11-16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从碎片化研究向逻辑化转型

可以说,目前还没有系统的、中国视角的国际传播理论,必须尽快地推进中国国际传播理论的体系化。目前,我国国际传播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需要在对“对外宣传”“新闻传播”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的基础上,突出做好“国际传播”研究,构建、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理论体系。
理论教育 2023-11-16

新媒体技术引领人类迈向新媒体社会

从社会学意义来说,原有的人际网络与社会生态正在发生变化,新媒体生存已经逐渐成为主流社会的标配,人类社会已经步入“新媒体社会”时代,这一变化也似乎正在培育一种更为中立、有着更高理想要求的传播理念。
理论教育 2023-11-16

互动-中国国际传播概论中的关键要素

互动是指传播主体要与客体展开交流,让客体对所接收的传播内容有所体验和领悟,并给予积极的反馈。没有反馈互动的国际传播很难说是有效的国际传播。日本、泰国、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国家的许多忠实听众,经常自发组织收听国际台节目,开展线下活动。本土化有助于将上述四个过程完整体现在本土制播、本土发布、本土运营和本土风格中。
理论教育 2023-11-16

中国短视频社交平台国际传播实践

在国内,包括抖音、快手等中国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抓住了机遇,依靠技术和渠道优势迅速占领了海外短视频平台市场,成为承载国际传播内容的重要平台。以视觉元素和音乐为主的短视频跨越了国际传播的语言障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调动普通民众参与,培植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个体内容生产者,并促使其利用短视频社交平台参与到对外传播活动中。目前,短视频社交平台已成为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
理论教育 2023-11-16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逻辑递进性与中国媒体传递意见性信息

逻辑递进性就是在丰富的传播内容中,呈现出内在的逻辑性,必须逐步深入,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内在逻辑,分层有序开展。中国媒体传递意见性信息,在涉及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重大问题时阐明中国政府的意见和主张,亮出“中国方案”,通过澄清性深度报道提供更多的事实参照系,驳斥丑化中国的报道,扭转受到长期扭曲的中国形象。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利用高端专访传达事实真相,传达意见性信息。
理论教育 2023-11-16

熟悉中国国际传播概论-对象国媒体发展现状

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传媒业非常发达,其传统媒体的转型、与新媒体的融合和发展值得关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候选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竞争白热化。(三)扩大与对象国媒体的交流合作与国外媒体深化合作交流,对于增进彼此理解,推动中国国际传播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推动媒体间对话交流。
理论教育 2023-11-16

讲好中国故事,增加用户黏质度

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传播一个真实的中国,突出中国面貌在层次上的丰富多元性。以代表性人物为中心,以人性化、故事化的报道阐释客观事实,讲述感人故事,往往事半功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面貌美丽动人、中国精神气象万千,要让全世界都听到中国故事、听清中国声音,需要更多的“李子柒”脱颖而出,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文化输出,让世界真正认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理论教育 2023-11-16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母语传播以及对文化认知的增强

在使用母语开展国际传播时,要做到用母语传播直接“喂料”、用母语传播中华文化和建立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我国的母语传播事业发展非常迅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通过使用斯瓦希里语、豪萨语、法语、阿拉伯语、缅甸语、越南语等20多个语种,面向非洲、亚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译制播出《媳妇的美好时代》《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等160多部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影视剧,大大增强了海外受众对真实中国的认知度。
理论教育 2023-11-16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拓展中国的国际传播空间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网络空间秩序建设所提出的战略性解决方案,也是中国在国际传播中进行的相对成功的议题设置。此外,中国媒体在充分借力境外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国际传播的同时,还注重自有社交媒体平台和相关数据库建设,通过与境外主流媒体合作、商业推广等方式不断扩大覆盖面。
理论教育 2023-11-16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危机国际传播特征及媒体作用

(一)危机特征危机国际传播具有一般危机的共同特征,如临时突发性、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危机阶段性。认识到危机国际传播的危机特征,对于我们有效应对全球范围内、国家发展中的各类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媒体作为危机国际传播的主体作用突显。国际危机与国际关系紧密相关。
理论教育 2023-11-16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