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史话(典藏版)

中国服饰史话(典藏版):官服及其图案

黑纱翼善冠皇后在受册、助祭、朝会时穿袆衣,服饰图案为翚(huī)雉;季春之月,躬亲蚕事的典礼,穿鞠衣;宴见宾客,则着钿钗襢衣。一品官服为衮冕。三品官服为毳冕。四品官服为 冕。五品官服为玄冕。武则天时流行一种新式服装,即在不同职别官员的袍上绣有不同的图案。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两梁,九品以上及国官一梁。因系唐玄宗赐给供奉官及诸司官吏,故称“官样”。鱼符质料因官阶不同而不同。
理论教育 2023-11-01

梳妆史话:汉代女子发髻编梳的式样

汉代女子以梳高髻为美。发髻的编梳,一般是由头顶中分为二,然后将它们各自编成一束,再从下朝上反搭,绾成各种式样。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椎髻和堕马髻。椎髻因为形状与洗衣用的木椎十分相似而得名。堕马髻相传为东汉贵戚梁冀的妻子孙寿所创造。孙寿梳着这种发髻,与她那画得细而弯曲的“愁眉”、在眼睑薄薄擦上一层油脂的“啼妆”等装扮相配合,更加妩媚动人。汉代女子画眉施黛已成风气。
理论教育 2023-11-01

中国服饰史话(典藏版):明光铠,南北朝戎装

由于战争连年不断,争夺政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人们对武器装备更加重视。铠甲的形制主要有三种:一是筒袖铠。它是用小块的鱼鳞纹甲片或者龟背纹甲片穿缀成圆筒形的甲身,前后连接,并在肩部配有护肩的筒袖,因此得名筒袖铠。穿筒袖铠的人,一般头上都戴有护耳的兜鍪,项上饰有长缨。这是南北朝时期通行的戎装。穿着它在太阳下作战,会反射出刺目的“明光”,令敌人眼花缭乱,头昏脑涨,故而得名“明光铠”。
理论教育 2023-11-01

冠帻:中国服饰史话中的身份与等级标志

汉代以冠帽作为区分等级的主要标志,主要有冕冠、长冠、委貌冠、武冠、法冠、进贤冠等几种形制。按照规定,天子与公侯、卿大夫参加祭祀大典时,必须戴冕冠,穿冕服,并以冕旒多少与质地优劣以及服色与章纹的不同区分等级尊卑。委貌冠,形制与皮弁相似,有些像翻倒的杯子,用帛绢制成。此外,还有通天冠、远游冠、建华冠、樊哙冠等冠式。身份低微的官吏不能戴冠,只能用帻。达官显宦家居时,也可以摘掉冠帽,头戴巾帻。
理论教育 2023-11-01

中国服饰史话:起源与演变

要弄清这一连串的问题,还是让我们从人类服饰的起源说起吧。而这种完全出于实用的考虑,正是人类衣服和装饰产生的主要动因。至于为了遮羞或美饰则是后起的想法,是在人类形成了道德感、性羞耻心与审美观才产生的。它的发展与演变总要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古代女子的发式与男子大体相同。战国时期,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深衣是将原有的上衣和下裳缝合在一起的衣服,因“被于体也
理论教育 2023-11-01

中国服饰史话(典藏版):明代女子服装与汉、唐、宋传统相承

明代一般女子的服装,基本沿袭唐、宋式样,恢复了汉族习俗,主要有袍衫、袄、霞帔、褙子、比甲、裙子等。按规定,民间女子只能用紫色 ,不能用金绣。褙子,是女子的常用服装,样式和宋代的相仿,以对襟为主,下长过膝,也可当作礼服穿用。另有一种水田衣,是用各色零星绸缎拼凑而成的,因各种色彩相互交错形同水田而得名,简单别致,深得当时女子的喜爱。女子服饰中上衣下裙仍占一定比例,其长短随时变易。老年女子穿平底鞋。
理论教育 2023-11-01

周代礼服|中国服饰史话礼仪规定及图解

按照周代典章制度的规定,凡举行祭祀大典以及朝会、大婚亲迎等,帝王和百官都必须身穿礼服。按照礼仪规定,凡戴冕冠者,必须身着冕服。冕服图解除冕服外,周代还有一种叫作弁服的礼服。爵弁周代还有一种叫作玄端的朝会之服。王后的服饰也有一定制度,共有袆(huī)衣、褕翟、阙翟、鞠衣、展衣、褖衣等六种,都属于连衣裳。
理论教育 2023-11-01

明代贵妇冠服及礼服规定

明代贵妇冠服,分礼服与常服两种。皇后于大典时所戴的冠称凤冠。永乐三年又有规定,凤冠比原来华丽。永乐时,衣服改用黄色大衫,圆领,右衽,宽袖,前胸绣有龙纹。孝端皇后凤冠明代对授有封号官员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服饰也有严格规定。命妇的礼服用于朝见君后、参与祭祀等大典。嘉靖时,权贵严嵩家就有凤冠十数顶,其装饰之富丽不亚于后妃冠。命妇礼服除礼冠外,还有霞帔、大袖衫、褙子等。
理论教育 2023-11-01

中国服饰史话(典藏版):梳妆的气质和风采

梳妆可以显示一个女性的气质和风采。据说,唐玄宗每年十月幸临华清宫,杨国忠姊妹五家扈从。还有一种颇具特色的面饰妆靥,指的是在女子面颊上用丹青、朱红等颜料绘出各种图形,如月形、钱形等。有的妆靥是画贴结合,多作两颗黄豆般的圆点,有的女子喜欢用浅绛色点唇,这就是“故着胭脂轻轻染,淡施檀色注歌唇”。古人把焉支山上的花制成膏汁、粉类,用来化妆。
理论教育 2023-11-01

最具特色的是姑姑冠元代女子流行佩戴耳环

元代贵族女子一般戴皮帽,穿貂皮袍。皇后、妃子、侍从穿翻鸿兽锦袍、青丝缕金袍、琐里绿蒙衫。贵族、宫女多穿红靴。元代最具特色的女帽是姑姑冠,也叫故故、固罟(ɡǔ)、顾姑、固姑等。这是皇后、妃子、大臣妻子戴的贵冠。元代灭亡后,这种冠式随之消失。元代女子,不分贵贱都可以装饰假发,时称 (dí)髻。辽、金、元还流行佩戴耳环。男女都戴,女者为多。元代耳环前部通常以玛瑙、白玉或绿松石等制成各种花样。
理论教育 2023-11-01

辽代官服:辽太祖的朝服、汉族和契丹族官服对比

辽太祖在北方称帝时,以甲胄为朝服。占领后晋领土后,辽代统治者受汉族影响创立新的服制,契丹族官吏着本民族服装,汉族官吏仍穿汉服。日常官服分两种:皇帝及汉族臣僚着汉服,皇后及契丹族臣僚穿契丹服。我们不难发现,辽代皇帝和宋代皇帝对待异族服饰的态度不大相同。宋代皇帝采取禁止胡服流传的强硬做法,而辽代皇帝对汉服采取吸收宽容的态度,把它当作礼服。由于辽地处于北方,寒冷时间长,辽代君臣大都服貂裘。
理论教育 2023-11-01

周代常服:男子冠礼、女子辫发,服饰宽松舒适

周代男子二十而行冠礼,即开始头戴冠帽,很少光头。周代女子仍保持着辫发的发式。周代服装的主要形式是上衣下裳制,适应当时家具陈设简单,通常赤脚席地跪坐,外出则乘坐马车等生活条件,仕宦的衣服样式比商代略有宽松。由于它结扎方便,逐渐取代了绅带。西周常服这个时期的衣服样式主要有四种:直裾单衣、曲裾深衣、襦裙、胡服。这种服装与中原地区褒衣博带式的汉族服装差异较大。
理论教育 2023-11-01

秦汉男子服饰:袍、直裾、襜褕、犊鼻裈、襦、袭

秦汉时男子的常服为袍。原本仅仅作为士大夫所着礼服的内衬或家居之服。士大夫外出或宴见宾客时,必须外加上衣下裳。这种样式不仅男子可穿,也是女装中最常见的式样。直裾,又称襜褕,为东汉时一般男子所穿。它是 衣的变式,不是正式礼服,隆重场合不宜穿着。襜褕秦汉时男子的短衣类服装主要有内衣和外衣两种。平民男子也有穿满裆的三角短裤“犊鼻裈”的,据说是因为形状像牛犊的鼻子而得名。外衣的代表服装是襦和袭。
理论教育 2023-11-01

清代服饰:传统变革与庞杂繁缛

从服饰的发展历史看,清代对传统服饰的变革最大,服饰的形制也最为庞杂繁缛。这种在北方骑射民族生活习惯影响下形成的服装,成为有清一代服装的基调。清顺治二年下剃发令,限军民等旬日尽行剃发,并俱用满洲服饰,不许用汉制衣冠。以后,清政府开办学堂,操练新军,采用了西式的操衣和军服。
理论教育 2023-11-01

商代衣冠及笄礼-中国服饰史话

从出土的玉人等形象上来看,商代男子的发式,一般以梳辫为主,形式多样。商代女子的发式多上耸而向后倾,上面插有发笄。按照古代礼俗,贵族女子 15 岁时举行笄礼,表示已经成人,可以结婚。古书上所说的“及笄”“笄年”,就是指女子已经成年。)a安阳殷墟出土的玉人立像商代贵族的服饰颇为考究。
理论教育 2023-11-01

辽金元服饰:影响与多样化

辽、金、元历经 420 余年,这三个朝代由三个不同的少数民族执政,他们同汉族存在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服饰上互相影响。如果说唐宋服制基本上是单一的,那么辽、金、元服饰则是多种并行的。元代的蒙古族,原是中国北部一个部落集团,后来攻灭西辽、西夏、金、大理,并在吐蕃建立行政机构,公元 1271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元代国土空前辽阔,各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差异很大,各民族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
理论教育 2023-11-0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