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第18卷 第1辑)

反向言说:告诉人与被告的妻妾身份

何氏以妻的身份提起了告诉。在上述诉状中,告诉人何氏一开始就亮明了其为妻的身份,即她是凭媒正式嫁与被告的,采用的是传统的婚姻仪式。透过答辩状,可看出其中的多数属于相反的言说:第一,告诉人身份的反向言说。但被告没有说明其纳妾的方式。唯一有资格告被告通奸的是其原配,然而原配已经失踪,暂时威胁不到被告。上述告诉状与答辩状的反向言说中,到底谁在说真话?
理论教育 2023-07-17

何氏的权利意识与策略技术的角力与被告言说中的角力

因此,何氏法律知识的局限,进一步加剧了本案的复杂性以及何氏在诉讼中失败的可能性。被告应对何氏提起的诉讼时,及时调整其诉讼策略,当其了解到法律的规定对其不利之后,在侦查与审判阶段采用了翻供、作伪证等违法行为,极力否认何氏为妻以及娶翁氏为妾。因此被告言说中策略技术的应用,对本案曲折离奇、何氏惨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理论教育 2023-07-17

控制最大化的规制对象面向客体实现

通过大数据权利这一工具实现对数据控制者行为予以调整,调整的范围既包括数据的收集也保护数据的使用。只有以大数据本身作为规制的对象,才能连接数据主体、数据控制者、数据处理者,同时实现数据收集与处理的规制。对大数据赋权造成实质性障碍的是,个人数据的权利归属于数据主体具有直觉性的说服力。
理论教育 2023-07-17

增加被追诉人利益的有效方法

同时,“可以”从宽处罚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追诉机关可以完全自由裁量,在被追诉人真诚悔罪、再犯可能性降低的情况下,应当对其从宽处罚。被追诉人供述后没有获得从宽处罚的另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因就是被害人的要求或意愿没有得到满足,尤其是在造成被害人经济损害的案件中,出于被害人申诉、上访的压力,没有足量赔偿的被追诉人往往不会得到从宽处罚。
理论教育 2023-07-17

声明和保留的区别及优化措施

常设局认为声明和保留的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声明和保留的效果,二是声明和保留的时机。[4]不过常设局并没有明确声明和保留的效果的区别。这种声明在实质上具有在某些情况下改变或排除适用公约条款的效力。常设局认为声明和保留之间的另一个区别涉及何时必须作出单方面声明——保留必须“在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条约时”作出。相比之下,2007年《儿童抚养公约》对声明和保留作了更为标准的区分。
理论教育 2023-07-17

检察官对通奸罪被告提起公诉

检察官经过上述四次续查并调阅了警局的记录声明后,确信被告甄氏娶了翁氏为妾,遂对被告甄氏与翁氏通奸部分提起了公诉。检察官明确指出了被告虽“翻供”,不承认有纳妾,但被告在警局签名的笔录中承认纳翁氏为妾,有具体纳妾时间,证据确凿。何氏亦在检察官提起公诉后,依法提取了附带私诉,以下节略其主要部分:……
理论教育 2023-07-17

厘清案件事实及其对法官裁判的影响与制约

首先需要予以界定的是,此处的案件事实不仅包括狭义上的案件事实,也包括与案件相关的社会事实。具体来讲,就是在证据与证据之间形成某种“秩序”与“规律”,进而使得认定的案件事实符合逻辑与常理并能排除合理怀疑。其二,法官的案件事实认定以及基于其之上的裁判会受到相关社会事实的制约(中性)。
理论教育 2023-07-17

审判中的言词探讨与身份确认

此案经检察官公诉到刑庭后,法官只开庭审判了一次。法官对被告的审问,涉及“何时娶何氏为妻”“何时娶翁氏为妾”“有无公开仪式”以及张氏有无消息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告诉人是妻抑妾的身份以及被告是否通奸。被告的回答,则仍然坚持何氏为妾,并依照民法规定的结婚要件,否决娶何氏有公开仪式。律师的这个说法难以成立。
理论教育 2023-07-17

被告答辩状的言辞修辞优化

窃奉钧院三十七年度易字第四十四号传票附何氏自诉遗弃附状乙件,饬于本年四月二十四日上午九时到案审讯等因,谨依法答辩如次。基上答辩理由,恳请钧院鉴核,迅赐驳回原告之诉,宣判无罪,劝令自诉人回家团聚,以断讼藤,实为德便,谨状。上述答辩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其是否遗弃进行辩护。其三,指出被告自己生活“势难维持”,依据民法的规定可免除义务。
理论教育 2023-07-17

司法体制改革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民主”与“集中”在观念形态上相互倚峙,在组织逻辑上高度同构,互为表里地形塑了我们今天称之为“政法”的“体制”。在本文看来,司法地方化与行政化实际上只是“政法”体制陷入组织困境的外在表征,官僚集权且又缺乏民主监督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127]当然,司法系统的内部改革仅仅只是迈出了官僚分权的第一步,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关涉“党/政—法”关系的外部性司法体制改革。
理论教育 2023-07-17

大数据赋权的道德渊源

大数据的基本处理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数据的抽取与集成、数据分析以及数据解释。大数据这一概念蕴含着数据本身多样性的特点,但是最终呈现的大数据的多样性比之未经处理的数据的多样性相对单一。最终被分析的大数据是被数据收集者清洗过的数据,原始数据是繁杂的,存在着大量的异构。
理论教育 2023-07-17

政法的历史内涵与民主参与的挑战

在当代中国,“政法”的概念象征着一种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司法运行机制。作为“讲政治”的内在要求,“政法”自发轫以来即秉持一种“个别化的权力策略”。[6]这个时候,如何保证“人民群众民主参与”的司法仍然能够以一种具有普遍化张力的方式“为政治服务”就成为“政法”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9]从“政法”的历史实践来看,这主要是得益于民主集中制的政制建构与组织化成就。
理论教育 2023-07-17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的律师独立辩护权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英美法系的辩诉交易制度,其产生于“当事人主义”的刑事诉讼制度土壤中:在美国,法庭不以发现事实真相为己任,仅仅居中裁判,允许控辩双方在契约精神的指导下处分控诉权与辩护权。
理论教育 2023-07-17

被告人认罪答辩对刑事速裁程序证明的影响标准

2014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刑事速裁程序试点办法》,在试点城市中正式展开以被告人认罪认罚为前提的刑事速裁程序。以有罪答辩为程序入口的协商性司法,在我国的刑事速裁程序中也有明确的体现。因此,刑事速裁程序有可能导致严格证明的消解。
理论教育 2023-07-17

审判阶段律师参与效度的实证分析及优化

按照辩护律师与值班律师参与分类的宣告刑分布如下:①拘役未适用缓刑的分布。其一,11件辩护律师参与的案件,宣告刑为拘役1个月的10件,占90.91%,比总体占比高;拘役2个月的1件,占9.09%,比总体占比低;拘役3个月的0件。这与拘役未适用缓刑的认罪认罚案件宣告刑分布所反映的趋势是相反的,理由何在,值得思考。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宣告刑为拘役3个月并适用缓刑的情形。
理论教育 2023-07-17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主要争议及其影响

另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目前主要依靠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外力推动,该制度的内在推动力是否足够,仍有待研究。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争议从其诞生那一刻就开始了。从国际层面来讲,包括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中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德国量刑协商制度等在内的这一类制度,分歧是大于共识的。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一种职权主义下的快速办案机制。
理论教育 2023-07-17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