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再认识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法治文化:德政的意义和实践
但是在中国古代的最高统治者及其官僚集团中,确实不乏雄才大略、体恤百姓和爱民如子者,这是德政话题中值得认真研究的史实。统治者将天道观念作为政治统治的最高道义准则,是德政的观念前提。(二)施行德政的政治动因分析德政是极具智慧的治国理念,因此会被政治实践予以应用。先来看德政对人的要求。
理论教育
2023-07-31
法治模式/制度背后的理念比较
对于最下位的法律概念,应该考察其具体的法律规定,但是法律规定共同构筑了一个“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包含着政治模式,而这个被法律制度包含的政治模式背后体现了政治理念或者法治理念、法律理念。(二)几个重要法律理念的中西比较在这里,我们比较一下几个比较重要的中西法律理念,这几个理念是政治模式背后的理据支撑,也是表明政治模式/制度的合理性和价值的重要依据。
理论教育
2023-07-31
智慧终结历史终结论——再认识中国传统法治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我们要看到,西方政治模式也是一直正在思考来处与归途的迷途羔羊,千万不要把它当作神灵供奉膜拜,我们应该用智慧终结西方自由主义的“历史终结论”,用智慧构筑自己的政治模式,包括对根本政治模式的坚定不移、在根本政治模式框架内的有效改革和完善。
理论教育
2023-07-31
西方法治实践的考量因素对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再认识及其当代价值
西方的法治实践,根据前述求真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划分,在理论上可被划分为两个大的类型。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法治实践,由于法治理论被政治异化的存在,形态更为复杂,其中所需要考量的因素纷繁复杂。笔者将宗教信仰的作用、王权与教权的权力之争、各方主体经济利益的争夺作为主要因素予以考量。王权与教权的和谐或者对立,对西方法治实践影响重大,是西方法治的一条主线。
理论教育
2023-07-31
中华传统法治文化:再认识与现代价值
(一)“民主法治”实质指向是政治博弈引领权问题1.民主可以是对法治的破坏力量现在谈到法治,必然出现“民主法治”这样的表述,人们也习惯认为民主是法治的必然内容,民主是法治的当然方式。其实,民主和法治并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不可当然混为一谈。这就是以民主之名进行的政治上的精神控制。
理论教育
2023-07-31
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价值及再认识
对中国传统的评价,涉及儒家和德政话题,先举史学家钱穆先生和学术大家王亚南先生之学术观点为例。反对利用儒家文化施行统治并将儒家政治异化的封建帝制不可简单等同于反对真儒家文化。(二)儒家政治化的历史脉络——存真与异化上一部分对德政这一理念进行政治实践后受到的不同评价给予了一些分析。应该说,无论统治者内心是否真正认同并遵从儒学教义及其德政理念,儒家德政在其眼中都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工具主义价值。
理论教育
2023-07-31
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德政理论及现代价值
至少包括了从政之人的仁德、为公。同时也必然要注意,儒家非常明确“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道理,因此仁德并非只是善心善念,还必须具备与之匹配的政治智慧等。而这一切政治家特质、品质的核心和根本是仁德。儒家的为政之德绝非教条和规则化可以描述。(二)儒家之“政”的本意理解为政以德,也需要澄清“政”的含义。
理论教育
2023-07-31
儒家德政的反思及当代价值
儒家的德政,在政治实践中出现了太多的反例。如果修为不够,则无法体会儒家德政的大智慧,因此急功近利的短视思维必然占据上风。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统治更是如此,必须深明深层次、终极因果的道理。笔者认为,儒家德政虽然产生于封建社会,但并不因为封建时代的结束而失去了其现实意义。因此,中国传统儒家德政也注定作为一种社会改良的方案而历史地存在着。
理论教育
2023-07-31
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限权法治及当代价值
(一)法治蕴涵的制度模式是政治的结果关于中国的家国天下问题,很多观点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国家的概念?但是西方分散治权的问题是一个贯穿较长历史阶段的问题,不具备大一统的国家状态较长;因此西方的政治模式实际上取决于这种政治分散状态以及每一个国家内部未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政治核心。以这样的论证方式推崇西方法治,只能误导中国现代法治。
理论教育
2023-07-3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