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与技术:司法权视角下的实证研究

法律适用的统一性与个案正义的复杂关系解析

此事可能远非首例,更非唯一案例,但足以表明,中国古代的法律职业者早已注意到法律适用的统一性与个案正义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可能潜存的冲突,并且力图通过个案中的法律解释活动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位与调适。这实际上是对法律适用的统一性持简单化理解,这种机械司法方式的结果必然是损及个案正义。
理论教育 2023-08-16

司法需求的解释学:程序与技术下的实证研究

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建构面向社会的法官裁判解释学。这是一种注重实证、追求实效的司法实践中的解释学,与个案正义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法官裁判解释学的构建,将对发展完善我国的法律解释学起到促进作用。较之学者学理解释,法官裁判解释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日益深化的司法实践应当而且能够为法官裁判解释学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供给。
理论教育 2023-08-16

涉灾纠纷案件带来的主要挑战:程序与技术的实证研究

由此,保持稳慎、理性的司法态度至为重要。(四)司法既有的应对机制难以有效适用在常态化社会关系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纠纷可能通过司法案件逐渐反映出来,司法裁判规则的形成、审判经验的体系化以及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主要依靠在一段时期中既有案件的逐步积累。而规模化突发性公共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集中,但短期内进入司法程序的纠纷案件较少,裁判规则的提炼和审判经验的体系化均面临相当难度。
理论教育 2023-08-16

司法权定位及案件管理权技术实证研究

基于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制度建构和实践需要,应当明确赋予案件管理权在司法权权能结构中的相应定位,同时也突出其服务和保障审判权的重要性。案件管理权是针对具体个案的审判行使,是结合特定案件而存在的审判管理权。笔者建议民诉法应进一步修改,明确赋予具体案件审判组织诉讼指挥权。
理论教育 2023-08-16

社会情势变迁对法律适用的影响:司法权视角下的实证研究

现实地看,社会情势变迁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法律适用统一性的底线原则,但却可能使这一要求实际上呈现出一种很难简单概括的多样性而不是单一化和单向化的进路。换言之,法律适用统一性的应变必须是有序且可控的。换言之,如果超速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实际上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时,则不认定为构成共同过失。[34]在20世纪70年代韩国的一起刑事案件中,一名被告人因无医生资格而为他人实施隆鼻手术,手术失败后被起诉追究刑事责任。
理论教育 2023-08-16

实证研究:涉灾案例裁判规则形成之道

同时,该批案例也是国内首次集中收集的涉地震典型案例,在应用法学和案例研究方面具有开拓性价值。把握好涉灾案件的司法导向和审理方向,既是灾后重建大局的需要,也是实质性化解涉灾纠纷的明智之道。
理论教育 2023-08-16

在线诉讼应用的具体对策及不确定风险防范

据此,应当将庭审程序和在线诉讼技术的融合应用、风险评估作为下一步推进在线诉讼研究和运用的重点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对策,在推进在线诉讼应用的同时同步防范可能产生的不确定风险。
理论教育 2023-08-16

审判委员会指导作用的主要思路:程序与技术实证研究

与此同时,审判委员会仍将承担作为最高审判组织和审判管理机构的重要角色与功能,依法行使重大疑难案件裁判权和审判工作管理职责,但应当对审判委员会裁判案件范围进一步限定。明确了审判委员会主要作为最高审判指导机构的角色定位,创新职能运行机制是决定审判委员会能否真正发挥好作用的关键。要进一步扩大审判委员会议案范围,增加议案数量,提升议案质量,增强指导实效。
理论教育 2023-08-16

司法权视角下的刑事案件分流与程简化:程序与技术实证研究

而成都又是其中案件压力尤其突出者,五年来共受理各类案件1112944件,同比上升101.28%,远远超过全国平均增幅;其中共受理刑事案件76063件,同比上升40.54%,也呈现持续快增态势。同期成都市两级法院审判人员只有小幅微增,加之立案登记制和法官员额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市法院人案矛盾空间加剧。近年来,成都中院结合内设机构改革将原来的刑一庭和刑二庭进行整合,构建了七个专业化审判团队,承担审理专业化类型案件和统一审判尺度的双重职责。
理论教育 2023-08-16

我国简易刑事程序的现行规则体系及实证研究

同时,《刑事诉讼法》第222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即对于认罪认罚案件中的轻微、简单案件可以适用速裁程序进行审理,这是我国简易刑事程序立法的又一次突破。
理论教育 2023-08-16

庭审实质化改革下的刑事再审程序研究

再审程序因其特殊的功能定位,始终面临着依法纠错与法治安定之间复杂的二重关系,这使得再审程序的设计与操作需要考量更多因素。相较进展较快的刑事一审普通程序、简易和速裁程序改革,再审程序改革理应成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新的着力点和主攻短板。
理论教育 2023-08-16

我国庭审对质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一个实证研究

二是“两高”司法解释对对质权的一些特殊情形有所规定,但并未确立起对质权制度的基本架构和具体规范。三是“两高”司法解释对对质权的规定存在一定差异。最高法《刑诉法解释》只规定同案被告人对质权这一相对特殊的情形,而对更为一般化状态的被告人对质、证人相互对质未作规定,但通过《法庭调查规程》,最高法首次对被告人对质权、证人相互对质作出明确规定,较之最高检《刑事诉讼规则》相对更为进步。
理论教育 2023-08-16

最高法院巡回法庭:司法体制改革的有效支持

相对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宏观性而言,设立最高法院巡回法庭是一个小配套改革,但仍然涉及且离不开司法管理体制、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等其他改革项目的积极配套和有效支持,因此各单项“小配套”改革的开展,需要在“大配套”改革的总体框架内进行,与其他改革同安排、同部署。
理论教育 2023-08-16

《程序与技术:司法权视角下实证研究》:案件管理权的制度依据

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法官法和三大诉讼法均未提及案件管理权一词,但从司法制度和法律规定内容来看,界定案件管理权是有充分制度和法律依据的。可以说这是我国法院制度最具本质性的特征之一,正是这种双轨制模式为我国法院案件管理权的存在提供了最基本的制度化依据。
理论教育 2023-08-16

司法实践中的同案不同判现象:原因分析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治国家公认的基本原则,而法律适用上的平等是这一原则在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而司法实务中存在的“同案不同判”现象,无疑与这一标准形成了某种抵触。但同样现实的是,法官来源多样、能力良莠不齐的状况仍然存在,在某些地方还比较突出,这也在客观上使“同案不同判”现象难以避免。此外,个别案件中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所产生的利益驱动,对“同案不同判”现象恐怕也有一定关联。
理论教育 2023-08-16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