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机器人

满足过失要求: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理性人”是为了用于对比而建立的一种心理结构。因此,理性人的客观标准若要匹配任何特定情况,则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因此,与特定案件相关的理性人并不是客观主义的一般标准,而是包括个体犯罪人的主观反映。为了满足过失要求,人工智能实体必须作出不合理的决定。相关的考虑因素不应超过方程中的项,它们的适当权重则是这些项的组合。
理论教育 2023-07-31

自然人责任:审判机器人处理间接正犯

无罪的代理人不承担刑事责任,该犯罪被认为是间接正犯,另一方对无罪代理人的行为负有全部刑事责任。大多数现代法律制度都承认,“部分无罪的代理人”也是间接正犯的一部分,因此,另一方对犯罪负有刑事责任,部分无罪的代理人对过失负有刑事责任。对于间接正犯的刑事责任,事实要件可以由无罪的代理人予以满足,但心理要素要求必须由通过间接正犯的本人在事实上和心理上予以满足,
理论教育 2023-07-31

审判机器人:第四章严格责任犯罪与人工智能刑责

要对这些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犯罪人必须同时满足事实要素要求和心理要素要求。因此,关于对人工智能实体就严格责任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是,它们是否有能力同时满足这些要求。此外,即使这些实体具有这种能力,在它们参与实施犯罪行为时,也不能免除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在2018年之前,当优步和其他公司开始测试自动驾驶汽车时,亚利桑那州的官员们看到了机会。这被认为是首例因自动驾驶技术而导致行人死亡的事件。
理论教育 2023-07-31

自然人责任:间接正犯和无罪代理-《审判机器人》

在大多数情况下,被犯罪人利用的自然人被认为是“无罪的代理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然而,被作为工具使用的自然人也能被视为对过失犯罪负有刑事责任的“部分无罪的代理人”。若代理人没有意识到犯罪的关键要素,但在同样情况下理性人能够并且应该意识到,则代理人构成过失,被称为“部分无罪的代理人”。只有当代理人对犯罪行为构成过失时,才能被认为是部分无罪的代理人。
理论教育 2023-07-31

审判机器人:过失杀人案例总结

但是,如果人工智能系统不具备满足过失犯罪要求的技术能力,那么它就不能被认为是机械犯罪人,对过失致人死亡罪不负刑事责任。在开篇事例中,医疗专家系统满足过失致人死亡的事实要素要求,因为它的诊断和建议引发了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婴儿的死亡。同样,必须对医务人员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对杀人行为的刑事责任。因此,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对过失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并且这不一定会减少其他相关实体的刑事责任。
理论教育 2023-07-31

审判机器人:第五章一般抗辩与人工智能刑责的适用性

人工智能系统会患精神疾病吗?如上文所述,人工智能技术最普遍的应用之一就是守卫。[338]例如,从2012年起,韩国政府便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用作监狱守卫,戍守在朝鲜与韩国的边界。控制这些机器人的软件被认为是强人工智能技术,所以机器人有能力形成刑法意义上的意识和犯罪意图。若要正确分析这起事例,则必须探讨刑法中一般抗辩是否适用于人工智能技术。而这正是本章试图回答的问题:一般抗辩是否适用于人工智能的刑事责任?
理论教育 2023-07-31

过失要求的结构及其例外-来自《审判机器人》书籍摘要

在19世纪,过失被视为犯罪意图一般要求的例外。过失要求犯罪人没有对事实要素要件形成意识,然而一个理性人能够并且应该意识到这些要素,并要求对犯罪结果承担不合理的风险。承担风险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规定过失犯罪并不是为了抑制风险。表5则说明了过失的结构。因为意志依赖于认识,而过失不需要意识,所以过失并不要求意志要件。对于行为和情节的过失要求是相同的。
理论教育 2023-07-31

事实错误:自然人和AI的认识困难及其犯罪影响

事实错误的一般抗辩是对意识的认识层面的变动方法。法院相信原、被告双方所说的都是事实。自然人和人工智能系统在意识到事实真相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出现错误,发生故障。事实错误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们构成我们行为的共同基础。在某些案件中,自然人和人工智能系统的事实错误会导致他们实施犯罪行为。这意味着,根据事实真相,某行为应当被视为犯罪;但是,根据个体主观内在的事实图像,该行为则不应当被视为犯罪。
理论教育 2023-07-31

审判机器人:严格责任要求之结构

严格责任犯罪需要的不仅仅是合理性,而是确保不实施任何犯罪行为。但是,严格责任犯罪不是故意或过失犯罪,因为反驳故意和过失不足以避免追究刑事责任。犯罪人反驳推定的可能性成为严格责任要求的一部分,因为它涉及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对于内在部分而言,严格责任是每个事实要素要件的最低心理要素要求。由于严格责任仍被视为故意一般要求的例外,因此,对于相对较轻的犯罪而言,这是一个充分的心理要素。
理论教育 2023-07-31

审判机器人:自然人和人工智能共同责任及后果

杀人并不是犯罪人共同犯罪计划的一部分。在研究是否能对自然人—人工智能共同犯罪适用可能的后果责任之前,我们必须探究该责任的特征。从长远来看,任何一方当事人想要逃避犯罪计划的可能的后果责任,只需避免参与任何进一步犯罪的事实方面即可。折中方法的核心在于建立可能的后果责任,即无计划犯罪的刑事责任,实施该犯罪是有计划的原始犯罪的可能的后果。“可能的后果”既是指从参与犯罪当事人角度而言的心理概率,也是指有计
理论教育 2023-07-31

刑法中一般抗辩的功能:审判机器人

所以,刑法中的过错要求包含心理要素要求和一般抗辩要求。刑法中所有的一般抗辩都属于过错要求的消极方面,因为一般抗辩的目的正是否定犯罪人的过错。正当化抗辩是非人格性的一般抗辩,取决于发生的事实事件,而非取决于犯罪人的身份。正当化抗辩不仅对一般抗辩的类型作出界定,也对适当的行为作出界定。作为抗辩理由,一般抗辩完全由辩方主张。辩方不仅需要陈述一般抗辩,还需要证明一般抗辩的要素。
理论教育 2023-07-31

审判机器人:揭示故意杀人的惊人事实

在这起杀人案中,必须评估两个主要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机器人及其程序员。在这些情况下,程序员和相关当事人单独对杀人罪承担刑事责任,他们对杀人罪的确切刑事责任,无论是谋杀还是误杀,取决于他们是否满足这些犯罪的心理要素要求。如果程序员没有将机器人设计来实施犯罪,但是发生了意外杀人事件,那么,机器人的刑事责任将根据其满足杀人罪各项要求的能力来审查,程序员的刑事责任则将根据过失标准来审查。
理论教育 2023-07-31

失去自控:《审判机器人》带来的自动症

如果人工智能机器人是自然人,那么它可能会立刻主张失去自控的一般抗辩(自动症)。所以,尽管殴击罪的事实要素要求和心理要素要求都已经满足,也不能追究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因为实施犯罪是非自愿的,或是由于失去自控(自动症)造成的。所以,似乎失去自控(自动症)的一般抗辩能够适用于人工智能系统。
理论教育 2023-07-31

未达法定年龄对刑事责任的影响与动态发展的人工智能系统

例如,罗马法规定7岁为成年的法定年龄。该一般抗辩背后的根本原理在于,假定未达特定年龄的儿童,无论是生理年龄还是心理年龄,不具备形成刑事责任必需的过错的能力。未达法定年龄一般抗辩不适用于公司法人。另一种方法是建立法律推定,进而限定为未满特定年龄的儿童不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在适当情形下,似乎未达法定年龄的一般抗辩和这类动态发展的人工智能系统相关。
理论教育 2023-07-31

审判机器人:实现严格责任

能够因严格责任犯罪而被起诉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具备因故意或过失犯罪而被起诉的心理特征和能力。这与严格责任所要求的能力相同,并且已在上文过失犯罪章节中进行了讨论。对于过失犯罪,要求人工智能系统确定合理的选项,并在各个选项中作出选择。一般而言,如上所述,能够形成意识和过失的人工智能系统,[328]在形成严格责任犯罪的内在要求上既没有技术限制也没有法律限制,因为严格责任犯罪所要求的心理要素,比故意或过失犯罪更低。
理论教育 2023-07-31

麻醉状态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及机器人与毒品成瘾的关系

麻醉状态的一般抗辩具有两个主要功能。非自愿麻醉状态可免于承担刑事责任。不以犯罪为目的的自愿麻醉状态,会作为宽大处理的考虑因素。所以,刑法将毒品成瘾而对认识和意志产生的影响视为麻醉状态。如果机器人是自然人,法院会接受麻醉状态的一般抗辩,并宣布被告无罪。如果人类士兵因遭受到化学袭击而攻击自己的朋友,我们就会接受其陷入麻醉状态的抗辩理由。
理论教育 2023-07-3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