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入结果研究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回应家庭迁移理论

本研究对家庭迁移的分析主要涉及新古典迁移理论、实践逻辑理论和多层次迁移理论。与新古典迁移理论强调个人因素和实践逻辑理论强调家庭因素不同,多层次迁移理论在解释家庭迁移时更加强调地区层面的宏观因素,认为家庭迁移的决策受到迁移结果的影响。
理论教育 2023-11-20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研究不足与未来方向

虽然在估计前本研究对使用PSM的假设条件进行了证实,但PSM本身只能控制可供观测因素的影响,无法对不可观测影响的冲击进行有效处理。在第6章中,由于PSM逻辑上的限制,本研究并未对家庭迁移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
理论教育 2023-11-20

留守儿童教育融入-子女的教育融入结果研究

留守儿童的认知融入水平不仅低于流动儿童和城市本地儿童,而且低于农村本地儿童。2代流动儿童的教育融入状况最好,1.75代流动儿童其次,1.5代流动儿童再次,1.25代流动儿童的教育融入状况最差。[1]1.25代流动儿童指初中时迁入的流动儿童;1.5代流动儿童是指小学时迁入的流动儿童;1.75代指学龄前迁入的流动儿童;2代流动儿童指出生在本地的流动儿童;国际研究中通常将1.25代、1.5代和1.75代统称为出生在国外的1代移民,2代移民的出生地为本地。
理论教育 2023-11-20

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建议

政府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政策不断得以深化,然而,政策在各地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政策问题。为此,结合本研究的研究结果,现给出如下政策建议。完善户籍体制改革还需要相应政策配套。长期举措则在于完善现有义务教育财政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分税制改革后,中国大陆财政收入逐步向中
理论教育 2023-11-20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综述与理论解释

本章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的相关理论的综述。本研究拟结合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和人口学的相关理论,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结果融入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解释。与现有文献不同,本研究将流动人口子女迁移前和迁移后视为一个整体,分别从家庭迁移、班级同伴和学校隔离三个视角分析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入结果。
理论教育 2023-11-20

中国大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结果研究

根据来源地是在农村或城市,又可分为农村流动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2代流动儿童:是指出生于流入地,但尚未取得流入地户口的儿童。借鉴已有文献的方法,本研究的非认知能力指标包括心理健康、集体融入、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
理论教育 2023-11-20

中国大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结果研究报告

迁移选择的相关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也因此成为分析流动人口子女迁移行为的一个重要前提。本章将综述现有影响人口迁移的理论,包括新古典迁移理论、实践逻辑理论和多层次迁移理论。社会资本的多寡可由两个因素决定:社会网络的大小及相关成员拥有的资本总量。
理论教育 2023-11-20

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使用数据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基线调查,衡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结果的自变量为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其次,本章还引入了随机分班和固定效应模型方法评估班级流动儿童同伴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结果的影响。使用学校期中考试成绩作为因变量的一个潜在威胁是,期中考试试题在不同学校和地区之间并不相同,然而,该问题并没有对本研究的结果造成严重威胁。
理论教育 2023-11-20

中国大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结果的影响因素

语言能力对移民子女教育融入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来自PISA的证据表明,许多移民子女的阅读技能要落后于大多数本地子女。健康因素同样被视为影响移民子女学业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移民子女教育融入影响的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教育 2023-11-20

中国大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入研究成果

与此同时,已有研究中对分割融入理论中学校隔离影响的作用渠道仍然存在争议。综上,在对家庭迁移、班级同伴和学校隔离相关的理论进行回应后,本研究发现,由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入结果涉及个人、家庭、班级、学校和地区等多个层面,单独使用某一层面的理论无法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结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解释。
理论教育 2023-11-20

提供学校管理经验与同伴效应机制

流动人口家庭的迁移决策是家庭在迁移成本和迁移收益间权衡的结果。为学校管理者实施班级学生管理和课堂教学实践提供相应经验依据。与此同时,本研究还从班级氛围、同伴互动和教师教学实践等视角探究流动人口子女同伴效应的作用机制。近年来,虽然流入地政府逐步放开流动人口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的限制,但仍有证据显示,流动人口子女大多被迫就读于流动人口子女较多、位于城市边缘或质量较差的学校。
理论教育 2023-11-20

中国大陆流动人口子女在教育中的融入效果研究

最后,在已有教育生产函数的移民/流动同伴效应机制研究中,不同研究者主要从“班级氛围”“同伴互动”和“教师教学行为”三个角度分析移民/流动同伴效应的作用机制。这表明,流动儿童同伴效应作用机制不仅来自班级氛围的改变,还来自班级中同伴互动的增加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整,因此,忽视任何一种作用机制可能都无法全面揭示流动儿童同伴效应的作用来源。
理论教育 2023-11-20

流动儿童同伴对教育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

通过探索随机分班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本章分析了流动儿童同伴对流动儿童教育结果融入的影响。本章还发现流动儿童同伴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结果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在认知能力方面,女生、农村流动儿童、省际流动儿童更容易受到流动儿童同伴的负面影响。本章的相关中介分析表明,流动儿童同伴效应的中介机制分别来自班级氛围的改变、同伴互动增加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整。
理论教育 2023-11-20

中国大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研究结果

在厘清流动人口子女的概念前,需要首先对流动人口进行界定。在中国的国境线内迁移的内部移民又被形象地称为流动人口。与国际移民不同,中国流动人口的界定与户籍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流动人口子女是指流动人口家庭中的子女,即父母在市辖区间流动,改变常住地且无户口登记变更记录的人口未满18岁的子女。根据流动人口子女的迁入年龄,流动儿童可被分为1.25代、1.5代、1.75代和2代流动儿童。
理论教育 2023-11-20

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分析

为此,使用全国性的代表数据,首先,本研究从整体上对中国大陆流动人口子女在认知和非认知能力方面的融入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中国大陆人口迁移的大背景下,家庭迁移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结果的影响。
理论教育 2023-11-20

中国大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特点及转变

通过对以上两部分内容的分析,本章总结出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特点。其次,从中央政府层面看,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经历了由“两为主”向“两纳入”的转变。随着中央政府“两为主”政策的推行,地方政府开始将流动人口教育纳入教育规划和财政预算,通过政府向私立学校购买学位或者将流动儿童学校转为民办学校的方式,开始在流入地向流动儿童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
理论教育 2023-11-20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