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趣谈(中册)

云南井字地名揭示屯垦发展

云南也有很多“井”字地名,其中不少与采盐、屯垦有关。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喇鸡鸣井”,又称“拉鸡井”,简称“拉井”,具有传奇色彩,是内地人迁居边疆、开发盐业在地名上的反映。如此众多“井”字地名集中于一地,是明清以来玉溪坝子大规模屯垦的写照,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云南边疆的明证。历代屯垦,引进了内地的耕作技术,使玉溪等地早在明清时耕作水平已与内地比肩,齐于江浙。
理论教育 2023-11-18

藏语尼为太阳,西为出,地名趣谈

藏语“尼”为“太阳”,“西”为“出”,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德钦县地名志》载:“(藏语)尼:太阳;达:月亮;白松:三兄弟;含义为太阳、月亮、星星三兄弟。相传此地是太阳、月亮、星星相会的地方,故名。”“尼”又译为“泥”和“利”,意亦为太阳,如“泥许”,在德钦县佛山乡鲁瓦村委会驻地鲁瓦村西北面,山区,居住着藏族。藏语“泥”为“太阳”,“许”为“半”,意为“日照半天”。
理论教育 2023-11-18

彝语中的虎与龙,纳西语中的虎与城

彝语“罗”为“虎”,彝族崇虎,又为乌蛮首领罗氏之称,“龙”为“城”,罗裒龙,因彝族建城而得名。纳西语称“拉”为虎的地名很多,“拉”与“罗”音近,因从语源上分析,纳西族属彝语支民族之一。另外,“拉”字地名,傈僳语“拉”为獐子,拉嘎波洛,獐子戏玩的地方。藏语译为“拉”的,则多指地拱。
理论教育 2023-11-18

沧桑变迁,滇池留地名

原为村名,初称明家地,以明姓首居得名,后因地处滇池边,碧波荡漾,得名明波村。后经“文革”时期“围海造田”,明波已经成为远离滇池的陆地。小渔村,因历史上村民打鱼为生,渔民较大渔村少得名。因此村所在地历史上是海源河汇入滇池处得名。后因多种原因,滇池水位下降,湖面已远离此地。清代此处有泉,流入翠湖,成巷后以翠湖俗称菜海子,因此地为菜海子之源而得名。
理论教育 2023-11-18

地名趣谈:昆明大象地名探秘

昆明有“大象”地名,是古代向中央王朝进贡“大象”在地名上的反映。时人视为吉兆,于“大象”跪地处以红、白、黑三色石镶成象头、眼目之形,遂改名象眼街。全省“大象”地名不少。镇康县凤尾镇“章奎”,傣语“章”为“大象”,“奎”为“洼地”,意为“有大象的洼地”。故“掌”即“大象”,“版纳掌”意为“专门饲养象的版纳”。其中,“南”为“江河”,“兰掌”即“百万大象”。
理论教育 2023-11-18

错字地名考:错纳、错温冈、错姆拉

在迪庆境内,称为“错”“粗”的地名不少。藏语称湖泊,多译为“错”。藏语“错那”意为“黑湖”。在香格里拉县东旺乡、格咱乡、建塘镇还有称为“错纳”的地名。“错温冈”,在香格里拉县东旺乡原上游村委会驻地日林村西北面。“错姆拉”,在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尼史村委会境内的山名。因山之东面有一冰碛湖,藏语称“错角莫”,意为弯湖,山在湖西,故名错角莫西山。
理论教育 2023-11-18

白马路与白马庙:地名趣谈(中册)

云南以马为名的地名很多,如白马路、白马庙、马白关、呼马山、金马山等。在昆玉高速公路旁,呈贡区太平关南3.5千米处,有地名叫“白马路”。马白关,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今称马白镇。因当地多白马,历来作为役畜,每逢街期,沿途不绝,壮语倒呼为“马白”,且清时曾设关隘,故名马白关,后省去“白”字,得名“马关”。
理论教育 2023-11-18

马街和马市:地名解析

昆明城区原有马市口、羊市口、辕门口、县门口、营门口等“五口”和马市、羊市、珠市等“三市”之称。三市街在城区中部,近日公园之南,今正义路南段。以街居珠市、马市、羊市之要冲,得名三市街。珠玑街是由“猪集街”雅化得名的。马市口,因原为马市,“相传云南卖给中原的马匹在此交易,故称马市口”[2]。
理论教育 2023-11-18

彝语、傈僳语和纳西语地名趣谈

彝语称松树多译为“塔”“倘”“他”等。彝语“塔”为“松树”,“甸”为“平地”,意为“松树坪”。傈僳语“托左”为“松丛”,“座”为“高大”,意为“有大松林的地方”。巨甸镇“拖各”,意为“尽长松树的地方”。鲁甸乡“拖巴可”,纳西语意为“松树较多之地”。“同顶顶”,在德钦县拖顶傈僳族乡拖顶村委会驻地拖顶村南面,山区,傈僳族村。“妥贵”,在德钦县霞若乡石茸村委会驻地石茸村西面,山区,藏族村。
理论教育 2023-11-18

初名桂香桥,后因吴三桂堵塞桥路抗清

初名桂香桥,后因吴三桂堵塞桥路抗清,由民间呼“堵桥”,谐音演变为土桥。新桥(环南桥),在双龙桥南的盘龙江上,钢筋混凝土三孔平桥,长35米。此外,尚有顺城街桥、望仙桥、假溪桥、严家桥、明月桥、引凤桥、银安桥、潘家湾桥、马洒营桥、得胜桥等。
理论教育 2023-11-18

云南文化底蕴:昆明地名之趣谈

作为长期历史发展见证的地名,是云南丰富文化宝藏的缩影。昆明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地名中,有一批文雅的地名。有讲求对仗的地名,如龙翔街与凤翥街对仗。据《新纂云南通志》卷四十八载“凤翥楼在空谷亭后”,空谷亭,在今文林小学一带,明代所建文昌宫内,清代因凤翥楼而得名凤翥街。有以《诗经》《楚辞》得名的地名。清末成巷时以此得名。有以哲学术语取地名的。有以儒家思想命名的地名。1949年后以推陈出新之意命名维新街。
理论教育 2023-11-18

云南地名中带有姐字的地名介绍

云南地名中,带有“姐”“姑”“娘”“娃”字的地名不少。如“姐”字地名,较有名的是姐告、姐相、姐勒、姐冒,以及缅甸境内的木姐等。姐相,“相”为“宝石”,意为“宝石城或宝石街”,因历为中缅边民互市集镇,宝石荟萃,故名。因传说有一名为田罕勒的军事首领与宣慰使同龄,在一次战斗中阵亡,宣慰使将其葬于我方“哈”地,派人守护,后在此设城,故名。因地处景南河转弯处而得名。傣语称城又译为“整”。
理论教育 2023-11-18

马白关:云南马关县地名趣谈

马关县名,来自“马白关”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云南省·马关县》亦说:“雍正六年设马白关,当地多白马,壮语倒呼为‘马白’,因名。”在壮语地名中,称“白”为白色的,是引入汉语的“白”字之音、义。从“马白关”语源考释中,人们不难看出,云南各族人民在世代代代的友好相处中,彼此交往,语言交融,和谐共济,谁也离不开谁;“马白关”语源考释也说明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这一真理。
理论教育 2023-11-18

云南人外迁与迁移的双向性分析

古代云南人外迁,既有北向、东向进入内地的,也有西向经缅甸等进入东南亚、南亚的,还有南向经元江—红河至越南等地泛海迁移的。明代云南人外迁,既有经姚州、元谋、永仁至金沙江—长江;或经滇东北乌蒙府至叙州经长江,向内地迁移的,更多的是从越南泛海迁移的。由此可知,云南古代矿产多是从水路运出的,云南人外迁也主要是走水路。耐冬是云南山茶花的变种,溯其源,也是从云南移植的。
理论教育 2023-11-18

山东是否有小云南可商榷

“‘小云南’在山东”诸说,都是以“今滇省尚有云南驿、祥云县、云津桥等地名,独不见‘小云南’之记载”为其前提的。上述称山东有“小云南”地名值得商榷。上述山东“小云南”的结论:“其地域范围在莱州、登州、青州即今山东半岛地区。”说“小云南”在山东等省区,不符合地名命名原则。此说中“云南并非就是‘小云南’”已在前面多处文献记载中证实“小云南”确实在云南。
理论教育 2023-11-18

拉姑非抢婚,地名趣谈

拉姑,地名在东川区,全称“尼拉姑”。彝语称“母姑”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上述“拉姑”“拖姑”“蒙姑”“放姑”均与抢婚之俗无关。此外昭通、东川等地“姑”字地名还有:白姑,在巧家县荞麦地乡拖租村委会驻地东南3千米处,汉族村。彝语称“威姑”,以一家彝族的姓氏得名。来自傈僳语的“姑”字的地名,其意多有兴味。傈僳语“姑尼子”意为“香椿树”,因当地香椿树多而得名。
理论教育 2023-11-18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