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非遗

客家围屋营造技艺探索:揭秘其独特魅力与奇妙设计

2014 年围屋营造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十年来,凭借一身围屋营造传统技艺的绝活,钟彦鹏维修过关西新围、燕冀围和乌石围等10 多处围屋、祠堂。以龙南为代表的赣南客家围屋营造工艺,是研究明清时期龙南以及赣南社会历史极其宝贵的载体,是客家文化艺术的综合载体,是考证、传承中原优秀文化和客家文化形成发展的宝贵资料,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理论教育 2023-07-23

永新小鼓-红色宣传的强力声音

永新小鼓产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永新小鼓不仅是一种盲人谋生的民间曲艺,在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时期也曾发出过时代的强音。用永新小鼓宣传革命思想,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自此以后,永新小鼓不再只是一门单纯的民俗艺术,还注入了红色文化的基因。从此,永新小鼓便登上了一个更为开阔宏大的舞台。2014 年永新小鼓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理论教育 2023-07-23

优秀民间艺术:赣县东河戏的高腔昆腔表演探究

在江西赣江上游章、贡二水交汇处的赣县东河流域,有一种发源于此、融汇多个戏种又独具自身特色的古老戏种——东河戏,它被誉为研究南方多声腔剧种的“活化石”,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于2014 年7 月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种坐堂班被历代艺人和戏曲研究家认定为东河戏的胚胎,并于万历年间搬上舞台。自乾隆至同治的100 多年间,是东河戏发展的高峰期。
理论教育 2023-07-23

南昌特色美食:藜蒿炒腊肉的做法和独特口感

外地人来南昌吃饭,进了饭馆,店家总会向客人推荐藜蒿炒腊肉。藜蒿炒腊肉看起来平淡无奇,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却是南昌地地道道的一道名菜。江西有句话耳熟能详:“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普普通通一盘藜蒿炒腊肉,何以在江西十大名菜中独占一席?谁知,这藜蒿不仅能吃,且清香扑鼻,脆嫩可口,他遂将此菜做法带回了家乡南昌。传到南昌,藜蒿炒腊肉,便成了南昌地区一道特色菜肴。
理论教育 2023-07-23

古法瓷窑作坊:营造传统工艺及其传人

景德镇是古老的瓷业城市,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堪称一绝,各类瓷业建筑成为特色景观。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景德镇大部分传统窑房作坊被拆除,许多老建筑工匠相继故去,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濒临消亡,抢救保护迫在眉睫。历尽沧桑,景德镇目前保留的瓷窑作坊已为数不多,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技艺,胡家旺几乎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2006 年,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理论教育 2023-07-23

多彩赣剧:首位名旦潘凤霞的生平与艺术成就

潘凤霞1963 年赴北京开会,周恩来总理、邓颖超大姐第三次邀请潘凤霞到家里做客。总理的关怀,使潘凤霞热泪盈眶。赣剧青阳腔《西厢记》在北京演出时,主演剧中崔莺莺的潘风霞所获好评如潮。戏剧大师田汉把北京的新凤霞和南昌的潘凤霞并誉为“南北双凤”。2011 年,赣剧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赣剧第一名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潘凤霞在赣剧这个舞台上,演绎着自己人生的辉煌。
理论教育 2023-07-23

送真君的徐塘花米毂:特别生日礼物

徐塘花米毂便是流传于南昌新建区石岗一带的传统小吃。徐塘花米毂制作技艺追踪溯源可到晋代,至今已有1600 多年的历史。西山石岗当地百姓为感激许真君的功德,逢天师生日村户都会以花米毂供奉许真君像前,行礼祭祀,感恩天师。徐塘花米毂,是一种用优质稻米为原料,采集多种天然植物色素手工染制而成的糕点。代代流传的徐塘花米毂与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关系密切,制作花米毂的风俗从未间断。
理论教育 2023-07-23

东固木雕造像:传统技艺打造神明雕塑

在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有一项将木雕工艺、民间宗教造像、民间信仰仪式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性传统手工技艺——东固传统造像。2014年11 月,东固传统造像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东固村委会东溪村刘姓家族的刘节亮、刘节明、刘节旺便是这项传统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据刘氏族谱记载,东固传统造像的传承人有50 多位,第52 位传人为刘发招,为东固远近闻名的丹青先生。
理论教育 2023-07-23

婺源三雕:塑造人生传奇的刀笔艺术

砖雕、木雕、石雕被称为婺源三雕,是江西省婺源县传统雕刻艺术。俞有桂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徽州三雕”的代表性传承人,是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当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第五、六届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俞有桂知道,婺源三雕的传承,必须依靠市场才有生命力。婺源三雕是徽派建筑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她是凝固的历史,也是活着的记忆。
理论教育 2023-07-23

庆祝劳动,祈福纳吉:了解狮犁狮与狮犁祈福文化

每逢春节期间,在夜幕降临时、阵阵鞭炮声中,深受百姓欢迎的蓆狮、犁狮表演便开始了。古陂蓆狮、犁狮是信丰县古陂镇谢氏、黎氏一种以狮子和牛为形象的香火狮。蓆狮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连续表演三夜。这种狮灯表现的主要是以犁田的劳动场景为主。古陂方言中黎与犁同音,遂命名“犁狮”。犁狮表演沿袭传统民俗仪式,场面热闹,乡土气息浓厚。2011 年,古陂蓆狮、犁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理论教育 2023-07-23

四星望月中央苏区美食推荐:号称第一菜

四星望月就是这样一道和红色历史息息相关的佳肴,它俗称“兴国粉笼床”,是江西兴国县的一道传统客家菜肴。菜名“四星望月”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取的。“四星望月”制作方法并不烦琐。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每次来江西都点名要吃“四星望月”,并且把这道菜引入中南海,成为国宴中的一道菜。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和江泽民来到江西也曾要吃“四星望月”。一代文豪郭沫若品尝过四星望月之后,更是大呼此菜为“天下第一菜”。
理论教育 2023-07-23

鄱阳湖畔黑珍珠:精品脱胎漆器探索与欣赏

鄱阳县,依鄱阳湖而得名。这里涌现了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高质量产品,脱胎漆器属其一,被誉为鄱阳湖畔“黑珍珠”。鄱阳脱胎漆器始于汉代,兴于南宋,盛于明清,享誉江南。脱胎漆器工艺繁杂,纯手工制作一件成品最少需3个月。“只要孩子们对脱胎漆器感兴趣,我将倾力传授生平所学,让鄱阳脱胎漆器技艺代代相传、百世流芳。”幸运的是,2006 年,鄱阳脱胎漆器制作技艺入选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理论教育 2023-07-23

瑞昌竹编艺术:了解户户劈篾织笠箩的传统工艺

瑞昌的竹编艺人遍布21 个乡镇、场、街道,瑞昌老百姓也喜爱用竹篾制品,特别是广大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找出十件八件的篾器制品。瑞昌竹编工艺虽然主要工序只有三道,即劈篾、造型、编织,但制作流程复杂,工序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取层,有些制品要在2~3 毫米的竹条上取上许多层,可谓薄如蝉翼。其中以斗笠、丝箩、米筛名气最大,被誉为“瑞昌篾器三宝”。
理论教育 2023-07-23

瑞昌剪纸:体验时代新风采的传统艺术

瑞昌剪纸起源于汉代。千百年来,瑞昌剪纸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整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和风格,现已发展成为全国颇具影响的民间民俗艺术品种之一。正是这种传统的浸润与环境影响,使曹荷花成为瑞昌剪纸传承人。瑞昌号称无村不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瑞昌剪纸2008 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瑞昌市也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理论教育 2023-07-23

永新狗肉:香气浓郁的十里美味佳肴

在江西永新县有一句俗语,叫“狗肉香飘十里”。永新人吃狗肉有着悠久的历史。溥仪吃了永新狗肉后,胃病好多了。总理吃完后对永新狗肉大加赞赏。后经多方打探知道确实是中央精神,为了赔罪,特意用永新狗肉招待陈毅。后来陈毅又将永新狗肉列入国宴菜单招待外国朋友。从此,永新狗肉不仅列为江西名菜,而且上了中国名菜谱。永新狗肉的烹饪方式经历代名厨改良,与各地不同。
理论教育 2023-07-23

宋代文豪亲传授的高安东坡肉制作方法

名声大噪的东坡肉,又名滚肉、东坡焖肉,是江南地区特色传统名菜,在众多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大家都知道东坡肉是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而得名,但是却不一定知道,江西高安的东坡肉最正宗,因其源自苏东坡的原创。想必这与高安人会烧东坡肉、爱吃东坡肉也分不开吧。如今,不仅高安各大饭店都有“东坡肉”这道苏轼亲自传授的招牌菜,连整个江西都将东坡肉视为特色菜肴之一。
理论教育 2023-07-23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