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茶之味

商周时期:武夷山的历史文化遗存

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田园牧歌诗意盎然,从那个时候,武夷山也有了自身的记忆。现今武夷山中存有的18处“架壑船棺与虹桥板”便是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根据《尚书·牧誓》《华阳国志》等史书记载,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南方居住着上百个原始濮族部落,俗称“百濮”,战国后渐渐衍化为“百越”。
理论教育 2023-08-05

陆游与辛弃疾:南宋两位伟大诗人的相遇与别离

陆游是我国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辛弃疾则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一诗一词,各领风骚。那一年,陆游78岁,辛弃疾63岁,他们在浙江绍兴山阴一间草堂内正式见面了。这里是陆游的家乡,而辛弃疾则是刚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时光易逝,大约半年后,朝廷欲招辛弃疾去临安商讨北伐大事。1207年,辛弃疾故去,1210年,陆游故去。
理论教育 2023-08-05

朱熹的理学对茶道的影响及其精神力量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单这一点,朱熹自身的精神力量已同茶融为一体。而朱熹无疑是这一精神理论的践行者。朱熹认为武夷茶具有儒家中庸思想的气质,这是对武夷茶的极高评价,也是他将哲学与茶道相融的体现。朱熹对后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武夷山受业于朱熹的学生中许多人都成为著名的理学家,如游九言、蔡沈、刘爚、黄榦、真德秀等。
理论教育 2023-08-05

探寻岩茶的香、清、活-问道·茶之味

有人用“香”来形容岩茶,有人用“清”来形容岩茶,但武夷山人大多都用“活”来概括岩茶。所以茶叶本身就有这些特点,主要是看人怎么制作它,怎么把它的特点挖掘出来,也看品茶的人怎么定义香、清、活这三个字。
理论教育 2023-08-05

问道·茶之味:寻觅难得的良茶如知己

因为他们知道,陈茶不仅可以饮用,还有药用价值。出远门的也会带些陈岩茶,以防水土不服引起肠胃不适。但说到好茶,虽然各人口味不一样,但我可以确定一点就是陈年岩茶贵似金,是真的好喝,而且收藏价值可观。存放十年以上的就可称为老陈岩茶,我们简称老茶。就像我之前说的,茶如知己,可遇不可求。
理论教育 2023-08-05

岩茶之味:武夷仙境与茶道传统

儒道本一元道统,武夷之茶也并非清代肇始,宋人白玉蟾早有茶圃,如白鸡冠等,朱熹、王阳明等贤人君子借武夷的明山秀水筑馆讲学,广为阐扬武夷也使武夷茶的清芬为世人知晓。要懂得岩茶首先要了解武夷山,要品味岩茶,得先寻岩韵。白玉蟾和朱熹是武夷山的双璧,假如说是他们代表了武夷山的风骨,不如说他们原本就是武夷山。
理论教育 2023-08-05

释超全-清代茶叶制造能手及《武夷茶歌》的传承者

清代名僧释超全善烹工夫茶,又是制茶的能手,他的《武夷茶歌》就是传递制造乌龙茶的第一手资料。释超全,俗名阮日锡,同安人。与闽南籍僧人超位、超煌等人交好,常在寺院共赴茶宴,在一起宣习工夫茶艺,以茶谈禅,以茶论道,以茶说经。武夷茶歌[清]释超全建州团茶始丁谓,贡小龙团君谟制。积雨山楼苦昼间,一宵茶话留千载。《武夷茶歌》概述了武夷茶的历史、地理环境与茶叶的采制等。
理论教育 2023-08-05

问道·茶之味:一老茶人的执花之手

饮食对于人不单单是滋养身体,更与灵魂和心性相关。在武夷山的茶人眼里,陈德华、林治、涂胜建这些人代表着一种茶人的精神。涂家第一代茶人大概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茶事,50年代成为武夷山茶叶评审以及供销社的负责人,负责收购武夷山的茶叶运往福州出口,那时候福州市成立了国营茶叶贸易公司。如今涂胜建先生已过花甲之年,清瘦矍铄,肤色黝黑,武夷山的阳光似乎过多地照顾了茶叶和他。那是一种相互的情感。
理论教育 2023-08-05

岩茶的独特韵味和口感:问道·茶之味

在我看来,这就是岩茶和其他茶的区别。岩茶的性格属于后一种。岩茶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喝岩茶喝到最后它的水是甜甜的,这种味道的转变就是变化,我认为这个才是它真正的韵,这是我的一个理解。就是喝起来一层层变化,非常地清晰,有饱满的口感,层次分明就是岩茶的这个韵出来了啊。
理论教育 2023-08-05

茶叶的历史变革:由饮品演变成战略资源

从那时候起,茶所蕴含的意义逐渐嬗变成了另一种政治战略资源,这一复杂的变化在经历了一千多年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历史。有人统计过有关茶叶所引发的战争,世事变幻,竟然在数百年前诞生了一个强大的西方国家,这个国家就是美国。最早关于茶叶的战争发生在唐朝。茶叶在当时,俨然已经成为双方争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物资。明王朝对于他的请求置之不理,最终酿成了一场长达三年的战争。
理论教育 2023-08-05

探秘顶级茶香:水即香,香即汤

顶级茶香需“水即香”、香即汤,彼此融合,谁也不夺取这半分春色,这类茶,必须原料工艺都很优质,与茶汤完全融为一体,茶汤到哪,茶香流到哪,是一种奇妙的“化感”,饮之,汤即香,香即汤,香与茶汤难舍难分,似香非香之缥缈错觉感,妙不可言。一杯上好的茶汤,能把漫山遍野的幽香带入唇齿之间。
理论教育 2023-08-05

茶业父亲坚守岗位,茶叶送往北京,豪情满怀

父亲在桐木关的工作,非常不容易,既要搞土改,还要剿匪。但是,我父亲却坚持干下来了。这可能与我父亲拿过枪的经历有关。我记得我父亲做茶叶指导的那段时间,武夷山很多茶叶都是送往北京的。也代表了从上到下,大家对这批要送往北京的茶叶的重视程度。毕竟是要送到北京去的。我记得有一次,父亲晚上回家给我们说:他们的茶叶全部过关了!其实,这是我们的父辈对于茶叶、对于工作的一份热忱和责任感。
理论教育 2023-08-05

茶禅一味:诗人描绘茶与禅的文化特色

诗人把僧侣喜爱饮茶的情感,描写得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茶禅一味”“僧茶不分家”的文化特色。茶与禅的故事很多,但“茶禅一味”的提法却是在宋代。他潜心研习禅与茶的关系,以禅宗的观念品味茶的奥妙,终有所悟,挥笔写下了“茶禅一味”四个字。但是可惜,由于宋元时期的战乱,正、清、和、雅的武夷山禅茶文化并没有像日本茶道一样以法脉的形式传扬下去。但,有悟便是禅,便是茶,便是茶禅一味。
理论教育 2023-08-05

岩茶二十四品之朴拙、超诣、纤秾、洗炼

2020年岁次庚子仲夏,邀同门茶友品武夷岩茶,忽涌先祖范仲淹《岳阳楼记》之感,诸多武夷岩茶名丛、奇种俱备矣!心旷神怡者有之,去国怀乡者亦在,余在品味之余,感时赋诗以描述茶之形、色、香、气、味、韵,并抒发心中情怀在每一茶品后。由范增平、黄世兴两人为主评,范晴云为助理,综合品鉴整理撰写结论。参与茶艺审评法的茶艺师:范增平、周本男、吴美臻、吴志贞、杨侑学、李静媛、范晴云。
理论教育 2023-08-05

陆游与朱熹:南宋时代的风雅交往与文学讨论

陆游与朱熹,一个是文学家,一个是理学家、教育家,在南宋那个偏安一隅的时代中,他们之间的交往有风雅颂,更有对邦国治乱、南北局势的讨论。朱熹与陆游在文学上惺惺相惜,朱熹认为,人只有充养正气,文才有健骨。更有软弱的,公开表示跟朱熹脱离关系。年届高龄的陆游,却不在意这些,虽无法身达,却也在给朱熹的祭文中,表达了对朱熹的深切追念和极高的评价。和陆游一样,并未因政事而避朱熹的,还有辛弃疾。
理论教育 2023-08-05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