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透明度 : 理论与中国的经验研究

动态指数法:货币政策透明度评价研究

动态指数方法就是基于这个原理,公众对货币政策理解的程度越好,政策执行效果就会越好。具体而言,动态指数方法是通过观察货币政策发布前后反映金融市场参与者对政策透明度理解的金融指标的变动情况,来刻画货币政策透明度状况的。早期动态指数方法主要是通过计算影响利率等指标的事件日前后指标的变动情况来计算政策透明度状况,仅仅是做简单的比较。目前国内在利用动态指数进行货币政策透明度评价研究时主要就是运用这种方法。
理论教育 2023-07-09

公共选择理论:政府的理性经济人视角和政策透明度

公共选择理论最早是由Bergson提出,经过Arrow等的不断完善,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逐渐兴起,出现了以Black、Tullock和Buchanan等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学派。与传统经济学理论假设政府是社会利益代表的观点不同,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也具有“理性经济人”的特点。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为了制约公共权力,任何公共权力机关部门的公共政策都要公开接受监管,这其中就包括货币当局,而这种监管的有效性就取决于政策的透明度。
理论教育 2023-07-09

央行独立性受到影响的问题优化探讨

在提高政策透明度的过程中,央行的独立性主要由于以下原因而受到影响。货币政策一旦缺乏灵活性,独立决策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央行的独立性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政府会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对货币政策决策进行干预,央行的独立性势必受到严重的干扰,无法自主地做出政策决策。因为如果央行过分关注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那么央行的政策必然极易受到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理论教育 2023-07-09

脉冲响应分析与预测方差分解的优化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要想对一个VAR模型做出分析,通常是观察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解释了变量是如何对各种冲击做出反应以及反应的程度。透明度对金融深化的脉冲响应一直不显著,并在14期后衰减至0.001的水平。(二)方差分解方差分解反映了未来预测误差由不同信息的冲击影响的比例或贡献的百分比,对各变量的预测方差分解如表6-7、表6-8所示。
理论教育 2023-07-09

参数估计结果的优化效果

给定以上的先验分布和初始值后,我们首先预烧样本1000次,以纠正初始赋值对后验分布估计结果的影响。图7-4运用随机波动模拟数据获得的模型估计结果图7-4中,第一行代表了抽样自相关估计结果图,第二行代表了抽样路径图,第三行代表了后验分布的密度图。后验分布密度图可以发现,数据主要集中分布于待估参数区间内,估计结果有效。
理论教育 2023-07-09

货币政策综合透明度指数的评价与优化

从这个角度来讲,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状况应该既包括央行对公众的信号发送,也包括公众对于央行信号的接收,两者缺一不可。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透明度评价方法中,问卷调查法和指标体系法强调的是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第一层意思,而市场反应和动态指数方法则主要强调了第二层意思,因此评价并不全面。为了克服以上评价的缺陷,本书拟建立透明度评价的综合指数,将央行的信息披露和市场的反应结合起来,综合评价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状况。
理论教育 2023-07-09

经济理论基础下的结构化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模型)

但是该模型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模型的建立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不分析回归参数的经济意义;对参数不施加零约束,模型待估参数过多;模型不包含任何当期变量,不能考察变量当期之间的关系等。基于此,Blanchard和Perotti提出了一种结构化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简称SVAR模型。该模型基于一定的经济理论,将经济理论中变量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引入标准的VAR模型中,即在VAR模型中加入具有单向因果关系的内生变量当期值。
理论教育 2023-07-09

市场反应法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测量及应用

早期测度市场反应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测度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而仅仅是为了测度市场利率对于货币政策行为的反应程度。研究发现,市场利率对于联邦基金利率变动的反应是非常明显的。这些研究为市场反应方法测度货币政策透明度提供了基础和借鉴。基于市场反应方法的透明度评价重点考察了市场参与主体或公众对于已经披露货币政策信息的理解程度,按照政策透明度的定义,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货币政策透明度状况。
理论教育 2023-07-09

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的研究总结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本节的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的认识,对于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透明度提升的原因和趋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归纳,本书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关于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利弊之争早期主要倾向于认为弊端比较多,会引起市场不必要的波动。主要分析了透明度对通胀和产出平均水平、波动幅度和通胀预期的影响。这表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效应存在着地区和国别的差异;三是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
理论教育 2023-07-09

信息技术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升与发展

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卫星通信、网络融合为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极大地便利。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升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由于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快速传播,央行实行意外货币政策的机会大大降低。市场稳定的需要迎合和激发了货币当局提升透明度的积极性,而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升和信息公开提供了技术支撑。
理论教育 2023-07-09

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与可信度的优化研究

货币政策透明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很多学者认为提高政策透明度会提升货币当局政策的可信度,主要是认为透明度提升可以使公众更好的监督货币当局的行为,使得央行履行承诺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以瑞士央行和联邦德国央行为例,两国央行政策的可信度都非常高,但是这种良好的声誉并不是来自他们具有较高的透明度水平,而是基于他们对已颁布货币政策始终如一的坚持。
理论教育 2023-07-09

计量模型:VAR模型及其参数估计问题

下面将介绍本章使用的计量模型。针对传统计量方法存在的问题,Christopher Sims提出了一种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是处理多个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与预测最容易操作的模型之一,目前被广泛地运用于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中。由于VAR模型固定系数的假定使得其无法反映这一变动,很容易造成参数估计的偏差。
理论教育 2023-07-09

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央行的政策透明度与公众沟通

公众获取信息的自由和权利,又称为知情权,知情权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标志之一,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公民有知情的权利,相应的政府机构对于公民的信息透明的要求有回答和公开的义务。作为政府公共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央行提升政策透明度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在民主化进程的发展中,央行主动与公众进行交流和沟通,不断提升政策透明度也有利于提升央行的声誉,有利于在公众中树立起民主和负责任政府机构的形象。
理论教育 2023-07-09

预期理论及货币政策的发展

随着预期理论的建立和不断发展,这种状况正在不断地改变。预期理论按照预期形成的机制可以分为静态预期、非理性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下面将分别对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基于理性预期理论,只有出其不意的货币政策才会产生效果。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各国普遍使用的是刺激性的货币政策,根据理性预期理论的观点,模糊的货币政策受到了各国央行的普遍认可。
理论教育 2023-07-09

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的优化

而货币政策透明度则在形成和引导公众预期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Bean认为央行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尤其是公布了货币决策模型,将有利于锚定货币政策未来走向的预期。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能够使货币政策在短期或者中期可预测,这将有助于降低经济波动的风险,实现市场的稳定。因此,政策公布对于市场的冲击将会大大降低,这将有助于维持市场的稳定,避免造成市场的剧烈波动。
理论教育 2023-07-09

委托代理理论与公民与政府机构的关系

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最早产生于企业管理中,由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公民与政府机构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委托代理的关系,是公民委托各类政府机构代行管理国家。同时在理性经济人、货币政策隐秘,公众与央行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还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理论教育 2023-07-09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