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与人的发展:中国的逻辑与选择

政府职能转变和新发展理念的不匹配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依托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努力构建现代治理体系,但由于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部分地方政府仍热衷于投资上项目铺摊子,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等方面的改革还有待深化,在推进简政放权和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等方面仍大有文章可做。
理论教育 2023-05-24

全球收入差距变迁:趋势与现实

全球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较全球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更为复杂,尤其是富裕的洲和相对落后的洲的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并不相同,各个国家内部的收入差距变化也并不一致。以前10%收入者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来分析,大洋洲和北美洲长期存在收入差距上升趋势,变动幅度也非常接近。非洲和亚洲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类似。分析发现,基尼系数的变化和高收入者(10%)收入占比的变化呈现几乎一致的趋势,这一趋势在近20年来越发明显。
理论教育 2023-05-24

发挥社会自组织功能的重要性

“社会企业”是一种介于营利与传统慈善之间的机构,是基于社会利益的企业组织形态,以盈利为手段或方式,但不以盈利为目标。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对发展“社会企业”更应引起重视并为此创造条件。同时,建立政府和社会主体协同的多层次公益事业发展体系,健全对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的评估监督机制,拓展与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碳中和、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领域相关的战略性慈善事业。
理论教育 2023-05-24

财税政策对提升国民能力的积极作用

在再分配政策中,税收的主要作用是限高,转移支付的主要作用是兜底。而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键是促进国民能力的普遍提升及其差距的缩小,这需要通过公共消费来矫正“收入—消费—能力”循环惯性所产生的偏差,即缩小能力差距。在收入与财富之间的循环过程中,税收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收入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对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征税,可改变个人财富积累的速度,遏制收入与财富循环产生的“马太效应”。
理论教育 2023-05-24

历史时期中分配预期的变化

我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秘诀之一就在于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和发展任务,通过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形成良性的分配预期,激发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参与热情。在计划体制下,分配预期逐渐蜕变为第三类分配预期。总之,这一阶段的分配预期,逐渐变为了第三类预期,自己所得和自身努力没有关联,难以发挥分配预期的激励作用。但同时又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防止社会两极分化。
理论教育 2023-05-24

城乡、区域间公共消费不均衡的原因及对策

东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消费投入规模略高于中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先区域,具有较强的财政实力,在公共消费领域投入较大,人均基本公共消费支出规模从2011年的2983元增至202
理论教育 2023-05-24

实现共同富裕:中国民族复兴的关键实践

对于中华民族复兴来说,共同富裕不仅是复兴的标志,也是复兴的动力和条件。到2035年,共同富裕将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2050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这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乃至人类进步的历史上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远景目标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其实现需要全体中国人民脚踏实地、不懈奋斗,力争到2050年基本建成共同富裕社会,这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乃至人类进步的历史上写上浓重的一笔。
理论教育 2023-05-24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

虽然“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颇受关注的现象,但对于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却有不同的解释,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不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一些国际组织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了描述和界定。总体而言,国内外相关学者从各个方面对“中等收入陷阱”定义,国外学者更多是从经济发展阶段来进行定义,而国内学者多是就收入增长本身进行定义。
理论教育 2023-05-24

面临极大压力的财政可持续问题

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尤其是欧洲的“高税收”和“高福利”模式,给财政可持续带来极大压力。一方面,近些年来,各国的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使支撑高福利模式的财力受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福利制度的“刚性”,加上各项救助措施,财政支出面临巨大压力。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希腊等欧洲国家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总之,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财政压力过大,收支矛盾尖锐,导致高福利政策难以为继。
理论教育 2023-05-24

2036-2050年: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从中国经济发展指数来分析[18],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指数达到84.4,较2015年的46.26,实现突破性的飞跃。图6-182036—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指数数据来源: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2036—2050年间,中国民生发展指数从79.24提高到91.09,高于中国经济发展指数的增长,进一步说明经济增长服务于国民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更加完善有力。
理论教育 2023-05-24

如何实现政府投资与消费的互补:以人为目标

在新的发展阶段,应当以“人”为目标来实现政府投资与政府消费的互补。因此,对冲疫情影响,扩大政府有效投资,应以扩大公共消费为前提,从“基于物的项目+投资”转向“基于人的项目+消费+投资”。一是提升政府投资有效性要从物本逻辑转向人本逻辑。围绕人的就业、人的流动、人的能力、人的健康、人的教育、人的创新来实施政府投资。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政府投资与人的需要之间越来越脱节,日益降低政府投资的有效性。
理论教育 2023-05-24

社会发育缓慢导致第三次分配的功能发挥不足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慈善意识明显增强,以慈善、志愿者行动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分配蓬勃发展,各类慈善公益活动积极踊跃。中国志愿者服务参与率仅为全国人口的3%,而美国则为44%。
理论教育 2023-05-24

资产价格再分配的影响

随着经济金融化的加剧,以及社会财富的增加,资产价格的财富效应就会越来越凸显,对个人和企业而言都是一样,资产价格上涨会扩大贫富差距。资产价格的逻辑类似于通货膨胀,但它的价格上涨仅仅是特定资产,例如房产、金融资产等。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扭曲将会扩大金融资产持有者之间的财富差距。这些再次表明,金融资产已经成为贫富分化的加速器。
理论教育 2023-05-24

实质:第三次分配的真正含义

人们常说的第三次分配,正是道德力量调节的产物。第三次分配的实质是通过人与人关系的改变,在共同体意识下形成“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的社会促进机制。社会的发育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约束过度的自利行为。根据CSECC社会企业认定平台2021年8月最新统计,全国已完成社会企业(行业)认定的机构有299家。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条件。
理论教育 2023-05-24

货币发行方式的再分配效应分析

公司发行的股票使得公司将偿还负债之后的收益在股东之间按股权比例分配。我国的货币发行方式主要包括外汇占款、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等方式。即使在不通胀的情况下,货币的发行同样有可能产生再分配效应。因此,即使在不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货币发行为资本创造了更好的增值环境,产生了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再分配。
理论教育 2023-05-24

分类分层推动社会群体就业创业

推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将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公共就业服务更好结合,提高有能力有意愿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帮助重点人群提高劳动参与率,在经济增长潜力充分释放的基础上实现充分就业。一是稳定和扩大重点群体就业。目前,要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农民工、技术工人、困难人员就业创业,支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建筑环卫、文体旅游、娱乐会展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三是大力保护市场主体。
理论教育 2023-05-24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