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聚居 城乡一元生命体研究

根源治理:深层原因与对策

人心病导致城市病,城市病再导致人身心俱病,恶性循环。在设计初期,设计师大多已将世博场馆后期的去向与重构问题考虑在内。而在上海则将玻璃幕墙作为重点保护内容,窗户的开
理论教育 2023-06-13

原生态环境空间文化层分析介绍

作为初级背景,原生态环境空间文化层是最外圈层,是原生态第一自然特征之体现。这个城乡原生态文化环境空间层是一种“阴阳和万物生”的原生态文化。根据城乡一元生命体空间发展、功能布局以及空间各个基因元素的协同设计与科学发展对生命生态质量的影响程度,来评估城乡一元生命体空间整体环境设计的成败。
理论教育 2023-06-13

城市的第二类聚居模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在英国的带领下,人类社会逐步由农业经济过渡到了工业经济,社会性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方式也产生了重大变革,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聚居模式最大的一次变革。而这种因饥饿致死或导致的身体不健康,在恩格斯看来是一种社会谋杀,而这种社会谋杀充斥在整个英国工人阶级中,罪行在不断地加重。
理论教育 2023-06-13

聚居萌芽的初始阶段:第一类

原始社会以氏族部落为基础,房舍、聚会场地等最初都发源于村落环境之中,各种器具进化、民俗文化和社会分化都从这里开始,进一步成就城市的复杂功能结构。临潼姜寨是距今六七千年的原始村落,当时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但已具有明显的向心集团式的聚居模式特征。长久性居住基地是由“聚”发展到“邑”而形成的,由此可见中国较早城市的雏形与萌芽。
理论教育 2023-06-13

聚居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居”,对于人类早已不成问题。然而,人类对于“聚”的认识并不深刻,仍有大量问题待解决,也有很多规律待寻找解决。其中,众所周知的生存环境问题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缺失问题亟待解决,包括外向型开敞空间环境的保护、拓展问题和如何解决人口爆炸、需求多元的人类空间活动等问题。这三者也是人类聚居环境学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建设、环境、行为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聚居环境共同的整体轮廓架构和色彩调性。
理论教育 2023-06-13

探析二元对立统一律的合理应用

从思想基础和实际形成过程来看,“二元对立统一律”在中国传统聚居结构形成与中国传统家宅结构方面的可比性非常强:因为中国传统聚居模式,自诞生之初便像小农经济家庭,体现出在一定地域内自我生存能力的相对独立自在性。中国对于“园”“圃”“苑”“囿”园林的最早记载,目前最早史料佐证于三千年前殷、周期间的“囿”和《诗经》所咏的“园”。我们以三国时期的曹魏邺城为例,分析“二元对立统一律”的具体表现。
理论教育 2023-06-13

中国特有问题:第二类聚居

进入20世纪后,尤其是改革开放阶段的中国社会开始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政策。与此同时,中国城乡还存在着自身的独特病症: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简单地从制度层面向城市与农村进行一系列的分割,使城乡间成为相互独立的运作单元。中国的众多古村落近年来全部沦陷了。
理论教育 2023-06-13

中国城市面临的两种病例型问题:环保与形态

5)环保病例型大力兴建城市,使得城市化进程以较高的速度和巨大的资源消耗粗放式发展,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城市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2)形态病例型目前中国城市在物质空间形态上建筑造型各异、色彩混乱,甚至不顾周围建筑环境盲目标新立异,导致整体空间比较凌乱,建筑高低错落没有规律。
理论教育 2023-06-13

中国传统解读下的城乡一体化含义

中国传统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基本主线如下: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提出与探索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研究重点聚焦于城乡区域的时期;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至今天,主要指城乡一体化理论框架与理论体系的思考与构建,研究内容趋于相对完整的时期。正是由于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的不断扩展,因此不同学科对其内涵的理解与解释也相对多元。
理论教育 2023-06-13

人类社会三类聚居模式划分

人类的聚居是这“三力”相互作用并不断平衡的结果。未来,人类必将在前两类聚居模式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走向更加美好的以现代生态、健康生命、持续生长为主要机理特征的第三类聚居,其动力必然是“三力”的协同作用,尤其第三力要发挥积极作用。
理论教育 2023-06-13

中国当代城市聚居设计的缺陷案例分析

但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比欧美国家更为迅猛,在中国城市迅速扩张,城市郊区化迅速蔓延的当下,如果不在城市设计中预先考虑这些因素,那么这些问题很有可能以后在中国城市中暴露。中国城市聚居规划切不可头痛医头地只短浅地关注交通领域,必须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尤其是将交通规划与土地规划、经济布局、科学治理、文化建设等协同创新设计。
理论教育 2023-06-13

新石器时期原始聚落发展

但是原始农业阶段发展还不够成熟发达,“流浪式农业”种植方式使人们居无定所。(一)原始聚落的形成过程中石器时代是石器时代人类生存聚落飞速发展的阶段。该时期的聚落主要分为前、后两段。新石器时期,尚未形成专门化的集市,人们大多以氏族部落聚居为主。中国西安临潼区姜寨的早期仰韶文化遗址以及乌克兰基辅特里波耶村落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两处广场遗址。此成为欧洲文明的原始坐标和恒久灯塔。
理论教育 2023-06-13

公元后的人类聚居特点及成因

从城市结构和形成的动因看,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军事与政治是影响城市选址的第一主导因素,因此城市规模巨大。同时期中国乡村成为城市的后勤基地,农村经济模式因此受限,进而导致乡村聚居模式发展滞后。此时中国城市与农村相互联系,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限制了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最后,人类对自身的居住空间环境提出了新要求。
理论教育 2023-06-13

未来城乡一元生命体:第三类聚居模式优化

基于此,本书基于组织生态学、生命科学、系统科学、城市文化、设计艺术等理论视角,遵循“绿色的、有机的、生命的”聚居原则,聚焦生态、生命、生长,将人类未来最佳聚居模式视为一个在生态系统基础上有机统一、健康成长的一元生命体系统,提出既要承继古代天人和谐,又要克服现代城乡聚居诸多弊病,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第三种聚居模式——城乡一元生命体。笔者将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城乡一元生命体的外在支持系统。
理论教育 2023-06-13

外在中观支持保障系统的优化方案

外在微观支持保障系统是以保障“人”的生存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而中观层面的对城乡一元生命体的支持与保障则是以产业布局、制度安排为核心。在城乡二元体制中产业布局多为增长极型和轴线型,工业化的发展使人口、资本、技术、创新以及权力都向一个或两个具有高生产力的城市集中,从而逐渐形成以最大的城市为中心区,小城镇和乡村为边缘区的二元空间结构,许多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理论教育 2023-06-13

城乡一元生命体系统的优化设计

今后,必须迅速开展支持城乡一元生命体设计健康发展的“三制”保障体系建设,即城市设计的体制、法制与机制建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高速健康发展。
理论教育 2023-06-13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