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政治

从社会成员的角度看待住房公积金制度:关注点与局限

在经验问题方面,部分解释只关注经济地位的差别变动,并且只假定社会成员从其经济地位中构成切身利益,而对其权益实现的制度化途径缺乏关注,导致说服力不足。事实上,是否拥有并可以方便使用这一途径,也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有关。中国城镇普遍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它规定劳动者个人、就职单位和国家三方按比例投入建立资金储备账户,旨在为劳动者购房提供低息贷款。
理论教育 2023-05-30

民众抗争与运动:江南城镇地区的社会抗争与群体运动的政治历史

在江南城镇地区,常因时代变幻、经济波动、自然灾变以及严重的中外战争与国内战争,而发生过各种各样的社会抗争或群体运动,且往往被著以浓厚的政治色彩。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的大潮席卷全国,从北京不断传来游行集会、罢课罢市的信息,各大城市纷纷响应。商界随之相继罢市,抵制日货,共同声援学生运动。这很快引起了民众的反抗。县政府面对民众的压力,被迫向江苏省政府汇报,请求处理办法。
理论教育 2023-05-30

生活消费的紧张局面:如何应对?

如果不计销金程度极高的黄、赌、毒,江南城镇一般的消费也颇为浩繁。对一般苦力、小民来说,生活维艰,难谋一饱[15]。当时因银价低落,生活费大为增高。所以,居住于上海之人民,除却极少数人以外,生活上所最感困难者,莫过于住房问题:“近年地价日贵,房租日增,自经济卫生及种种方面观之,均为一极大之社会问题。”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号称“东方第一大都市”,生活费用比北京高,也比日本的东京高,仅次于纽约、伦敦之后[20]。
理论教育 2023-05-30

国际因素对国内政治变革的影响

比较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提醒我们注意国际因素与国内政治之间的联系[22]。晚清以来中国的政治变革很大程度上源自外部的冲击和挑战[33]。列强的到来凸显出中国传统体制的虚弱,从而刺激了中国国内的改革浪潮,维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贯穿了整个晚清史[34]。
理论教育 2023-05-30

重温民国初年的国际关系格局

国际实力格局之外,当时的国际准则和规范也值得注意。民国初年的中国,列强环伺,英、法、美、德、日、俄等国在中国划有势力范围,并驻有相当数量的军队[39],同时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税务。日本是英国在华主导权的潜在挑战者,但1902年英、日双方结成同盟,英国借此协调与日本的关系,同时防止日本挑战其对华主导权。对革命后的各方而言,英国以及其他列强的态度十分重要。
理论教育 2023-05-30

跨国产业链:垄断资本主义与竞争市场的结合

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区分了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一言以蔽之,资本主义是追求垄断的,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的。传统的经济学观点认为,市场是平等的交易网络,交易主体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市场也存在一个等级体系,上层是垄断资本主义,下层是竞争性市场经济。
理论教育 2023-05-30

社会危机感:南浔镇的历史与当下挑战

到17日,南浔镇上的绅士们召开会议,决定与湖州城保持一致,“悬白帜于通津桥上”,局面开始稳定。而在社会相对平静的时期,偶尔出现的谣言,预示了人心的不安与社会的危机。同时,众所周知的世界经济危机也影响到了中国。所有这些影响的结果,自然都会给城市与乡村生活带来很多危机感。盗贼、赌风等不良现象蜂起,都是因丝绸业破产引起的“社会的严重危机”[53]。
理论教育 2023-05-30

现代化、革命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理论上,工人的革命性是相对资产阶级而言的,但是从中国工人的成长而言,中国工人主要的反对对象不是本土或者说是民族资产阶级,而是一个更大的资本力量——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工人身上流露出强烈的民族主义特征,这种民族主义甚至掩盖了他们的阶级性。这些工潮多是针对管理制度、工资等,但是工潮背后多少都与洋人主管和外国资本有关,不免带有民族主义的感情成分,致使民族主义在中国城市工人找到了坚实的土壤。
理论教育 2023-05-30

家长主义在非洲:社会历史渊源探究

与任何政治变迁一样,新家长主义在非洲的萌发与演进并非发生于“真空”之中,而是与其前殖民时期和殖民时期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历史经历紧密联系在一起。前殖民时期非洲家长主义的极端稳定性不仅表现在个体相对于族群的依赖性之上,还体现为其在殖民时期的顽强生命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殖民统治秩序,殖民者不得不利用非洲内生的各种家长主义网络,以降低统治成本。
理论教育 2023-05-30

大一统社会的现代政治形式:共和民主

对中国来说,民主政治无疑是外来的政治形态,但近代中国走向共和民主之路却是国家转型的内在要求。这看似矛盾的判断却是完全符合中国实际的,其中的关键在于,两千年的大一统政治在彻底崩解之后的历史遗产对共和民主政治形成了强烈的内在需求。共和民主不是中国内生的,却是中国迈向现代的唯一政治选择。由此可见,在帝制解体后,中国现代转型趋向共和民主具有一定的天然社会基础,而这种天然的社会基础恰恰是传统帝制塑造的。
理论教育 2023-05-30

中国工人的黄金时代:曾创造辉煌的岁月

与“工人阶级”话语建构相随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城市工人群体的实质性成长。建国前后中国社会结构在数量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工人群体的异军突起。“三大改造”至20世纪80年代商品化改革早期的30年,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黄金时代”。工人党员人数的增长,表明党组织对工人群体保持着持续的开放性,以及中国工人正式参与的增长。从收入水平来看,这一阶段也是中国工人的“黄金时代”。
理论教育 2023-05-30

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形态:大一统

中国近代以来建构现代国家的历史恰恰表明: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实际上是在告别大一统的君主专制的同时,紧紧围绕着作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形态的大一统而展开的。对于具有两千多年大一统政治传统的中国来说,其在现代国家建构中维系统一国家的行动与维系大一统的中华民族的行动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传统中国社会来说,“大一统”既是一种政治形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组织形态。
理论教育 2023-05-30

南北和谈:列强的影响与南京临时政府的争取

虽然列强的武力干涉不会出现,但它们对革命的走势仍有着重要影响。北方代表唐绍仪与南方代表伍廷芳随即展开和谈。各国向南北和谈代表发表照会,希望尽快达成和谈协议[56]。南京临时政府急需三方面的支持:军事整编、经济援助和国际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因此积极争取列强的支持。英、法政府和银行团强调自己坚守中立,不会给临时政府以财政援助,也不会给清廷任何支援,只有当民军建立一个为全国所接受、为列强所承认之正规政府时,
理论教育 2023-05-30

中国政治内在演化:历程与现实

在判断中国政治是否变化以及变化多少的问题上,本书采取一种内在的视角,将改革开放前的党政体制作为衡量中国政治变化的原始参照。在这种情况下,考察中国政治的内在演化或许有助于我们把不可避免的“偏见”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且有助于对中国政治的发展趋势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
理论教育 2023-05-30

从工厂到非正规劳动:劳工政治的转变

传统的工厂劳动体制采取集中化生产的形式,对劳动者的身体和劳动空间进行标准化控制,通过复杂的劳动控制来保证利润,以泰勒制、福特制为典型。生产链的低端环节无力维持工厂劳动体制,不得不寻求更加廉价、更加灵活、更加易于控制的劳动力。虽然在赶货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冲突,但是与工厂劳动体制相比,劳动强度更大的弹性生产体制却似乎更为有效地制造了共识。由劳动者提出申诉的案件数所占百分比由87.0%提高到93.0%。
理论教育 2023-05-30

大一统与共和:中国现代政治的缘起

具体来说,就是如何使国家既有的价值、制度与组织系统全面地从传统国家转向现代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与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中国现代政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力量、时代力量以及人为力量的共同作用中生成的。实际上,这个历史大势构成的是中国现代政治的价值选择,而中国现代政治的具体制度选择及其所决定的国家组织形态则是由另一个历史大势所决定的。
理论教育 2023-05-30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