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发展研究

为民富民行动: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

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立足“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理论教育 2023-06-14

甘肃革命老区:资源和环境助力脱贫

(一)老区脱贫出路靠“红色”,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明显甘肃革命老区属于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南梁精神”和“会师精神”,也造就了甘肃革命老区今天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现已成为甘肃省唯一红色4A级景区。近年来,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陇东地区林区植被恢复较快。
理论教育 2023-06-14

各地禀赋不同,脱贫发展呈现不平衡局面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差异很大,甘肃革命老区各县区产业发展层次和贫困程度也相差悬殊。交通等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和民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扶贫任务重,自然条件差,会宁县的扶贫发展若置于甘肃革命老区16个县区当中,已经有了一段距离。不但县区之间,而且乡镇之间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而导致的贫困程度差异很大。
理论教育 2023-06-14

陕甘宁边区时期的农业开发政策

涌现出了张振财、张清益、孙万福等百余名劳动英雄,华池县、环县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县。占陕甘宁边区总面积不到三分之一、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庆阳老区,是当时闻名边区的“陇东粮仓”。陕甘宁边区时期实施的一系列农业开发政策,促进了耕地面积扩大和粮食总量增加,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巩固了根据地,但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理论教育 2023-06-14

陕甘宁边区时期甘肃革命老区反贫困政策与合作扶贫经验

陕甘宁边区时期,以反贫困为目的农业开发政策,对于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经验和启示。陕甘宁边区时期甘肃革命老区经济和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但也付出极其惨重的生态环境代价。这是陕甘宁边区时期革命老区合作社事业对目前精准扶贫工作的又一重要启示。
理论教育 2023-06-14

基层干部素质低,扶贫政策难以落实

基层扶贫干部在执行扶贫政策时的腐败,不但影响精准扶贫工作效果,而且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也会产生负能量。基层政府出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急于促成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让一些基层干部“有机可乘”,通过暗箱操作、虚报冒领、大量侵吞国家惠民资金。来自纪检监察机关的数据却显示,涉农扶贫款正在成为“唐僧肉”。
理论教育 2023-06-14

国外学者的扶贫问题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扶贫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主要集中在贫困的概念、贫困类型、贫困测量方法、贫困的形成原因与影响因素、贫困的理论阐释以及反贫困的视角等方面。目前,从国际上来看,贫困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恩格尔系数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法、基本需求法以及马丁法。恩格尔系数法测量的贫困线只能保障居民最基本的食品需求,并不能保障衣着、医疗保健、住房等其他非食品需求,体现的是绝对贫困。
理论教育 2023-06-14

构建贫困人群识别指标体系

(二)定性指标参考内容按照先定量、后定性原则,再计算完定量指标后,再结合定性指标分析,综合判断。定性指标有身体健康情况、脱贫条件缺失情况、住房结构、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4个方面。表2-2甘肃革命老区扶贫对象识别定量指数定性指标都是限行指标,具有透明度高、便于采集等特点。在定量指标计算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公示、集体会议讨论途径对于定性指标做符合实际的修正,保证扶贫对象选择的科学性。
理论教育 2023-06-14

识别标准单一,程序缺失影响精准识别的优化方案

(二)识别指标单一,令识别结果偏差目前,甘肃革命老区在扶贫对象的甄别过程中,基本上均以家庭平均年收入来判断。人民网报道了河南省扶贫对象识别工作经验,对于甘肃革命老区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河南提出识别标准“两条杠”,一条是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以上年度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基本依据,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整户识别。
理论教育 2023-06-14

产业扶贫保增收,稳定脱贫效果

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发展意味着消除贫困。之所以选择产业扶贫,是因为产业扶贫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国家扶贫资金到了地方上要求将其中70%左右用于产业扶贫。甘肃革命老区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要素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高配套水平。
理论教育 2023-06-14

提高扶贫管理水平:扶贫考核可行性分析

实施精准扶贫的初衷就是要克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水平低,扶贫效果差的问题。然而,该《考核办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困难。首先由于考核办法对党政领导的考核是从经济社会全方位着眼的,虽然明确提出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检验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点,但实际操作缺不能准确地实现扶贫成效的准确考核。
理论教育 2023-06-14

国内同扶贫研究现状综述

(二)关于中国农村扶贫效率的研究我国扶贫发生率的降低和脱贫速度的减缓,引起了人们对政府扶贫效率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徐德徽对贫困地区内部经济差异及其对扶贫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帅传敏、孔祥智等对联合国WFP援华26年的“以工代赈”项目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研究,指出WFP援华项目使贫困地区3000多万人受益,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文献检索,对于双联行动系统全面的研究并不多见。
理论教育 2023-06-14

革命老区瞄准精准扶贫

甘肃革命老区在落实中央关于《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过程中,做到了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要求真扶贫、扶真贫,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到2020年夺取老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胜利,应该科学谋划,将目标分解。
理论教育 2023-06-14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要意义

各级各单位、广大党员、全体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参与到这项推动甘肃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
理论教育 2023-06-14

加强扶贫对象动态调整管理

一些贫困户脱贫之后,在动态调整的过程中被认定为非贫困户,调出了帮扶之列,但这些贫困户脱贫的根基不稳固,或因为其他原因重新陷入贫困,对于这些返贫的贫困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纳入帮扶之列,继续帮扶,直至其实现稳定脱贫。第三类是在贫困线附近的非贫困户。
理论教育 2023-06-14

甘肃革命老区农村贫困的分异特征

[5]甘肃革命老区贫困的地域分异特征就是指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呈现范围广且相对集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集聚分布格局。总体来看,符合山区贫困程度深于塬区的地域分异特征。孤岛效应主要表现为某一区域较少或难以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人员交流,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下形成的地域性贫困现象。
理论教育 2023-06-14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