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力量 中国城市化的政治学考察

城市力量:推动后发展国家转型的理论解释

君主立宪国家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城市推动英国国家转型逻辑的展开。依循这样一个路径,四种要素环环相扣、步步相应的良性分化组合,进入平衡型城市力量引导的城市发展推动的国家转型状态,从而在英国为代表的先发展国家,形成接近于理想状态的平衡型城市力量推动国家转型模式。城市化并不是以城市力量机制为推动动力的,它只是来源于总人口的增长,表现为以高城市化率的表象衍生出的国家转型而已。
理论教育 2023-05-31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分析

同时,本书研究还将国际理论范式与中国实际进展观察相结合。本书通过对国际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把中国的城市政治学进展、中国的国家转型的实际进程观察与国际范式相结合,以期提升中国城市政治学研究的品质与中国国家转型的质量,并在理论与实践经验层面,丰富中国国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库。因此,根据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内在逻辑过程,本书的技术路径如图1.10所示。图1.10研究技术路径
理论教育 2023-05-31

平衡型城市力量:促进国家转型模式的新挑战

对应这一时期,是从依附型城市力量推动国家转型模式到掠夺型城市力量推动国家转型模式的发展阶段,中国城市的发展因产业与全球化因素尚未显著,还没有出现城市集群发展的现象。[48]这种结构性限制导致地方权力要素在城市区域中面对紧急性公共污染事件时的碎片化治理现象,阻碍了具备参与要素与制度要素的平衡型城市力量推动国家区域化转型模式的形成。
理论教育 2023-05-31

城市与国家转型:开辟全新研究视角

[3]无论古今中外,国家这一实体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为体。雷蒙德·威廉斯在与乡村对比中给出城市的定义。我们可能会认为定义城市无非就是为与周边区域接壤的城市地区设置一个行政边界。但是,当城市在行政与国家两个不同层面被定义时,一些问题就会因此而产生。所以,由此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将城市与国家连接起来,从而一目了然地理解城市对于国家形成、转型,甚至创造国家文明的作用。
理论教育 2023-05-31

从发展型城市力量探究国家转型模式的缘起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力量向发展型转变。[8]由此,汲取型城市力量推动国家转型模式的“单位—城市—社区”结构,支撑着整个国家政权与转型过程。(二) 发展型城市力量的培育城市空间中国家权力要素主动有限度地退却,与市场经济代表的自由型市场要素的发展,给城市带来了更加自主性的力量。[9]然而,这一系列的变化并不是首先从城市开始的,因为支撑中国工业化转型的系统性结构无法轻易从内部解体。
理论教育 2023-05-31

中国的现代国家转型需要平衡型城市力量的推动

由此,城市力量的作用逻辑,更多体现为国家意志的逻辑而非城市力量本身的逻辑。后发展国家需要依照城市力量的内在规律培育良性城市力量以推动国家转型。中国的现代国家转型始发于具有现代性要素的开埠城市。鉴于依附型城市力量推动国家转型的弊端,作为现代政治力量的政党以国家性行为塑造城市力量以推动国家转型。
理论教育 2023-05-31

汲取型城市力量:推动国家转型模式的逻辑展开

独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以城市为支撑点推动国家转型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根本的国家性与制度性前提。由此,在依仗城市推动中国国家转型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将城市与国家政权、国家制度的建构衔接了起来。在以城市推动国家转型的模式中,工业化转型的国家目标要求国家塑造相应的城市来承载工业化转型;由此,工业化城市的建设在中国便被提到日程上来。
理论教育 2023-05-31

城市推动中国国家转型的机制及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 研究问题:城市通过何种机制推动中国国家转型从一定程度上讲,所有的国家,尤其是现代民族国家都由城市承载其转型。[9]总而言之,中国的转型是快速且平稳的,中国的转型没有出现大量的贫民窟与城市流民,也没有出现灾难性的国家崩解现象。其次,随着中国转型的进一步深入,城市体系与乡村体系的发展出现严重差距。
理论教育 2023-05-31

发展型城市力量推动国家转型模式的生成

中国城市从生产性向生活性的一系列变化,说明汲取型城市力量开始逐步消退,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为人民服务”为目的的发展型城市力量开始成为国家转型的推动模式。[38]也就是说,城市现代制度要素的出现开始带动中国向“一个包罗宏富、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即现代化转型。[39](三) 低城市化现象的隐退汲取型城市力量推动国家转型模式的典型标志是低城市化现象。
理论教育 2023-05-31

城市力量推进国家政权建设

(一) 城市力量推动国家转型机制被中共承继国民党以城市作为推动国家转型载体的战略同样被中国共产党所承继。成功的城市接管,大大增强了中共管理城市的能力,为以后中共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建设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同时,中国当时的城乡客观情况使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城市为主要空间开展国家建设。工业化与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只能在城市中开展其国家建设目标。
理论教育 2023-05-31

推动国家转型模式过渡:平衡型城市力量的作用

2003年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首次超过工业化发展水平,这标志着城市的生活性压倒生产性,发展型城市力量推动国家转型模式正式来临。中国的国家转型,开始从以国企单位制度为核心的城市力量推动国家转型模式,转向以个体、家庭所在地为主体来治理国家、社会与城市的发展型城市力量推动的国家转型模式,于是开始出现了“社区”。
理论教育 2023-05-31

中国国家转型案例及城市力量推动模式研究

第三章到第五章的研究内容紧承第二章,主要探讨中国的国家转型案例。第四章探讨的是中国式汲取型城市力量推动国家转型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作为一个真正独立的民族国家而存在,使城市力量摆脱依附型存在而走向独立。[5]杨宇振:《权力、资本与空间:中国城市化1908—2008年——写在〈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颁布百年》,载《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第1期。
理论教育 2023-05-31

城市化率:城市推进国家转型的象征

与城市化发展相伴随的一个世界现象便是国家形态的转变。[43]城市不仅是国家形态的展现空间,而且是国家形态形成、转型和成熟的重要推动力量。例如,工业城市推动了国家从绝对主义形态到现代民族国家形态的转变;现代城市的内在形态的转变,推动了现代国家形态的转变,例如新福特主义城市的产生,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形态向福利国家形式的转变。这些案例都证明了城市与国家转型之间的重要关系。
理论教育 2023-05-31

城市嵌入国家:开埠城市开启中华帝国的被动转型

开埠城市在这个时期成为中国国家转型最为主要的承载体。西方列强将开埠城市作为侵略中国的前哨的同时,也通过开埠城市给中国带来了最为现代化的要素。一方面,现代化要素在开埠城市内部倒逼中国政府开始了适应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制度转型;另一方面,开埠城市将中国带入了世界体系,开启了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序幕。
理论教育 2023-05-31

国民政府城市战略:重建城市推动国家转型

但是终究因为国家主权的不完全独立,依附型城市力量推动国家转型模式无法顺利实现中国国家向现代化的转型。然而,开埠城市创造了晚清时期国家转型的同时,也摧毁了清政府,从而将中国导入新的以城市推动国家转型的阶段。[93]从此,城市推动的中国国家转型,在依附性国家主权从统一形态转向碎片化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城市民间力量开始替代城市国家力量,成为转型的主要承载者。
理论教育 2023-05-31

平衡型城市力量推动国家转型模式生成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各个阶层的力量开始迅速成长,中产阶层的产生及其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是参与要素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这也是平衡型城市力量推动国家转型模式生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全球化并不是直接塑造中国的城市力量,从而推动中国的国家转型,而是为城市力量向平衡型方向的发展提供外部压力与内部协作联合的可能性。
理论教育 2023-05-3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