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新突破

私营部门的发展议程地位

在过去的千年发展目标的构建进程中,联合国并没有建立起私营部门与发展议程的框架。私营部门被主要认为是发展议程的边缘者,主要扮演投资者的角色。[16]相关的联合国文件也见证了私营部门在发展议程中地位的变迁。[19]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成果文件《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认私营部门在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企业商业活动、投资和创新,是生产力、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主要动力。
理论教育 2023-06-12

中国在现有国际秩序中的角色和观点

相形之下,如果应对得当,参与现有秩序所带来的利益很可能远远超过其代价,从而有助于中国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总体而言,中国在这一时期遵守了布雷顿森林机制的基本规范与准则,成为现有秩序的守序者和支持者。中国诚然没有积极谋求改变既有秩序;但是反过来,在既有秩序及其规则可能或试图介入中国重视的关键领域时,后者往往表现出极为坚决、不容控制权旁落的主导姿态。[40]这一判断触及了中国国际秩序观的某些重要特征。
理论教育 2023-06-12

当今中国国际秩序观的演变及成因

如前所述,中国当今的国际秩序观既是此前秩序观在原则化信念层面的延续,又表现出在因果信念层面的重要变化。[122]事实上,中国已经认识到:只要应对得当,一个开放的国际经济秩序是相当符合自身利益的。[124]中国秩序观的演变似乎为此提供了又一个例证:与原则化信念的大致稳定相比,中国秩序观在因果信念上的变化格外引人注目。
理论教育 2023-06-12

加强一带一路中企业多重角色的作用

例如,学者们从投资数量等多个方面,强调了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性。从企业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资金贡献、行为贡献和技术创新贡献的视角来看,我们也应当强化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多重角色,强调它的资金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应关注企业的责任主体与创新主体地位。
理论教育 2023-06-12

一带一路倡议:创新全球治理的新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平等的共同体意识,认为中国与沿线国家是平等的发展伙伴关系,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彼此之间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34]“一带一路”的早期收获项目已经并将继续促进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就业和民生改善。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将日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和认同,成为全球治理的新理念。
理论教育 2023-06-12

如何形成认同与不满并存、开放与自主性兼具的秩序观?

以“认同与不满并存、开放与自主性兼具”为特征的秩序观之所以会形成,一方面在于国内改革开放进程的启动,另一方面则在于对克服——至少是缓解外部风险及冲击的追求。从内因来看,彼时国内政治进程的深刻变化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对外部世界的警惕与戒备则是另一个不可或缺的考量层面。这也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成功者寡、失败者众的现状。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自主性因此遭到严重削弱。
理论教育 2023-06-12

探究丝路城市的定义

“丝路城市”概念的提出,与世界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动息息相关。从战略作用上看,“丝路城市”有对内对外的双重功能。一方面,“丝路城市”是所在国的主要发展节点和“中心地”,对于国内、区域内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点”作用。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能担当起门户城市、通商城市功能的“丝路城市”将是持续增加的。因此,无论从整体规模、个体能级、连接程度等层面看,“丝路城市”的发展都体现出“动态性”的特征。
理论教育 2023-06-12

探析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经济治理的意义

“一带一路”对全球经济治理理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该倡议顺应了众多发展中国家要求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诉求。其次,“一带一路”是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制度的补充和完善。从实践来说,“一带一路”致力于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公共产品。
理论教育 2023-06-12

丝路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沿线国家主要增长极从“丝路城市”的地方性功能看,这一城市群体对于所在国主要起到“增长极”的支撑作用。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状况而言,城市无疑是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理论教育 2023-06-12

全球治理的要素和组成

全球治理的价值,就是全球治理的倡导者们在全球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全球治理的规制就是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的秩序,实现人类价值的规则体系。全球治理的主体或者说基本单元,指的是制定和实施全球规制的组织机构。全球治理的对象,包括已经影响或者将要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全球治理的绩效,集中体现为国际规制的有效性。
理论教育 2023-06-12

中国全球经济治理观的重要转变

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开放为导向,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适应形势变化,广纳良言,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和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
理论教育 2023-06-12

中亚丝路城市发展现状及前景

然而,中亚城市在中亚整个发展史上则是长期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中亚城市不仅是“丝路城市”网络中的重要组成板块,而且是连接中东、南欧、北非的枢纽型板块。因此,中亚城市在发展之初,就非孤立城市,而是从一开始就处在多维、动态的城市网络中。可以说网络化是中亚城市的本色。
理论教育 2023-06-12

全球治理面临的几大难题

实现有效全球治理的关键在于国际制度的建设,而制度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建制、改制与转制。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制度对于全球社会的治理与稳定、发展与进步至关重要。“转制”是指改变上述既存制度,更主要的是指那些后进国家如何改变自己固有的行事模式和国内制度,接受和参与这些国际上已被接受的制度,按照制度的框架来界定自己的利益和规定自己的行动。治理成功的关键是贯彻多边主义原则和实践原则。
理论教育 2023-06-12

中国城市引领国外丝路城市治理体系的地位与作用

近年来中国“丝路城市”的快速稳定发展,为“丝路城市”的整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同时。因此,中国“丝路城市”应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提升自身在“丝路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引领“丝路城市”群体发挥沿线经济的核心推进作用。而这些中国城市也应重视以“丝路城市”等新兴城市群体为要素互动节点,推动形成全球范围更为完整的城市互动网络。
理论教育 2023-06-12

国际秩序观的理论分析与发展方向

国际秩序观是本章的核心概念,因此在讨论展开之前,对其作出明确界定是必要和有益的。如前所述,中国的国际秩序观指的是它如何看待国际经济秩序与本国发展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即中国在经济层面的国际秩序观,或者说中国的国际经济秩序观。在本章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建立在两个前提假定之上:第一,观念必定体现于言行;[23]第二,国际秩序必然体现为特定的机制。
理论教育 2023-06-12

中国的当代国际秩序观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呈现为延续中的变化。其中,延续性主要体现在原则化信念层面:中国对国际经济秩序的规范性判断和评价,大致沿袭了此前时期的看法。与前一时期参与及融入世界经济时被动、保守、内向的方式不同,中国在重视自主性的同时,以更为主动、积极、外向的姿态与其他国际行为体展开互动,借此实现自身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长远利益。
理论教育 2023-06-12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