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变迁:国际比较研究

落实耕者有其田至关重要:私有产权确定的两次农地改革

[6]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战后日本政府先后进行了两次以确定私有产权,落实“耕者有其田”为主旨的农地改革。此后,经过修订的土地改革法案获得了国会通过,战后日本第一次农地改革启动。结果,这次改革未能实施。这便是日本的第二次农地改革。
理论教育 2023-06-12

中日农地制度变迁的异同

农地所有权的性质及稳定性不同。日本从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就一直坚持农地所有权的稳定,坚持农地私有化,不轻易改革农地所有权制度。总的看来,中国农地的产权容易受到侵害,地权稳定性较差。日本农民的农地产权是通过市场机制获得的,有契约和国家的法律保证,因此,他们所获得的农地产权就相对稳定、明晰。日本的土地改革是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的条件下进行的。日本的土地改革始终是以提高农民或农业经营者的收入为前提。
理论教育 2023-06-12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因素、过程和类型

[24]依据诺瑟姆S形曲线中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发展进程及阶段做了进一步细分。高度城市化阶段就是发达工业化阶段,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这一阶段不仅城市化率很高,而且城市建设先进、管理水平高;城市化率还在提高,但速度减慢;城市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农村推广、普及,城乡差别基本消失。
理论教育 2023-06-12

农地国有化的困境与挑战

人民公社化运动虽然出现了平调、乡镇范围调整、人民公社内部核算单位调整等因素,使农地集体所有制复杂化,但从总体上看,农地绝大部分是由集体组织占有、控制的。其次,农地国有化无法消除农村腐败现象,更不可能减轻农民负担。农地国有化后,农村基层政权不能没有,农村土地管理机构也是不能没有的。再次,农地集体所有制不等同于集体劳动。最后,农地国有化难以推动农地在更大范围内流动。
理论教育 2023-06-12

农地制度变迁需与工业化、城市化相匹配

这些法律和政策的实施,使英国农地制度变迁与城市化发展重新迈上了协调发展的道路。美国基本上实现了土地制度变迁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协调发展。为此,日本政府通过大量的改革措施来协调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的关系。
理论教育 2023-06-12

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的演进历程

而在圈地运动中,利益被剥夺和侵害的大多是自耕小农。圈地运动后,英国的自耕小农阶级迅速萎缩。[76]圈地运动后,英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圈地运动导致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形成。[77]圈地运动导致了英国农业革命。首先,圈地运动带来了农业组织方式的变革。
理论教育 2023-06-12

1950年至今美国城市化高度发达阶段的农地制度变迁

从全美国的情形看,伴随“去工业化”发生的是区域城市发展格局的重大变化。由此,美国从1950年开始进入城乡一体化阶段。支持政策存在的重大问题是增加巨额财政负担,使联邦政府背负沉重的经济包袱。[29]在这一历史阶段,美国农地制度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农地占有关系发生了新变化。美国的农场以小型农场居多,但生产的集中程度很高。
理论教育 2023-06-12

印度独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与现实

印度独立后不久,政府就着手筹划农地制度改革。1949年,印度国大党公布了该党土地管理委员会的报告,这项报告成为印度各邦土改立法的依据。前三个邦是柴明达尔制度典型的地区,后一个邦是赏赐地制度典型的地区。政府还确认了24万缴租地主和100万高级永佃户的土地所有权,使他们成为新地主。
理论教育 2023-06-12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变迁:国际比较研究》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是贯穿于全部研究过程的基本方法之一。本书主要研究英国、美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和巴西、印度、中国三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变迁。本章主要研究城市化的内涵及衡量、城市化的影响因素、过程及类型等有关城市化的基本理论以及农地制度与农地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为第二章至第八章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同时,美国土地保护政策在调控手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创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方向。
理论教育 2023-06-12

理解农地:平面与立体的观点

该理论依据几何学原理提出了“平面土地观”与“立体土地观”。“立体土地观”即土地是指一个垂直剖面的地上层、地下层与地皮层,包括地貌、土壤、植物的全部,以及直接影响它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表层岩石和作用于地表的气候条件,是一个具有三维的立体客体。[48]2.农地的基本概念农地是农村土地和农业土地的简称。
理论教育 2023-06-12

美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发展历程

美国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必然产物,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化的实现。在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水平超过10%,完成了城市化起步阶段。内战后至20世纪初,是美国工业化迅猛发展和西部大规模开发时期,也是美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到1870年,全国有2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至此美国实现了初步城市化[2]。
理论教育 2023-06-12

巴西土地制度:演进与特点

在殖民地时期,宗主国葡萄牙在巴西实行土地分封制,前提是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对土地进行开发。[13]第二,巴西大地产制不应只归咎于伊比利亚半岛的土地所有制,实际上,大地产制在巴西历史演进中得到了不断强化。1850年巴西帝国政府颁布《土地法》,推行土地购买政策。
理论教育 2023-06-12

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制度变迁的阶段性特征

所以激发农民(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地生产率,就成为城市化起步阶段农地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力。美国在城市化起步阶段,农地制度变迁更多地表现为分配性质,即如何和向谁出售或者赠与联邦土地。巴西和印度在城市化进程中,都始终没有彻底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普遍受制于耕者无其田,[1]也就难以解决好农地制度变迁与城市化进程的协调发展关系。
理论教育 2023-06-12

美国土地制度的渊源与早期农地制度的演变

一般认为,易洛魁六部落实行的是集体拥有和耕种土地的制度。西南地区的普韦布洛印第安人虽然主要以农业为生,但在西班牙人到来之时,他们实行的可能也是共同占有和耕种土地的制度。但是,封建土地制度在北美没能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北部尽管也存在大地产所有制,但普遍建立的是自耕农性质的小土地所有制。[12]从土地占有制度的演变来讲,北美的新环境可能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在战争期间和战后,美国没收了亲英派贵族的土地。
理论教育 2023-06-12

日本城市化的历程及阶段

经过这一阶段,几乎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区域,标志着日本已进入城市化国家行列。战后重建激活了日本经济,再次引发大量日本国民移居城市以寻求工作,城市人口开始恢复性上升。这一时期,日本经济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同时,前往城市区域的移民也大幅度地增加。在这一阶段,日本城市人口达到饱和状态,并在大都市区域外的更大范围内实现人口城市化。这表明日本已进入高度发达的城市化阶段。
理论教育 2023-06-12

巴西土地制度对城市化发展的制约分析

[20]巴西土地制度对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造成过度城市化。从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来看,巴西城市化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巴西土地问题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造成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巴西城市化的非均衡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城市布局欠合理。这表明巴西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脱节。
理论教育 2023-06-12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