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低碳转型研究

东部都市型地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一)CO2排放总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这里利用Kaya恒等式,从宏观的角度对北京、上海、天津三市1995—2012年的CO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要实现上述目标,有必要对迄今为止影响各部门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政策。
理论教育 2023-05-19

东部沿海地区CO2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成果

导致各省CO2排放增加的第二个因素是人口规模的变化,增加量最大的是广东,达1.4亿t-CO2,增加量最小的是福建,只有0.2亿t-CO2,其余三省在0.4亿~0.6亿t-CO2之间。图5-31东南沿海地域CO2排放量变化的因素分解(分阶段)资料来源:笔者作成。其次,经济规模因素和人口规模因素的正向驱动方向以及各省驱动力的相对大小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后期较前期的数值大。
理论教育 2023-05-19

低碳转型迎深化:2011年后的成果与前景

2011年以后,我国的低碳转型势头丝毫不减,并向更深入的阶段迈进。2011年8月3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联合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95]2011年11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对“十一五”期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政策行动。
理论教育 2023-05-19

工业行业CO2排放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成果

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2010年我国工业部门的CO2排放强度一直在下降,其中能源效率因素起的作用最大,几乎与实绩变化的轨迹重合,贡献率高达99.8%;而能源转换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的驱动力则较小,期间的作用起伏也比较小,其中能源转换因素为强度上升驱动,产业结构因素为强度下降驱动。图3-22工业部门CO2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理论教育 2023-05-19

中国积极引导全民参与低碳行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积极宣传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低碳发展意识,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媒体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和手段引导全民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纳入气候变化的内容,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教育和培训重点,引导青少年树立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活动。
理论教育 2023-05-19

中国低碳转型:挑战与机遇

在当今世界,应对全球变暖已经引发了全球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潮流,中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变暖带来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从而采取一系列行动和积极的应对措施,谋求转型发展。否则我们将会在国际社会低碳转型的竞争中被时代的浪潮抛弃,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理论教育 2023-05-19

中国三次产业CO2排放趋势及结构调整建议

(一)产业部门CO2排放的地位这里所述我国产业部门CO2排放量数据是根据前述的推算方法得来的。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三次产业CO2排放均呈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有不同。图3-2中国三次产业CO2排放的推移资料来源:笔者作成。由此可见,通过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加大第三产业比重的结构调整,可以起到提高CO2排放效率的作用。
理论教育 2023-05-19

中部南方型地域化石能源利用结构及CO2排放比较

图5-50中部南方型地域化石能源利用结构比较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各年版计算。图5-51中部南方型地域CO2排放量的变化及其比较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各年版数据由笔者推算、作成。湖北、湖南和江西的第二产业居第一位,比重都在50%以上,而转换部门的比重都在35%以下,最低的湖北只有21.6%;另一方面,河南和安徽的转换部门的排放比重居首,在50%上下,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在40%上下。
理论教育 2023-05-19

中部南方地域低碳经济影响因素比较分析及CO2排放变化

图5-56中部南方地域CO2排放量变化的因素分解(分阶段)资料来源:笔者作成。各省第三产业CO2排放强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别是最大的。总体而言,各省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中,只有河南和安徽三个因素均为下降驱动,湖北则是三个因素均为上升驱动。
理论教育 2023-05-19

中国CO2排放量的数据缺乏与推算方法简析

但目前有关我国CO2排放量的数据十分缺乏,特别是系统、连续且可信度高的数据更是严重不足。例如,中国政府公布的我国CO2排放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只有全国排放总量数据,并没有分部门、分地区的数据。鉴于我国官方公布的CO2排放量的数据十分缺乏的现状,学术界只能根据其他资料进行测算。二是化石能源起源的CO2排放量的推算相对容易。CO2排放量的推算,基本上是按照每个部门各自的CO2的排出系数乘以各自燃料的消费量来进行的。
理论教育 2023-05-19

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低碳政策体系,从零散到系统

(一)基本形成了由法律、法令、法规组成的政策体系一般情况下,政府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进行推动。我国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推动气候变化立法,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重大政策。这类政策一般通过采取鼓励性或限制性措施,迫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把它们产生的外部效果纳入经济决策之中,以达到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以及保护改善环境的政策目标。
理论教育 2023-05-19

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因

前已述及,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大量排放出的温室气体。一般所指的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主要是指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地球变暖的现象。因此,20世纪后半叶的全球气候变暖不能排除人类活动的作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总结发表的大量科学发现认为,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人类活动是近50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理论教育 2023-05-19

中国CO2排放的特征与趋势分析

与此同时,由于化石能源利用的大量增加,特别是由于对单位发热量排出CO2较多的煤炭的依存度较高,使得我国的CO2排放量显著增加,成为CO2排放量增加最快的区域之一。而目前中国的CO2排放数据非常缺乏,特别是系统、连续而又翔实的数据更为缺乏。这种状况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也对中国CO2减排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由此可见,我国CO2排放量的推算以及分析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和重要性。
理论教育 2023-05-19

西部南方地区CO2排放量的特征比较结果

图5-77西部南方型地域CO2排放量的变化及其比较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各年版数据由笔者推算、作成。重庆和四川下降了60%左右,贵州和广西下降了45%左右,云南也下降了22%,只有海南上升了12.5%。第三产业的CO2排放比重超过20%的只有海南,其余各省区在12%~17%之间,差别较小。各省生活部门的CO2排放比重都在10%以下,最高的四川为8.8%,最低的海南仅为2.3%。各省第一产业部门
理论教育 2023-05-19

中国产业CO2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贡献率

由于中国的产业排放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绝大部分,因此,对我国产业部门的CO2排放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的探讨就显得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上式,对中国各产业部门的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解。在全产业每万元GDP产出产生的CO2排放的削减量1.32吨中,第二产业的削减量达1.183吨,占全部门削减量的89.5%,其中能源效率因素和能源转换因素对CO2强度下降的贡献率分别占整个部门该因素削减量的98.7%和92.8%。
理论教育 2023-05-19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