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力资源与福建侨乡:历史沿循与当代实践

跨国留守儿童的主体性缺失问题

第一类是问题视角,集中探讨跨国留守儿童遭遇的成长困境与主要问题。大部分研究认为与其他类型的留守儿童相比跨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差,亲社会行为最少,反社会行为最多。前文述及,定量分析在跨国留守儿童研究中占据绝对核心位置。这种研究路径虽然可以快速抓住跨国留守儿童与其他不同类型儿童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理论教育 2023-06-14

侨乡文化遗产:公共记忆的记录

无论是侨乡遗留的建筑、器物、文书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和乡约民俗都是侨乡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所共享的公共记忆,对凝聚群体文化认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可见,记忆、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构成了复杂的互动关系。其中,乡村记忆是文化遗产和景观的源泉和养分,文化景观是记忆和文化遗产的物质化呈现,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文化景观的活态传承载体。
理论教育 2023-06-14

福建乡村文化振兴规划

2019年1月,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在福州召开全省乡村文化振兴推进会,提出以“四个围绕”为抓手,继续在对接群众需求、讲好乡村故事、留住乡愁记忆、丰富文化业态等四个方面下功夫,谋划推进2019年全省乡村文化振兴重点工作。省厅汇总编辑出版福建省乡村文化故事和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丛书。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物保护利用。
理论教育 2023-06-14

羁绊对移民回流的影响

早期移民一般不带家属,是一种“旅居式”的移动。这促使了闽南海外移民在较长的时间内仍然维系着与原家族的各种关系,并构成了一种相当独特的家庭结构形态,影响和塑造着侨乡家庭活动。他们的家人一般都留在国内,而他们自己也期望有朝一日荣归故里。这不仅反映了华侨与侨乡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凸显了众多闽南人在海外作“旅居式”或“暂居式”移动的本质特征。
理论教育 2023-06-14

侨乡家庭结构关系的显著变化

不过也有华侨对这种大家庭制度表示反对。“出外谋生、汇款养家”的传统观念使闽南社会自明清以来一直存在着一种跨国、跨地域的特殊家庭结构形态,“两头家”即为其中之一。这种现象,既与华侨不愿抛弃家乡结发妻子的思想有关,也与侨居国客观环境所迫有关。这表明“番女”已被接纳为男性家族的成员。在移民家庭的成员关系中,除了对番仔的态度发生改变外,番客婶的地位亦有不小变化。
理论教育 2023-06-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福建侨务政策演变

福建侨务政策法规演变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内容多而广,仅改革开放以来,在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200多部地方性法规中,含有涉侨涉台条款的就有60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侨务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保护华侨利益,扶助回国的华侨”。[2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之前,是中国侨务工作全面开创的时期。福建侨务工作从主要依靠侨务政策走上了主要依靠侨法来展开。
理论教育 2023-06-14

福建农村金融行业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

福建农村金融行业的发展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金融运行软环境未得到明显改善。中央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银行贷款大幅度增加,2019年上半年福建涉农贷款余额12 862.90亿元,较年初增加631.4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308.86亿元,其中具有直接支农属性的农户贷款余额4356.89亿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农业银行依托先进的网络优势和产品优势,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代理服务项目初步取得了成功。
理论教育 2023-06-14

福建乡村人才振兴规划:发展农村人才新动力

福建在《关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措施》中明确从四个方面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各地也出台各具特色的乡村人才振兴规划,吸引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各类人才,为福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理论教育 2023-06-14

侨乡社会文化特色与乡村振兴:深度分析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又提出了“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学术界的激烈讨论。其中涉及几个焦点议题:其一,是关于“产业振兴”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与实施策略。麻国庆指出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
理论教育 2023-06-14

侨汇创造的消费文化繁荣

有学者指出,侨汇指数的上升正是此种家庭指数上升的显著标志。由于南洋寄回的侨汇和物质资源,移民(侨眷)家庭的农业生产功能衰退,消费功能凸显。[30]前文所述侨眷及出入国华侨的各种消费对厦门商业的确有极大促进作用。当有稳定华侨汇款流入时,即使侨乡附近地区动乱不宁,其他地区经济萧条,侨眷也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消费水平。由华侨经济萧条导致侨汇数量的下降,进而影响了华侨及其侨眷的购买力。
理论教育 2023-06-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福建华侨投资考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华侨华人投资企业的情形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连年的战乱,旧中国残存下来的华侨投资企业也因此而获得了生机。另一方面,有感于国内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稳定,新的华侨、归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也不断投资开办企业。
理论教育 2023-06-14

跨国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难题

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仅外国籍留守儿童就超过2万人。因此,明溪县跨国留守儿童数量多,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教育和社会化问题。本研究在继续保留基本的家庭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了社区文化、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等外部因素,探讨它们在跨国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
理论教育 2023-06-14

福建侨乡文化振兴实践探析

大力推动嘉庚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目前已有13栋嘉庚建筑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特色侨房进行修旧如旧的修缮并加以利用,如陈文确、陈六使家族后裔将文确楼物产捐献给集美街道改造成“陈文确陈六使陈列馆”和全国首家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嘉庚邮局”。每年坚持对辖区困难归侨侨眷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困难归侨数据库。三是依法维护侨胞合法权益。
理论教育 2023-06-14

福建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分析

新时期福建省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战略发展目标,当前最繁重艰巨的目标任务在于提高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界对福建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围绕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展开,缺乏从侨力资源视角进行分析。[5]翁景德认为目前福建农村的实体经济运营状况不佳、农村改革滞后,主要是由经营管理效能低下、产业体系不完善导致的。
理论教育 2023-06-14

华侨华人在产业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侨资一直是我国引进外资的“领头雁”。侨资企业不仅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而且在技术外溢、管理经验的传递及人力资本培育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侨资的投入推动了农副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的延伸,打造了农业品牌,增加了农民收入。当前要根据乡村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发挥华侨华人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领头雁”作用。
理论教育 2023-06-14

福建农村经济发展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研究

作者发现福建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增长缓慢,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出现供需失衡,并提出应合理配置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加强地方政府间协同合作,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共享均等化。
理论教育 2023-06-14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