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四川农业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促进耕地面积扩展

总之,唐政府在四川地区大规模地修建水利工程对四川耕地面积的扩展起到了显著成效,仅在成都平原北部、涪江冲积平原地带的绵州、汉州与蜀州13项灌渠和成都平原南部、岷江冲积平原地带的眉州6项堤堰,“就表明唐代的自流灌溉区,已经从成都平原向北扩大到绵州境内的涪江冲积平原,向南扩大到眉州境内的岷江冲积平原了”。
理论教育 2023-06-01

唐代四川行政区划的演变历程

至此,唐代在四川境内的行政区划一般统称为剑南东川、剑南西川、山南西道为“剑南三川”或“三川”。李唐王朝除了对四川地区实施普通的地方行政管理之外,另外一条值得注意的管理方案来自民族关系的考虑。因此,考察“唐代四川农业发展与社会变迁”这一学术命题不能忽略唐代四川地区行政管辖的这一突出特征。
理论教育 2023-06-01

农业财富消耗与俗好娱乐推动

由上述所论,唐代四川地区高度发展的农业所带来的农业财富的高度集中由于粮食外运的难度以及四川区域内部相对狭小的投资环境,使得农业财富转化为纯粹商品的概率较小,仅靠内部消耗,从而导致了游娱风气的兴盛。[114]唐代四川地区高度发展的农业在满足人们,尤其是中上层社会阶层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催生了成都游娱风气的盛行,使得“俗好娱乐”成为四川地区社会生活的常态。
理论教育 2023-06-01

中国历代亩产量与农业经济研究期刊文章

[7]蒙文通:《中国历代亩产量的扩大和赋役制度及学术思想的演变》,《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57年第2期。[19]谢忠梁:《关于都江堰历史的两个问题》,《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75年第6期。[25]徐中舒:《中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称谓》,《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80年第1期。[27]胡戟:《唐代粮食亩产量——唐代农业经济述论之一》,《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80年第3期。
理论教育 2023-06-01

人口与农业发展的联系

在我国传统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口的增长与农业的发展几乎是呈现平行并进的特点,即人口增长的时期同时也是农业发展的时期。因此,人口自身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人口与农业的发展关系自然就成了学界致力于研究的重要课题。诚然,人口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并含有若干未知因素,但是它们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明确的。
理论教育 2023-06-01

扬一益二:形成与衰落

从地理位置上分析,较之扬州,成都更像是一个“独立”的、几乎完全依靠自我发展与农业商品内部转化的经济体。扬州的日益衰落应当是源于频繁的战争以及商品经济中心的转移。据嘉庆《扬州府志》卷63《艺文二》所录《扬州厅题壁名记》记载,北宋韩琦在谈及扬、益的繁荣时说:“故有唐藩镇之盛,惟扬、益二州,号天下繁侈。”综上,“扬一益二”是唐代中期以后,在农业经济背景下所形成的两大商业都会。
理论教育 2023-06-01

古蜀时期:四川农产区的形成初探

现存传世文献关于古蜀时期四川农业发展状况的直接记载仅有两条:成书不晚于西周中期、出自蜀人之手的《山海经·海内经》[49]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51]这两条史料综合反映了古蜀时期四川农业生产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农耕技术的传承以及农作物的种植等农业发展的基本信息。至此,四川农产区初步形成,并发展成为长江上游核心农业区。
理论教育 2023-06-01

林牧副渔业的发展与变化

在这种以个体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体系中,并非唯独重视种植业,而是在满足个体家庭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涵盖果木的种植、家畜的饲养、水产的养殖以及由此而孕育出的增加家庭收入的手工业。这种生产模式,按照现代农业认识观点,包含着林、牧、副、渔业的发展与变化。因此,本小节拟从农民个体家庭的角度出发,考察唐代四川地区林、牧、副、渔业的生产状况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支撑力度。
理论教育 2023-06-01

我国传统社会农业劳动力资源界定

目前学界对于我国传统社会劳动力的界定并没有确切的内涵指定和细致划分。首先,我国传统社会等级森严,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进程中,人们社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人口数量并不完全等同于劳动力资源。因此,讨论我国传统社会区域劳动力资源对于区域农业发展的支撑力度问题,首先必须对我国传统社会农业劳动力的内涵予以细致的诠释。
理论教育 2023-06-01

旱地作物:麦、粟、黍、芋、豆

茂县城关石棺葬内出土大量谷物,经鉴定为皮大麦。唐代四川地区麦类作物的另一主产区分散于盆地中部、东部和缘周丘陵山区。(二)粟、黍类作物就目前的认识来看,粟与黍是四川地区最古老的旱地粮食作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理论教育 2023-06-01

分析唐代四川地区的油料作物:芝麻和油菜

本文所言油料作物是指在唐代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食用油需要的农作物,在唐代四川地区能满足这一需要的基本上是芝麻和油菜。(二)油菜油菜,又名胡菜或芸薹。其油可供食用及作燃料,取油后的废渣又可作猪饲料和肥料。学界一般认为这与油菜的出油率不高以及榨油、炼油技术相对低下有关。上述关于唐代四川地区普遍种植芝麻以及将芝麻油作为日常生活需要的论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这一观点的一个旁证。
理论教育 2023-06-01

古籍文献:《尔雅》、《齐民要术》等经典收录简介

[14](晋)郭璞注:《尔雅》,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20](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21](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28](隋)虞世南:《北堂书钞》,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37](唐)李德裕:《会昌一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48](唐)李肇:《唐国史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理论教育 2023-06-01

唐代四川地区社会变迁的研究

唐代四川地区农业高度发展促使社会产生了显著的变迁,集中体现在社会经济结构、社会家庭结构、社会生活结构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这就使得滥觞于秦代,而后普遍存在于全国的社会现象,日益成为唐代四川地区专有的社会现象,甚至成为唐代四川地区家庭结构的常态,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伦理问题。有唐一代,四川地区尽管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农业区高度发达,所创造的农业财富也位居全国前列。
理论教育 2023-06-01

考古学家揭露川西古墓探秘

[7]四川省金沙江渡口西昌段、安宁河流域联合考古调查队:《西昌坝河堡子大石墓发掘简报》,《考古》1976年第5期。[14]四川省文管会等:《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学报》1987年第2期。[18]四川省博物馆:《四川茂汶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95年第5期。[21]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等:《四川温江鱼凫村遗址1996年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第12期。[24]徐鹏章:《成都方池街古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3年第2期。
理论教育 2023-06-01

个体家庭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分析

古蜀时期,四川地区个体家庭是否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由于史料阙如,已无从考察。但秦汉时期,个体家庭不仅已成为四川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生产单位,而且在具体的农业生产劳动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细致的分工。如若考证不假,因为唐代初期均田制的施行是以个体家庭为授田对象的,以此可推证唐代四川地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个体农民家庭,符合我国传统社会农业生产实际运行的基本历史逻辑。
理论教育 2023-06-01

农业发展与和同为一家:唐代西南边境安全维护

有唐一代,四川地区的戍边驻军共抗击吐蕃、南诏的入侵以及平息内服的诸蛮、羌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反叛战事49次,为维护唐政府西南边境的安全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由此,“和同为一家”便被赋予了另一深层意涵:唐代西南边境安全的维护。因此,本章拟对唐代四川西南、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变迁以及与唐政府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关系予以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试图以此观察唐代四川农业地区发展对于维护唐代西南边境安全的支撑力度。
理论教育 2023-06-0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