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利益与商业社会:从曼德维尔到斯密

探讨休谟论中骄傲和贪欲的影响

在《人性论》第三卷中,休谟将贪婪和有限的慷慨看成正义和财产权的人性基础。在上一区分也就是区分原因和对象的基础上,休谟进一步将骄傲的原因区分成性质和载体这两个要素。休谟在骄傲和谦卑的起源上所加的若干限制,将上述分析更为清楚地推进了。在上述分析中,休谟使用了一系列关键概念条分缕析地展示了骄傲和谦卑的一般要素和作用场所。
理论教育 2023-06-08

私人恶行与经济繁荣的关系

在本小节第一段开头提到的两组激情中,曼德维尔赋予骄傲、虚荣这一组激情以能动的作用。具体而言,作为“高贵罪孽”的挥霍是一种令人高兴的良好天性的恶德,它能够促进经济运转,使得烟囱冒烟,并使所有的商人喜笑颜开。传统上,这些激情是被严厉谴责的对象,被认为是人的灵魂堕落的根源,但是曼德维尔革命性地将这些激情放在社会经济体系运转的核心位置。
理论教育 2023-06-08

哈奇森体系中的自利包容:权利与责任

从上文可以看到,在哈奇森的体系中,仁爱占据着极高的位置。在哈奇森看来,商业活动和追求自己的清白利益的行为就属于中性的行为之列。而从上述的观点可以看到,哈奇森是以普遍善的概念包容了个人自利的行为。相反,哈奇森将权利建立在人的道德情感的基础之上。不仅如此,哈奇森认为我们的权利感与自由感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哈奇森将权利分为三种,分别是完全权利、不完全权利和外在权利。
理论教育 2023-06-08

正义的三种基本规则

在一般性地将正义和财产制度看成以陌生人为主体的现代商业社会中对个人利益的一种制度化的调控形式,以及澄清其与人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之后,休谟更为具体地将作为商业社会之支撑的正义和财产规则划分为三个类别。和论述正义与财产权的产生机制的场合一样,休谟依然将履行承诺的一般规则放在人的自私性和陌生人之间的关系的背景下进行阐发。
理论教育 2023-06-08

骄傲、自爱与自尊:自我保护机制的探究

曼德维尔指出,骄傲是每一个人身上都难以避免的一种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倾向,与人们对地位和他人的尊重的渴求存在密切的关系。曼德维尔的特殊之处在于指出自然为了人的自我保存或者自爱,而赋予它一种对自身过高估计的倾向。相对于原本使用的骄傲一词,曼德维尔对自尊这一概念有所阐发的关键之处在于指出这种本能的倾向伴随着一种不自信。
理论教育 2023-06-08

斯密的自然自由体系简述

[30]实际上,在《国富论》中,斯密经常谈论的是“利益”而非“自我利益”。可以说在《国富论》中,斯密对“利益”这一概念进行了更为具体、客观和自然化的处理。在斯密看来,这些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制度安排扰乱了经济增长和市场秩序自发扩展的自然过程。当这些不合理的制度,或者偏私的局部利益的干扰被排除之后,一个能够有效地利用人的自利之心和局部知识,并公正地对待社会各个阶层的自然自由体系就树立起来了。
理论教育 2023-06-08

曼德维尔商业社会视角下的贫困问题

曼德维尔虽然赞成商业社会的劳动分工,也意识到了劳动分工是商业社会繁荣的基础,但是他的逻辑并不彻底,他将穷人排除在外。在曼德维尔看来,获得读写能力的人将会认为自己无限地高于愚昧无知的人,从而看不起体力劳动。曼德维尔的上述看法显然存在诸多局限,甚至矛盾。
理论教育 2023-06-08

斯密视角下的商业社会伦理学

和休谟一样,斯密同样承认道德情感在人类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休谟笔下的启蒙的自利心、具有相互好处的正义原则、义务感等重要的伦理和道德元素中有所体现的类似精神和原则,在斯密的著作中也存在清晰的印记。斯密同样将道德情感的元素作为对商业社会的支持,以及作为推动商业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和制度建设背后的原发性动力。但是,斯密对这一自然性的说明比休谟更为系统和基本。
理论教育 2023-06-08

同情的作用及合理性:斯密的道德社会理论

同情是斯密的道德和社会理论的起点。不过,斯密明确地指出,用同情来表示我们与任何一种情感的共鸣没有什么不妥。因此,斯密指出,对他人的悲伤的同情,是不仅限于那些有德性的和人道的人所拥有的,相反,它是一种极为平凡的情感反应。所以,斯密指出,旁观者本人经过处境的转换,充分地进入他人的情境之后获得的那种同情的感觉,才是判断他人的情感合宜与否的恰当尺度。
理论教育 2023-06-08

曼德维尔的商业社会理论探析

简而言之,曼德维尔将商业与德性对立起来的做法迫使当时的社会理论家们重新思考自己所处的社会。因此,曼德维尔实际上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的基于欲望和激情的社会性理论。曼德维尔对社会肌理的这种解剖显然很难为读者所接受。此外,曼德维尔的商业社会理论没有完全突破重商主义的限制,也没有为穷人留下一个充分的位置。但是曼德维尔的尝试无疑是可贵的。
理论教育 2023-06-08

奢侈和勤勉:技艺改进的两种路径

通过上述看法,休谟实际上一方面将奢侈的道德含义相对化,另一方面将奢侈的道德责任个人化了。由此可见,休谟所支持的实际上是一种温和的奢侈,而不是极端的奢侈。和曼德维尔一样,休谟认为,奢侈唤醒了人的怠惰的心灵,使人投身于勤勉的劳作。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休谟将奢侈看作一种推动世界交往和进步的动力。休谟注意到一个关键的事实,即技艺的改进是整体性的。
理论教育 2023-06-08

斯密:探讨人类欲望的思考

在《道德情操论》第四卷中,斯密对人喜爱财物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斯密认为,被人们广泛忽视的这一个方面在各种人生事务上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在这里,斯密清楚地注意到,人的天性中存在着一种重大的偏向性,即更容易同情他人的快乐而非痛苦这一倾向。和曼德维尔、休谟一样,斯密将财富欲建立在追求他人的认可上,优越性是财富欲和人的自利动机之后的核心因素。
理论教育 2023-06-08

殖民地与帝国的新变革

殖民地问题,尤其是对英国与美洲殖民地之间政治联盟的重塑是斯密面对重大现实问题在实践上的尝试,也是上述理论逻辑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应用。在斯密看来,美洲殖民地与现代欧洲主权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本质上类似于罗马模式,尽管由于距离遥远,母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前者无非是母国从殖民地所得到的军事力量上的支持以及各省对帝国文官政府所提供的收入。
理论教育 2023-06-08

标题优化:哈奇森的道德哲学与自然法理学探究

不同于曼德维尔认为人性完全是自我中心的,哈奇森不仅肯定人性中存在无私的对他人的仁爱,而且在自己的道德哲学的体系中赋予其最高的价值等级。虽然他赋予仁爱以更高的道德价值,但在其道德哲学以及以之为基础的自然法理学中,哈奇森也为人的自利行为留出了道德和法律上的空间。实际上,在休谟、斯密等人对哈奇森情感主义的继承中,后者将道德哲学与自然法理学结合起来的尝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理论教育 2023-06-08

仁慈与正义的作用及区别

斯密区分了仁慈与正义,并将后者看成商业社会的支柱。(一)交换正义斯密的仁爱与正义之分所关注的是人对他人所能造成的两种影响。[28]斯密不仅在人的自然情感中找到了仁慈与正义的区别,而且认为这两者对社会的重要性存在本质的不同。在斯密看来,相对于强迫仁慈,强迫人们之间履行交换正义不仅更能得到人的自然情感的支持,而且能构成社会秩序的更为根本的基础。
理论教育 2023-06-08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斯密对改善自身状况的欲望这一概念的说明,涵盖了储蓄和生产活动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上述关于交换倾向和改善自身状况的欲望的分析,足以说明斯密并不是抽象的自我利益的支持者。相反,在斯密看来,人的自利一方面受到交换倾向和人的道德情感的调节,从而不同于单纯的自我中心;另一方面可以表现为改善自身状况的欲望这一积极的、不满足于现状的行动原则。
理论教育 2023-06-08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