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区域治理理论与实证

政府主导的区域协调:多元参与制度

图1荷兰区域协调整体框架图区域协调主体包含国家、省和市镇政府及区域协调组织,同时,适时把企业等私营部门及公众纳入,共同参与区域政策制定和实施,形成政府主导下以区域组织为平台的多元参与制度。
理论教育 2023-05-19

结论与展望:新型城镇化实现的内涵、目标和重点内容

在系统地分析与研究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内涵框架、目标体系、重点内容、规划推进策略和认知误区后得出以下结论。①新型城镇化是以追求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以平等、幸福、转型、绿色、健康和集约为核心目标,以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和集约高效、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为重点内容的崭新城镇化过程。
理论教育 2023-05-19

荷兰地方政府如何以兰斯塔德绿心规划创新管理大都市空间环境?

荷兰国家规划机构从一开始即对现存的大都市空间环境中固有的人居环境空间形式产生怀疑。再次,兰斯塔德绿心规划是人类对大都市区域尺度空间环境管理技术的创新。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做到公开、透明,使得荷兰规划的整体实施效果突出。兰斯塔德空间规划一直以来就是地方政府协调的核心内容,荷兰政府正是以兰斯塔德绿心空间规划的创新,显示出其在土地利用控制方面的决心。
理论教育 2023-05-19

责权错位引发的站点空间偏移:条块博弈中的信息不对称

部省市联盟下,铁道部需承担50%的运营成本。但由于联盟中铁道部主导,省政府对站点选址采取默认态度。图1部省市联盟下轨道站点选址博弈图2省市联盟下轨道站点选址博弈初步方案确定后,第二轮协商主要在中央与地方间,即铁道部与市政府间。因此,市政府与铁道部的利益诉求存在矛盾。
理论教育 2023-05-19

西方新国家空间理论的尺度框架及深汕特别合作区

针对当前西方“新国家空间”理论中机械化的尺度框架,本文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与穗莞深城际铁路项目对权力上移和权力下移两种权力的尺度重构进行分析(表1),得出四点结论。表1深汕特别合作区与穗莞深城际铁路中的尺度重构续表首先,珠三角在城市区域尺度创造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上,具有较强异质性。归根结底是寻求对地方土地财政的收权,以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区域治理主体。博弈结果最终决定了区域治理的深度、范围及形式。
理论教育 2023-05-19

法国复合区域治理模式的启示及对我国区域治理模式的借鉴

西方几十年的区域治理经验为我国建立本土化的区域治理模式提供基本借鉴。同时,近些年国际区域治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中。所以,研究与借鉴法国大都市区区域治理模式对我国区域治理模式构建与范式转变有重大意义。法国复合区域治理模式产生于法国领土整治的“光辉30年”[1]之后。区域协同发展成为区域治理的主要议题。
理论教育 2023-05-19

新城市主义运动:重构物质形态环境实现社会公平

新城市主义运动注重建成环境的空间营造,设计手法详细具体,涉及了微观的尺度、设施配备等,力图重构物质形态环境实现社会公平。新城市主义在继承物质形态决定论的基础上,融入以人为本的人文色彩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思想,具体表现在促进邻里交流的公共空间、社区氛围的营造,以及强调城市发展边界的控制等方面。
理论教育 2023-05-19

文献回顾:珠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下的城市跨界合作分析及其应用价值

基于珠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主要特征来分析三大都市圈内部城市跨界合作的现实成效,能够弥补现阶段一张网络图谱的不足,是评估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据。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时空压缩”现象[10],促进多中心区域呈现网络化组织形式。伴随数据源优化,其在区域合作研究中的解释力不断提升,如借助网络数据分析长三角城市区域的城际公共合作网络特征[21]。
理论教育 2023-05-19

反思与启示:新城市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实践调整与思考

美国新城市主义社区为当代社区建设带来的启发作用是明显的。当前,新城市主义运动处于多种批判思潮影响下的调整完善期。因此,在任何阶段,对新城市主义运动框架进行调整及思考如何实践都是一种必然。归根结底,作为运动传承国的中国,缺乏的是运动策源地的学术热情与监督体制。
理论教育 2023-05-19

国家治理体系重构下的城市群空间规划特征分析

同时,中央政府开始统筹制定城市群空间规划并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城市群经济增长并缩小区域发展差距。2014年以来,中央政府加快启动跨区域与次区域城市群空间规划以吸引国内外资本,并缩小政策单元提高规划实施的精准性。表2中国城市群空间规划的空间选择性特征
理论教育 2023-05-19

城市群制度一体化的评估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群作为我国未来城镇化的主体空间形态,是“空间组织紧凑、相互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地域单元”[1]。沈建法将制度一体化理解为城市间的跨界合作行为与制度安排[4]。有鉴于此,城市群制度一体化的评估研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制度分析中可量化的要素是有限的,在城市群治理过程中,量化评估忽略了大量非可量化要素,特别是忽略了城市群制度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内涵及制度内部复杂的“权力几何”关系。
理论教育 2023-05-19

美国政府层级与土地管理政策

美国多层级政府是精明增长政策的倡导者,是多主体矛盾的协调者[13]。美国土地所有制规定:公有土地归联邦、州及地方(县/市)政府所有,具有直接土地利益。美国城市规划委员会代理政府履行城市土地建设管理职能,成员有政府官员、城市规划师和地方权威人士。部分精明增长政策,如设置地区增长边界等,鉴于土地使用权分歧,使得州与地方政府协调失效,基于地方利益,普遍抵制转交土地使用权于高层次公共机构[12,15]。
理论教育 2023-05-19

中国城市群空间规划:重塑国家空间格局与政策选择性

中国通过城市群空间规划赋予特定尺度以优先性,以提高关键区域的核心竞争力,重塑国家空间格局。基于新国家空间理论,本文分析中国城市群空间规划的演变特征,并以国家空间选择性框架初步探讨其空间逻辑。同时,国家空间选择性在中国需要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政治经济条件予以综合分析,才能找到其中周期性的规律与变化特征[11]。这是构成中国国家管制策略性与选择性的重要环节。
理论教育 2023-05-19

政府资金与软控制维持公共秩序

但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拥有权威法权与财权,可以对地方政府进行基金引导为主、法规控制为辅的“软控制”。政府公共政策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宗旨,内部遵循层级“软控制”,如资金自上而下流动、法规控制,并多层次纳入第三方组织参与政府治理,解决矛盾;外部利用法规控制,为网络主体创造相对宽松的行动空间。图2政府自上而下的资金、指导“软控制”与公共秩序维持机制
理论教育 2023-05-19

协调政策的更替:从紧凑城市到城市网络

在此框架影响下,兰斯塔德区域协调政策经历了由“紧凑城市”向“城市网络”的转变。“紧凑城市”政策包括以下标准以供都市区内的新城区选择。紧凑城市和开放空间保护策略被“城市网络”的新概念所取代。同原有的“紧凑城市”策略相比,“城市网络”结构把区域发展纳入一个无形的网络之中,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拓扑结构[14]。
理论教育 2023-05-19

尺度框架与城市治理:中国的地理尺度与治理尺度的耦合

尺度的等级化隐喻有助于识别中国城市区域治理的尺度框架,而尺度生产理论为中国城市区域的地理尺度与治理尺度的耦合过程提供了动态的分析工具。研究发现,中国的城市区域包括两个基本地理尺度,即都市区尺度与城市群尺度。由此可见,中国行政权力的产生是多种社会政治经济力量博弈的结果。以上研究议题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学意义,也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城市区域治理及尺度内涵的理解。
理论教育 2023-05-19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