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的知识考古:辨体、辨义、辨人、辨伪(下)

张舜徽先生《汉书艺文志通释》不仅通过对《汉书·艺文志》所录典籍的叙录解题,考辨了各学术流派的盛衰与各科知识的消长[301],还对《汉志》所载典籍进行了辨体、辨义与辨人,并对各科知识进行了辨正与辨伪。簿录的体例(体)、内容(义)、作者(人)和真伪,无一不属于知识论的范畴,因而,在对《汉志》所录典籍进行辨体、辨义、辨人和辨伪的同时,《通释》也就是在进行独具特色的知识考古。
理论教育 2023-07-22

探索祖传秘方:阅读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及《清人笔记条辨》

说起清代学术史,大家首先想到的只是梁任公的《清代学术概论》和梁、钱二公同名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很少有人提及张先生的《顾亭林学记》《清代扬州学记》和《清儒学记》,更别说他的《清人文集别录》和《清人笔记条辨》了。张舜徽先生的《别录》和《条辨》当属前者,《顾亭林学记》《清代扬州学记》《清儒学记》“三记”则属后者[439]。十年前我曾翻过《别录》与《条辨》,当时未能识得二书的深处与好处。
理论教育 2023-07-22

华中师范大学200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演讲:专业精神与学术规范

不过我把题目稍稍改了一下,今天和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专业精神与学术规范》。所谓“学术规范”,就是在本专业范围内,从业者所必须遵循的操作标准和游戏规则。没有专业精神就不可能遵守学术规范。由此可见,专业精神与学术规范是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
理论教育 2023-07-22

郑樵文献学的'类例'理论解析

郑樵《艺文略》《校雠略》既首重“类例”,他对文献学的贡献也当首推“类例”。本文试图从其“类例”在文献学中的地位、“类例”的学术旨归、“类例”的原则、“类例”的属性等方面,论析郑氏文献校雠中“类例”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因此,郑樵论文献学首重“类例”。[152]“类例既分,学术自明”八字可作为文献校雠的纲领,它扭转了古代文献校雠中重“叙录”而轻“类例”的倾向。
理论教育 2023-07-22

学术流派盛衰与知识消长: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知识考古研究(上)

可见,张先生对《汉书·艺文志》的“通释”,既是在“我注六经”,也是以“六经注我”。假如我们将《通释》与张先生的《汉书艺文志释例》并读,就更能明了作者的深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过是国家通过权力使儒家由一家一派的思想变为国家的意识形态,而儒家又通过自身的思想知识使帝国统治显得合理合法。《通释》的考辨重现了六籍的经典化历程,阐明了尊六籍为“经”是权力介入的结果。
理论教育 2023-07-22

探讨《汉书·艺文志》的学术史意义:理解学术之宗和明道之要

图书分类以学术知识分类为必要条件,没有学术知识分类就不可能有图书分类,因而要充分认识《汉志》在目录学上的价值,首先就必须明了它在学术史上的意义。可以说《汉志》是刘氏父子和班固的共同成果。《七略》“总百家之绪”,《汉志》也是“总百氏”之学,是对“九流百家之言”的一次全面学术总结。
理论教育 2023-07-22

郑樵文献学知识论取向分析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献学家,郑樵在文献学上的重要贡献,不只是他的《校雠略》标志着我国古代文献学理论上的自觉,不只是他在《艺文略》中实践了“部次条别,疏通伦类”的类例原则[56],也不只是他在《图谱略》《金石略》中发凡起例,还在于他文献学的知识论取向。前三者的学术贡献,或早已被学术界所公认,或已得到许多学者的阐发,或已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他文献学中的知识论取向则一直被人们无意忽视或有意漠视。
理论教育 2023-07-22

书目答问补正在现代人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可是一百年后的今天,无论是正准备高考的中学生还是通过了高考的大学生,基本上没有人知道《书目答问》为何物,即使研习人文科学的研究生也少有人了解这本书,更不用说拿它作为求学的向导了。就提供青年学生治国学的门径而论,还没有一本参考书目能与《书目答问》相比,它在今天对学人文科学的学子尤其具有指导意义。
理论教育 2023-07-22

戴建业作品集九卷本即将出版全面解析

今年果麦文化联合上海文艺出版社,慨然为我推出九卷本的“戴建业作品集”,它比我所有已出的著作,选文更严,校对更精,装帧更美。我的学术著作竟然能成为畅销书,已让我大感意外;即将出版的这套“戴建业作品集”,多家文化出版机构竞相争取版权,更让我喜出望外。这套“戴建业作品集”由三部分组成:六本学术专著和论文集,两本文学史论,一本文化社会随笔。
理论教育 2023-07-22

深入解读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中国古代学术史的重构

张舜徽先生对《四库提要叙》非常重视,六十多年前曾以此作为大学文科“国学概论”的教本,将每篇叙文都向学生进行讲论和疏通,这些讲论稿现已成为“二十世纪学术要籍”《四库提要叙讲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总类、小类前的叙录承《汉书·艺文志》之绪,考镜学术渊源与流衍,阐述学派兴盛与衰微,论定各家的是非与高下。《四库提要》叙录考索源流时问题也同样不少,这次该由张舜徽先生来为四库馆臣正本清源了。
理论教育 2023-07-22

初学入门之蹊径:阅读张舜徽《初学求书简目》的心得体会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为清代学子求学的津逮,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也流行于清末民初。今天看来,这两部目录学名著都不太适用于当今的文史学生,一是书目过于浩博,二是没有讲明读书次第,三是没有交代如何读法,而当代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写于1947年的《初学求书简目》正好弥补了上述二书的缺憾[523],是今天文科学生求学的可靠引路者。先看《简目》中有关“识字”所列的书目和提示。
理论教育 2023-07-22

学术品格:探讨'学心'与'公心'在目录类序中的应用

近现代不少学者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学问门径”,张舜徽更认为《四库提要》的类序是“门径中之门径”。荀子曾论及“学心”与“公心”,而本文所谓“学心”与“公心”,主要是指学者宏阔的视野、精审的眼光、渊博的学识及公允的态度。在我国古代各种传统的述学文体中,类序尤须兼具这四者之长,“学心”与“公心”可以说是类序内在的学术品格。
理论教育 2023-07-22

深度探索:集部的起源与流变分析

在阐述“集部的起源与流变”之前,先来界定一下什么是集部和文集。集部主要包括作家的别集和总集。在我国传统的经史子集之中,要数集部的书籍最多,也要数集部的书籍最杂;要数集部形成最晚,也要数集部地位最低。集部中别集的作者和总集的编者都是“文人”。古典文献学分类中,《楚辞》不仅是“最古”的集部,也是最早的总集。
理论教育 2023-07-22

中国古代知识分类和典籍探源:价值取向与知识消长的影响

分类是古典文献学非常重要的层面,本文试图以中古与近古文献学发展史为例,从价值取向、知识消长与典籍分类三者的关系,来追寻古代知识分类和典籍分类的深层原因,并阐述自己关于文献学史写法的一些浮浅构想。古代知识的存在形式相对单一,书籍是知识最重要的载体,因而典籍分类与知识分类基本可以重叠。
理论教育 2023-07-22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