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

刻板印象的内容与认知加工机制验证

由于刻板印象的具体内容即目标群体的主要特征随着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时间和情景的不同而变化,社会心理学一直局限于对某些对象群体的特征进行描述,回避对于刻板印象的内容分析和心理结构研究。然而,刻板印象的认知加工机制需要在不同的刻板印象实例中加以验证,这样刻板印象的内容就成了社会心理学难以回避的问题。
理论教育 2023-07-26

社会表征的研究方法:刻板印象的内容与形态

17.1.4.1人类学方法传统上,人类学方法是应用于调查社区的社会组织而使用的一种方法,人类学者通过对田野工作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进行解释性的分类工作。
理论教育 2023-07-26

精确测量认知表征的问卷编制成果

以第17章中的中国青少年对中美两国国民及两国的社会表征问卷为蓝本,编制问卷进行调查。对中国的认知表征询问的问题是:“你了解中国哪些方面的信息?请尽可能多地写出来。”对中国的认知表征部分,仍然采取开放式问题的形式,比如:“当别人和你谈到‘中国’或你听到、看到‘中国’这个词时,你会想到哪些内容?请写在横线上。”对国家的认知表征是采用开放式问题的方式得出的。将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资料分别登录。
理论教育 2023-07-26

实验结果 - 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书籍的成果

具体结果见表11-2。这说明,从统计上看,被试表现出了“和男性相比较,女性更为情绪化”的认知偏好,IAT效应显著。表11-2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的比较**表示P<0.01,*表示P<0.05。表11-3性别对内隐情绪性别刻板印象IAT效应的影响作用内隐情绪性别刻板印象的IAT实验发现了显著的IAT效应。Plant等人对19种情绪的调查中发现有14种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理论教育 2023-07-26

儿童国家认同感的形成与发展: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

尽管人的国家身份在出生时就被赋予,但国家认同感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结构和社会情感,它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毫无疑问,儿童是种种社会群体包括地区、国家和超国家群体的事实上的成员。除了这种主观的自我分类之外,儿童国家认同感的形成,也需要以部分地习得并内化群体的其他成员所共有的某些信念、态度和价值观为基础。
理论教育 2023-07-26

内群体偏好与外群体贬损:刻板印象的表现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群体产生认同,并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贬损。外群体贬损指的是内群体对外群体的厌恶和贬低,对外群体及其成员的评价要低(差)的一种趋势。SCM认为,由于参照群体偏好和社会原型群体偏好一直被认为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偏见强烈而持久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刻板印象中,人们对于参照群体[1]会存在积极评价的偏好,同时因为内群体偏好的存在而产生相应的外群体贬损。
理论教育 2023-07-26

社会表征:刻板印象的内容与形态

莫斯科维奇曾指出,社会表征是“一种价值观、观点和实践的系统,有双重功能:一是建立一种规则,从而帮助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世界,并掌握这种规则;二是通过提供一种社会交往的符号,这种符号用来清晰地命名及分类他们的世界以及他们个体及群体历史的各个方面,这有助于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的发生”。
理论教育 2023-07-26

中国青少年民族评价内容与形态比较

比较各民族青少年对中国的评价表征在十个项目上的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发现,维吾尔族和土家族青少年在这个项目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四个民族青少年的得分;土家族和维吾尔族青少年的得分差异不显著。“社会问题严重”这个项目是一个反向计分的项目,在做分析时进行了处理,以使青少年在这个项目上的得分越高,青少年对中国的评价越积极。有些码号的内容比较集中和单一,有些码号则包含很多内容。
理论教育 2023-07-26

情感错误归因程序与刻板印象内容

Payne等把投射测验原理与计算机实验控制技术相结合发明了情感错误归因程序,用这种方法探测被试对某一社会对象的内隐态度。图7-1AMP的典型实验程序在AMP中,错误归因这一概念是指把一个目标或客体所引发的情感效应错误地归因于另一个目标。精神分析中的“投射”就是这样一个错误归因的例子。AMP也正是这样,积极或消极启动刺激会引发人们相应的情感。
理论教育 2023-07-26

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 ,以更加凸显主题,并且使用简洁的词汇

句子完成任务的实验流程为研究者,要求被试完成相关问卷,通过问卷填答情况以检测被试是否存在SEB。SEB的计分方法是根据一定的规则,比较被试对刻板印象不一致的行为归因数和刻板印象一致的行为归因数之间的差异。SEB分值越大,说明被试在不符合刻板印象的句子情境中做出的归因数量越多、提供的解释越多,刻板印象对其信息加工的影响也越大。另外,具体分析被试在问卷中对SEB项目所做归因的性质,可以判断被试是否存在SEB。
理论教育 2023-07-26

心理学实验:被试和材料的使用

有偿招募在校大学生49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8人,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为20.96岁。所有被试身体健康,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为右利手。使用佳能SX210的1400万像素的相机,对拍摄模式进行统一调试。并借鉴王妍和罗跃嘉的评定方法,请30名大学生对这24张图片的情绪类别进行识别,图片情绪类别的识别一致率均超过了70%,表明这些表情图片具有一致性和代表性。以40名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为被试,对情绪的情境归因进行了开放式的问卷调查。
理论教育 2023-07-26

大学生刻板印象的内隐与外显特征

而被试在IAT的内隐测量中,大学生被试表现出对老年人较强的内隐年龄刻板印象。另外,不同性别的被试在外显态度测量和内隐联想测验中测得的年龄刻板印象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别效应的缺乏可能反映了对老年人的年龄刻板印象是同一种文化中男女所共有的。在本实验中,内隐和外显的年龄刻板印象之间相关不显著,这和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
理论教育 2023-07-26

探索情绪内隐刻板印象:实验结果

结果发现这四个种族的情绪性别刻板印象都明显存在。Parmley和Cunningham以70个郊区的学龄前儿童为被试进行的研究表明,与在清晰情境中相比[1],在模糊情境中被试的认知更可能反映情绪性别刻板印象。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对儿童的实证研究,都显示出情绪性别刻板印象已经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但运用工具客观测量情绪表现或行为的性别差异的证据还不一致。
理论教育 2023-07-26

老年人刻板印象情境效应研究:成果分析

Slotterback和Saarnio的研究就发现虽然在认知、个人表达和身体方面,人们对老年人的态度比对年轻人和中年人的态度更为消极,但这种消极评价倾向也会因研究手段和情境类别的不同而不同。张智勇和刘江娜在老年人刻板印象方面的研究与SCM模型的相关研究的结果存在矛盾。因此,本研究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探讨大学生对老年人内隐态度的情境效应。本研究把“老年人”界定为年满60周岁以上的人,实验中使用的图片的人物年龄都在60周岁以上。
理论教育 2023-07-26

刻板印象研究方法的分析介绍

经过同义词归类后选取出现词频最高的12个专业词。其中每幅面孔图片重复出现12次,目标词只出现1次。先呈现红色注视点500ms,随后是老年人或年轻人图片100ms,白屏100ms,之后出现目标词,要求被试尽可能快地判断目标词是词还是非词,流程见图13-1。年老、年轻启动图片和目标词判断图片示例见图13-2。
理论教育 2023-07-26

国民或民族刻板印象评价维度-刻板印象内容

Edwin和Hub直接从Katz和Braly的研究中选取12个特质形容词对欧洲中的6个国家的青少年对6个国家的国民刻板印象进行研究,发现国民刻板印象有道德和能力两个维度。Edwin等选用的12个形容词是:自信的、好挑战性的、高效率的、聪明的、麻木的、缓慢的、诚实的、宽容的、谦虚的、强攻击性的、粗鲁的、自私的。以上研究中对国民刻板印象维度的划分都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后续的国民刻板印象的研究有较大的启发。
理论教育 2023-07-26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