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学展望

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展望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迈进了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理论教育 2023-07-30

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性和规律性解读

总之,马克思关于不发达国家跨越发展的理论探索和中国的现代化实践都充分表明,现代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规律性和多样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无疑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但这种方案只能借鉴、不能照搬。
理论教育 2023-07-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科学研判国情与时代主题的基础上,邓小平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重新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了“中国式的现代化”[20]的新阶段。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在成功开辟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我国的现代化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落后于时代、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
理论教育 2023-07-30

中国妇女运动:新征程与时代主题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中国现代化新征程发展的三个要素,也是当前女性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依据。新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创新辉煌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既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是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
理论教育 2023-07-30

中国现代化:从模仿到引领

历史表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恰恰在于中国选择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不可能性。新中国成立后,为尽快摆脱积贫积弱的农业国面貌,中国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并联式赶超的特征。中国的现代化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勾勒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历程,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前
理论教育 2023-07-30

返璞归真:技术文明与人的本性

最终导致了整个人类社会文明性质的改变:一方面是技术工业文明的上升,另一方面是自然人类文明的下降,这差不多构成了今天人类文明的基本状况。人主宰技术意味着:技术文明应当返璞归真于人类的自然本性,而不是与之背道而驰。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生产力飞跃,其产生的后果,却是将大量工人驯化为机器附庸。我们自然人类文明及其统治方式衰退了,我们从自然人类生活世界切换到了技术人类生活世界。
理论教育 2023-07-30

树立新时代共同富裕观:人学展望

要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实现人的发展,首先必须树立新时代共同富裕观。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在此过程中,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理解也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新时代共同富裕观是以人的发展为价值指向的富裕观。
理论教育 2023-07-30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文明曾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中国道路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现代性类型,它将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和现代性文明有机融合,开创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和文明意蕴同样值得重视。从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绝不止于“强国富民”,而应是建构“现代文明秩序”。
理论教育 2023-07-30

贫困的社会历史基础及其影响

在西方思想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是准确地把握住贫困的社会历史性基础的代表人物。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对贫困问题的社会历史性解读也是一步一步地发展而来的。而这一阶段的青年恩格斯显然还没有看到因失业而贫困的劳动者背后所蕴含的、如此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从这一视角所看到的工人的贫困,不再只是因失业而带来的后果,而是变成了英国的社会关系与工业生产力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性。
理论教育 2023-07-30

增强中国现代化协调性:城乡一体化发展

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必然表现为人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现代转型,实现人与外在对象的全面协调发展。要增强中国现代化的整体性、协调性,尤其要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拓宽城乡发展空间,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有序、自由流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理论教育 2023-07-30

实现人与人的类本质同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高度重视劳动者作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质言之,相对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和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致力于以人的逻辑取代资本逻辑进而远离异化的道路上,充分彰显了实现人与人的类本质相统一的价值取向。
理论教育 2023-07-30

传达人学:社会主义现代化下对人的具体要求

但落后地区和国家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核心的问题就是自身现代化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人的现代化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语境中人的现代化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的现代化提出的要求就是人必须要有现代意识,这表现为对现代化进程中各种社会要素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来展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考。
理论教育 2023-07-30

唯物史观与中国脱贫攻坚:反贫困思想实践

从根本上说,这得益于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对唯物史观视域中的反贫困思想与中国的脱贫攻坚实践之间的内在辩证法关系进行梳理与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很好地总结决战脱贫攻坚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把握住正确的方法论也是很有启发作用的。
理论教育 2023-07-30

人民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展望

所谓人民主体论的价值观念,是指“以人民为最高的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实践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其次,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是唯物史观的价值立场。显然,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主人,也是一切价值和价值创造的主体是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
理论教育 2023-07-30

人学观察: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体生存状态

以让·波德里亚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学者在解构主体的中心性地位的同时,把人的生命力量的释放寄托在了物对世界的彻底主宰之中。为此,波德里亚在否定形上主体的优先地位的同时,一并否决了先前关于主体解放的所有狂想。最后,波德里亚在彻底放弃主体性原则的同时,采取了全盘客体化的反主体主义,将物的立场和物的视角颠覆性地置于历史首位。
理论教育 2023-07-30

第23届中国人学会年会开幕词

中国人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博雅讲席教授丰子义各位专家学者、朋友:大家好!在会议前前后后的筹办过程中,佳木斯大学领导和其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会议组织者和工作人员为会议的召开付出了大量的辛劳。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人学学会和参会的各位代表,向佳木斯大学领导和其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与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理论教育 2023-07-30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