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戏与乡村女性

乡村女性:秧歌戏与信仰

定州的宗教信仰状况,在华北平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定州最有代表性的民间教派,是以韩祖信仰为核心的弘阳教。此外韩祖庙在当地又往往被称为药王庙,今日韩祖庙中名医殿香火便远胜庙中其他孔圣、佛道神祇诸殿。
理论教育 2023-08-06

秧歌戏与乡村女性:书写与抒写

无论中外古今,在人类的书写史上,女性似乎占据着永恒而不可撼动的地位。在伦理秩序谨严、女性所受压抑深重的中国,自然更不乏对于女性的书写和来自内外的各种规训。被永恒地书写着的中国女性,却似乎很少获得自我抒写的契机。女性与戏曲的缘分,也因此紧张而微妙。
理论教育 2023-08-06

秧歌戏中的乡村女性-秧歌戏与乡村女性

如前所述,新年的社火、迎神赛会活动,是以定州秧歌戏为代表的华北秧歌戏生长发展的重要土壤。关于自古以来演戏与神庙、唱戏与酬神关系的研究,汗牛充栋。这一论述影响深远,被认为揭示了全世界戏剧起源的共性。新年社火、庙会由祭祀信仰场所转向经济贸易和社交娱乐集会的世俗化进程,使得秧歌戏的“娱神”功能更多让位给“娱人”,世俗的群体性娱乐,却又是原始的狂欢精神的延伸。
理论教育 2023-08-06

河南女性秧歌戏名角的访谈结果

从小一直都是老人爱看。邯郸离河南近,受他们影响。咱们村上你要采访的话再给你介绍一个,咱们村的村主任他妈,叫俊果,是定州秧歌剧团名角,这个剧团一散以后,在城里住着,现在没事。她唱得好啊,让她唱一段。没有嘛他一样活嘛。
理论教育 2023-08-06

乡村女性:日常生活与文化表演

身穿一个大红袄,腰中扎着一条裙。身穿一件红大袄,八幅的罗裙腰中扎。内穿绸来外套缎,八幅罗裙系腰间。相比而言,定州秧歌中的女子妆扮更为奢华。因此学者认为这些时兴、时髦衣饰的大量集中出现,是“晋中奢靡的消费风气和生活习惯”的反映。但是若直接视此类文字为当地日常服饰的现实反映,也存在问题。
理论教育 2023-08-06

对比秧歌戏与乡村女性:花开众多的首场才艺表演

仍以定州为例,民国时期与秧歌戏一起流行于此地、且比起地方小戏的经济省事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民间文艺,还有歌谣、鼓词、“瞎子戏”等。相比而言,鼓词、“瞎子戏”两种作为带有较强表演性的曲艺艺术,与本地的戏曲表演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呼应与互相影响关系。这说的正是梨花大鼓的演唱。此外还有醒木一方。在定州秧歌中,也出现了对于鼓词和瞎子戏在乡间演出场景的描写。
理论教育 2023-08-06

新时代语境中的神灵与秧歌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神灵在秧歌中的登场也出现了意味深长的变化。而当代记录剧本中神灵作为戏剧“解决”功能的退场,或许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剧种改良进程中,凸显人民自我力量的意识形态要求相关。不可否认,这一新的主导意识形态在民间小戏中得以树立和女神的相对“退后”,也必然与新时代语境下乡村女性地位的整体上升有关。
理论教育 2023-08-06

秧歌戏在定州:果农和演员的访谈

时间:2007年5月6日地点:定州市翟城村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受访者:学院果农李大镇大爷、伙夫大爷访问者:江棘李:希望你们多宣传,把定州大秧歌恢复起来。现在小一班的,四十往下的怕他摸不到调。曾经的秧歌戏演员李大镇接受本书作者采访伙:别介绍了!你到洪杰他妈那儿采访,我听说定县秧歌剧团也要恢复起来,有一个叫张占元,定县台也演过,要恢复起来,这是定县的一个宝贝,要恢复起来。
理论教育 2023-08-06

秧歌戏与乡村女性:性别变迁揭秘

据艺人撰述,定州秧歌有自己的班社和演员,始自清朝中期。另一方面,这种怀疑也与对秧歌花鼓社火歌舞参与人员行业、性别的歧视相结合。在民间从社火歌舞继续发展为戏剧的秧歌小戏,也经历了上述将女性演员驱逐出去的过程,且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男性秧歌艺人,特别是男旦艺人。不过,女性演员从人数到地位的上升,无论在祁太秧歌还是定州秧歌中,都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可谓是秧歌戏出现女性演员的重要基础。
理论教育 2023-08-06

乡村女性秧歌戏及其演变

时间:2007年5月6日下午地点:定州市翟城村村委会主任米洪杰家受访者:常俊果、米洪杰访问者:江棘、郑清坡常:现在庙会没有秧歌。秧歌第四代老艺人常俊果接受本书作者采访常:没有。咱1967年到保定演《三告状》,这都是过去的现代戏。他们上省门口,人一看以为是要饭的,不让他们进,他们就在门口坐着,坐了三天三夜以后才接见。常:有区别,1956年以前,为什么说三把老轳两把井的,这有三个井架支起一个门扇来,就可以唱。
理论教育 2023-08-06

秧歌戏和乡村女性的角色

不过,对于女性婚内忠贞的单方面要求,毕竟反映了一个更大的现实:恋爱的美梦落了地,男女的不平等仍然坚锐存在。这一点突出反映在秧歌戏对于多妻共事一夫的许可、纵容态度上。秧歌戏所“纵容”的一夫多妻主要是两种情形:官宦富家小姐的随身丫鬟做陪侍,男子成婚或订婚后因赶考或遭遇变故另遇淑女。
理论教育 2023-08-06

年貌相当:秧歌戏中的择偶观

年貌相当、风流见过世面,是这段唱词所体现出的年轻女性最主要的择偶观。而年龄的匹配与容貌相当一样,同样反映了择偶观念中人情、人性这一根本。在秧歌戏所呈现的择偶观中,“年貌相当”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超越、凌驾于“门当户对”这另一传统择偶观之上。
理论教育 2023-08-06

旧时婚姻中女性媒婆的角色与乡村女性的定亲交际方式

旧时婚姻多父母规定,且程序复杂繁冗 ,作为定亲仪程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女性“能动者”,媒婆的形象在相关情境的文艺作品中多有展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戏中媒人多以女方家庭为主要“攻城”阵地,这除却由男方聘媒提亲的传统之外,或也与包括定州在内中国很多地方都存在的男多女少的“女方市场”行情有关。
理论教育 2023-08-06

代际冲突与情理之困:孝亲观的挑战

定州秧歌中,对女性自我价值感碾压最为剧烈、最具代表性的冲突,正发生于代际之间。但是,赵卫邦的观察与判断,确有值得重视的一面。无论在家庭伦理还是在社会伦理方面,以及在情
理论教育 2023-08-06

人口规模与婚姻制度的影响:秧歌戏与乡村女性

定县民国社会调查显示,在总共调查的515家内,只有妾8个。女子再嫁的相对少见,有丧妻者远多于丧夫者这一客观原因——据民国时期定县的男女占人口比例调查,在老年阶段之前,男性占人口比例不仅超出同龄女性且此趋势随出生至壮年逐渐加剧,这多与男童更受宝爱,青壮年女性因生产和受气死亡数目增加有关;同时从秧歌戏中对再嫁女子的调笑态度也可让人感受到她们在男权制度下所要面对的更严苛的伦理、舆论环境。
理论教育 2023-08-06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