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美术风潮(1976~2006年)

伤痕文学与当代中国美术

在随后的建国3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评奖中,连环画《枫》夺得金奖,引领了连环画又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连环画《伤痕》与《枫》被视作伤痕美术风潮的发端与代表作,是“新时期”中青年连环画家的巅峰之作。其中《连环画报》版的《枫》成为伤痕美术风潮中影响最大的作品。
理论教育 2023-08-21

刘小东的玩世现实主义实相

难能可贵的是,一直置身学院的刘小东并未被惯于建构“真善美”的学院视镜切割了观察真实生活的敏锐器官。刘小东一般被视作温和的“玩世现实主义者”,被称作“中国油画界的弗洛伊德”,在第一眼并不惊艳也不炫目的画面营构中,揭示了被撕裂的平庸生活中赤裸生命与沉重肉身的残酷真相。
理论教育 2023-08-21

吴冠中与形式美:当代中国美术风潮

在名称略有不同的各类现实主义作为金科玉律的年代中,吴冠中坚持的创作理路——对“形式美”的不懈追求自入另册。在《关于抽象美》一文中,吴冠中进一步将抽象美界定为形式美的核心。[41]这源自北京美协与北京油画研究会在1981年发起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中吴冠中的会议发言,吴冠中明确批评“内容决定形式”这条未成文的律规对美术工作者的显性束缚。
理论教育 2023-08-21

张晓刚与中国当代美术风潮

图5-8张晓刚:《红色肖像》,布面油画,99×83.2cm,1993年其中《红色肖像》、《黄色肖像》分别以毛旭辉、叶永青为模特,消除之前过于明显的表现性语言的实验;《血缘:母子》和《红色男婴》在保留超现实主义的心理特征——意外的光斑以及缺乏自然逻辑的物象组合基础上向后来的标志图式迈进;1994年创作的《血缘:大家庭》标志着其消解了表现主义路数,“大家庭”系列成为他迈入中国当代艺术舞台中心的典型图式。
理论教育 2023-08-21

刘炜的革命家庭叙事:当代中国美术风潮

刘炜最早引人注目的作品是“革命家庭”系列,穿着军服的父亲形象是这一系列展开“叙事”的中心,将父亲置身于各种不同的俗世场景之中,呈现出一种自我解构式的谐趣自传效果。图5-17刘炜:《革命家庭·云游时光》,布面油画,150×200cm,1993年从油画作品《狗》开始,标志着艺术家开始走出“革命家庭系列”的叙事性营造,将更多看似无意义的符号与狗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开始向更具冲击力与表现力的画风转型。
理论教育 2023-08-21

1976-2006年间的当代中国美术风潮:伤痕美术评析

整个伤痕美术风潮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展开简要的评析。伤痕美术风潮从还原历史的真实场景开始,向现实主义的求真精神回归,塑造了一系列感人的艺术形象。与之前的宣传化的美术作品相比,伤痕美术风潮中作品在构图、色调、造型、笔触方面都具有鲜活性,能以图像语言说话。
理论教育 2023-08-21

李山的《胭脂》:当代中国美术风潮的开山之作

1989年的《胭脂》是这一系列的开山之作,画中截取了“没脸、没头、没脚”的来自李山本人的中段人体,两手微微摊开,捧着从自己的男性生殖器官“生长”出来的两枝花开并蒂的花朵。后来李山又开始了一次更为彻底的转型,投身到关于“生物艺术”的思考与实践之中,似乎偏离了“艺术”的一般航向。
理论教育 2023-08-21

岳敏君的谐剧《傻笑/大笑》及其影响

岳敏君在近十多年中也一直努力左冲右突,在公共圣地、品牌汽车、飞机和恐龙等现代通俗素材以及民间传统图像资源的更为复杂的组合游戏中,生发一种暗藏玄机的审美,以无限延伸的多样化探索,尝试去超越被刻上的“玩世现实主义”标签以及只是通过“傻笑/大笑”系列这一标配符号对画家进行的习惯性认知。
理论教育 2023-08-21

当代中国美术风潮:三个代表性的星星规模影响

尽管“星星”风潮遭遇了主流艺术史与将八五美术风潮作为原点的当代艺术史编撰和写作的双重忽略,但对“星星” 的纪念、回望与重新梳理在近四十年中也一直持续进行。2019年12月,由巫鸿、容思玉策展的《“星星1979”文献展》在北京OCAT研究中心举办,对1979年的“星星美展”首次进行系统的梳理,再现中国当代艺术史上这一开创性事件,还原其起源和经过。
理论教育 2023-08-21

高氏兄弟的弥撒:当代中国美术风潮的成果

高氏兄弟[7]是当代艺术界知名的艺术组合,从1985年起合作从事绘画、装置、行为等艺术活动。高氏兄弟的“弥撒”乃是用探空气球为材质的充气装置作品,模拟女性生理器官的形状,在当时显得惊世骇俗。从2000年开始在国内外不断实施让一个又一个陌生人拥抱的行为作品《拥抱20分钟的乌托邦》,恢复爱、谦卑、友谊与宽恕等高贵品质,仍是高式“弥撒”的延续。
理论教育 2023-08-21

徐冰《天书》:一本矛盾而引人入胜的艺术书

1987—1991年期间,徐冰创造了几千个“伪汉字”,按照宋版书的形式采用活字印刷制作成册,并制作成几十米的长卷。用徐冰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本在吸引你阅读的同时又拒绝你进入的书,它具有最完备的书的外表,它的完备是因为它什么都没说,就像一个人用了几年的时间严肃、认真地做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天书》充满矛盾。”图6-3徐冰:《析世鉴——天书》,装置,尺寸可变,1988年
理论教育 2023-08-21

林天苗的缠绕装置作品:《缠的扩散》

《缠的扩散》是林天苗最初在业界获得声誉的早期作品。床头置放着一台电视机,屏幕上播放着林天苗的双手制作白棉球的现场。选择丝线和棉线作为装置作品的材料,源自林天苗在儿时帮母亲缠绕、驭线缝制留下的记忆,日常劳作与线条表现的极致发挥是这件装置作品具有独特魅力的技术与观念基础。林天苗将“缠绕”进行到底的气势,透露出一位女艺术家对当代形态的艺术创作进行不断探索的艰辛与自信。
理论教育 2023-08-21

蔡国强的借箭:当代中国美术的争议作品

在一些当代艺术的观察者眼中,蔡国强[17]首先是个著名的“玩火艺术家”。蔡国强还是个极富争议的人。蔡国强用木质渔船、稻草、金属箭、中国国旗和电动风扇等物件构成的装置作品《草船借箭》在美国纽约当代艺术中心展出中吸引了大量观众。[20]蔡国强的“借箭”创意,在陈丹青看来是一则“正喻而反讽的寓言”,蔡以“质直的、朴素的、农民式的”念头进入非凡的各种艺术行动之中,不用知识分子的腔调谈论自己以及自己的作品。
理论教育 2023-08-21

伤痕美术的产生和使用

学术界较早使用“伤痕”一词来概括文学风潮,一般认为是旅美华裔学者许芥昱。明确采用“伤痕流”一词来概括这一美术风潮现象,发表在1985年第7期《美术》杂志中的《近代油画发展中的流派》一文,是目前可知的最早文献。后来的艺术史文本纷纷明确采用“伤痕美术”一词来概括这段美术风潮,尽管各类文本论及的范围与重点并不一致。
理论教育 2023-08-21

八五美术风潮的传播途径和当代中国美术风潮

《美术思潮》很快引起全国性反响,到1987年12月底停刊为止,共发行22期。《江苏画刊》在1985—1990年间,一方面大力介绍国外新艺术,一方面大力推介国内新潮艺术家,囊括了八五美术风潮前后比较活跃的诸如谷文达、徐冰、丁方、张培力、毛旭辉、刘小东、方力钧在内的三十多位先锋艺术家。该报是推介八五美术风潮影响最为广泛的专业报刊。1990年9月,《美术》杂志内部调整,对新潮美术的推介彻底终止。
理论教育 2023-08-21

身体自虐与极端体验的影响

张洹在1998年移居美国纽约之后,又完成了《卧冰》《生肉行走》等带有自虐性质的极端体验作品。在这种肉体疼痛的极端体验中,激发了关于自我牺牲、受难等诸种问题的思索。
理论教育 2023-08-2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