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札记

布衣之怒:《史记》札记

唐雎没有被吓住,反问秦王:“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轻蔑地回答:“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理论教育 2023-08-09

《史记》札记:郦食其智破项羽之计

郦食其出主意,让他仿效汤、武的做法,把被秦灭掉的六国重新恢复,封六国的后代为王,这样项羽就会到处碰壁,天下就是刘邦的天下了。刘邦一听不错,就吩咐下边从速治印,准备让郦食其赴各国行封。“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理论教育 2023-08-09

史记·君臣乱:乱于君臣、乱于兄弟、乱于亲情

齐庄公通大臣崔杼妻,乱于崔室,自取死地。家丁说,崔杼病重,不能听命于君,也就算不得齐臣,你们已没有君臣之份。《史记·陈杞世家》书陈灵公与大夫孔宁、仪行父交乱夏姬,君臣之间以此嬉戏,触怒了夏姬的儿子,以致被杀。三人和夏姬的乱伦关系持续了很长时间。也有君臣兄弟乱者。鲁湣公被杀害后,哀姜立庆父为君。
理论教育 2023-08-09

汉文帝与弄臣邓通的无所顾忌关系及其背后的原因

汉文帝还喜欢一个叫邓通的弄臣,喜欢到无所顾忌的程度。这一方面源于汉文帝头脑清醒,另一方面也和内臣不得干预朝政的汉法有关。相对于其他人,弄臣的地位比较可怜,并不是他们官职低微,而是在于依附他人,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基本的尊严。弄臣与主子的关系一如犬猫之与主人,不比豢养宠物更强,因此很少有人能瞧得起这类人。弄臣以色媚人,竟然抢了后宫佳丽的风头。如果以为弄臣只会讨人的喜欢,不会兴风作浪,那就错了。
理论教育 2023-08-09

《史记》引发的张良跪履故事

张良年轻时,有一遭奇遇。为报亡国之仇,张良倾尽家资购求刺客,想重演燕太子丹的故事。张良愕然,觉得老丈欺侮自己,想要挥拳教训老丈。张良想,既然已经捡回了鞋子,替他穿上也不费太大事,就跪在地上为老丈穿上了鞋。五日后平明,张良如约来到圯上,发现老丈已先他而到。张良跪履,源于他的克制能忍,也源于他的忠诚守信,二者应当是黄石公愿意授书的主要原因。可以说,张良自己成就了自己。
理论教育 2023-08-09

国君楚庄王的玩马嗜好导致国家破亡

玩物而丧志,是一个因果关系,反映了事物的必然。纨绔子弟玩物,丧的是自己的志,至多导致家族败落;而一个君王玩物,影响就不是一般,轻者身败名裂,重者甚至国破家亡。卫国有一个国君懿公,爱玩鹤。和卫懿公不同,楚庄王爱马。大概君王都有爱心,所爱之物也都稀奇古怪。楚庄王喜爱一匹马,不是为了征战,而是如宠物一样养着玩。楚庄王因此很伤心。楚庄王就下了一道令:“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理论教育 2023-08-09

情感与欲望对社会的危害及个人控制能力

人是感情动物,有七情六欲,爱、恨、怨、贪、嗔、痴种种,不一而足。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放纵自己的情欲,就会侵夺他人,危害社会。怨之于人,其害非浅,怨而至于仇,就会使人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违背人性、灭绝人性的事来。吕后因为忌恨,对戚夫人无所不用其极,她制造的这个“人彘”,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范雎对昔日戮辱之仇念念不忘,时刻不忘报复。
理论教育 2023-08-09

命运之谜:《史记》揭示的高深命运者

命运这个东西,常常使人无法理解,所以就显得玄虚,无法把握。古人很惧怕这个命运。朱熹、二程喜欢格物,每日格一物,但“格”到命运这一块儿,就显得无所适从。命运之于人,消极成分多于积极成分。事有不利,业有不遂,功有不成,动辄就会推诿于命。司马迁于是经常感叹:命也夫!因为难以预知,所以能识破命运的人就显得高深莫测。《史记》里记载了很多这样的人。《史记》的神秘色彩,部分由此而来。
理论教育 2023-08-09

汇聚刘项实力悬殊,险象环生的鸿门宴一局

项羽消灭秦主力章邯队伍,大军直指秦都城咸阳。当时,刘、项的实力相差悬殊,刘邦有兵十万,而项羽有兵四十万,加上新破秦军,士气昂扬。刘邦壮着胆,身赴楚营谢罪,于是就有了险象环生的鸿门宴一局。此前,张良替刘邦做足了功课,他曾经救过项羽的季父项伯,项伯担心刘、项一旦交战,于张良不利,就提前来知会张良。刘邦在宴会中逃亡后,张良又上下打点,送给项羽白璧一双,送给亚父范增玉斗一双。戏下之争就这么被张良化解了。
理论教育 2023-08-09

历代总结秦亡教训:《过秦论》与《阿房宫赋》的深刻论断

秦亡之后,历代人都在总结秦亡的教训,最为知名者,当数汉代贾谊的《过秦论》、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这两篇文章发论深刻、锋芒犀利、振聋发聩。纵横恣肆,一泻千里,金声玉振,至今犹有余响。秦之亡,有很多原因,但不管怎么讲,陈胜也应居功第一,为其发端之嚆矢。司马迁撰《陈涉世家》,把陈涉列入世家,一方面固然有否定秦治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对陈胜的首功表示肯定。
理论教育 2023-08-09

《史记》札记:国家安危与粮食供给

但在当时,粮食确乎关系国家安危盛衰。战国末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征发全国兵力应对,但苦于粮食不足,向盟国齐国求助。但此时齐王已被秦军的声势吓破了胆,首鼠两端,始终没有支援赵国粮食。更要命的是,士兵的粮食供给不足。齐景公不得已答应,派田乞率军队押送粮食
理论教育 2023-08-09

商鞅变法:从刑名到改革,带领秦国崛起

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有志于天下,抱负远大。公叔痤为人尚称厚道,魏惠王离开后,他就把商鞅叫来,将前面所说坦白地告诉他,劝他从速逃亡。仅凭这番见识,商鞅就高出公叔痤许多。景监也就责怪起商鞅。商鞅解释自己所说乃帝王之道,只是秦孝公不懂罢了。第三次觐见,商鞅就不再说大道理了,他结合秦国的现状,献出强国富民的计策。商鞅提出要变法,秦孝公有些犹豫,怕影响太大,遭人议论。
理论教育 2023-08-09

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与结局

儒家主张尊君,同时主张爰民,要求君王行仁义之道,礼乐教化。法家也主张尊君,但在这方面走向了极端,用王霸之道,以刑名治天下。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加以禁止,君王的威权就会衰落,反而造成结党营私的局面。晁错和他的前辈商鞅、韩非、李斯一样,俱殒身于王霸之学。
理论教育 2023-08-09

封建帝王的传位故事,探讨世袭和异姓为王

对封建帝王而言,传国继位是一件莫大的事,因为谁都想世袭罔替,不愿异姓为王。前一种如尧之禅位于舜,舜之禅位于禹,但尧、舜、禹的事迹仅是一种传说,是历史虚无还是神话已不得而知。太伯兄弟俩逃位以示不争,却受到了南人的拥戴,被立为吴太伯,成为吴人的先祖。传位以子而不是传位以贤,标志着国家观念的变化。和周朝一样,因为传位问题引发危机的诸侯国比比皆是,使人对继承规则的稳固性产生严重质疑。
理论教育 2023-08-09

政治斗争:谗臣毁国,郭开与伯嚭,《史记》札记

一般情况下,亡国之君身边都有两个人,一个是漂亮贪婪的美女,一个是全身冒坏水的谗臣。这时,一个叫郭开的谗臣出现了,他是赵王的宠臣,因为与廉颇有私仇,极不愿看到廉颇被重用,就“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尽管他辅佐吴王阖庐,使国家强盛起来,却不幸又遇到了另一个谗臣伯嚭。例如,在对越国的态度上,两人意见辄相左。看来谗臣人人都想利用,人人也都憎恨。
理论教育 2023-08-09

方士的迷幻术-史记札记,法家学说在诸侯间的影响

虽摒弃“百家语”,法家学说当然例外。邹衍一派因能讲阴阳五行,在诸侯间颇有声势,至于燕国、齐国沿海一带懂方伎之士,到处传习方术,多属怪诞不经。这就是以后历代沿袭的“改服色,定正朔”制度。秦以前推行的是夏、商、周的三统历,也叫“三正”,分别叫建子、建丑、建寅,是最初的中国历法。“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理论教育 2023-08-09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