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希声陕西古代音乐文物

陕西古代音乐文物:唐代音乐机构与制度

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唐代完善的音乐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唐代宫廷的音乐机构主要可分为太常寺、梨园以及教坊,这三个机构有着不同的分工,但是相互之间又联系密切。太常寺是唐代重要的礼乐机构。唐代太常寺下辖八署,其中太乐署和鼓吹署是音乐机构。太常卿也被称为“乐卿”,但担任太常卿或少卿并不一定需要具备实际的音乐才能。
理论教育 2023-07-31

陕西古代音乐文物:西周镈宝林钟及其他器物详情

目前发现的自带铭文的西周镈自名为“宝林钟”(克镈),东周时期多称为钟,如“歌钟”、“铃钟”,个别叫“宗彝”或“器”。迄今所知,仅少数春秋铜镈自名为镈。自名为镈者,是中国东部的齐国和邾国的乐器,自名为宗彝则表示它用于宗庙。现在天津博物馆藏有其中三件,包括克镈、克钟、小克鼎。相传清光绪十六年,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任家村出土了一批西周晚期青铜器,计有大克鼎一件,小克鼎七件,克钟五枚,还有克等多件器物。
理论教育 2023-07-31

陕西秦编磬发现两处,石磬中刻有文字

陕西地区秦编磬发现两处,一处为20世纪80年代发掘的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编磬,另一处为2004年长安神禾原战国秦陵园大墓出土石磬。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石磬除具有以上特点外,多数刻有文字,这在以往发现的石磬中是十分罕见的。图3-5长安神禾原战国秦陵出土石磬图3-5长安神禾原战国秦陵出土石磬
理论教育 2023-07-31

西域与中原的音乐文化交流: 陕西古代音乐文物 大音希声

从中可见乌孙公主曾携带中原式乐器作为陪嫁进入西域。汉时,西域音乐业已陆续传入中原,且博得中原汉室的特别爱好。这些为汉末的状况,可见胡乐的传入在中原贵族阶层已有相当影响。学界对于早期西域音乐进入中原的论述起点多首推《摩诃兜勒》,以此为西域音乐入华之开端。
理论教育 2023-07-31

宋代礼乐文化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和发展

中国音乐史上,宋统治者对雅乐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周代,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以礼乐治天下,借助雅乐的威力宣扬皇命天授,并祈求其统治天长地久。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宋朝开国之初,首要之务便是迅速恢复雅乐制度。宋代是一个外来乐器民族化、传统乐器定型的一个时代,同样也是中国传统乐器进入以吹乐器和拉弦乐器为主的历史时期。总之,宋代是一个音乐大众化的过程,从宫廷走向民间,俗乐在这个时期得到大力的发展。
理论教育 2023-07-31

陕西古代音乐文物:乐俑、舞马、骆驼载乐俑

乐俑均为男俑,头戴幞头,足蹬长靴。图6-1鲜于庭诲墓出土骆驼载乐俑2.白陶舞马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两件白陶舞马,它们通体洁白,如象牙雕一般,均为立姿。另一件骑俑将乐器置于左手,乐器已残佚。
理论教育 2023-07-31

唐代音乐文化:大音希声陕西古代音乐文物

教坊、梨园的建立大大推进了唐代音乐的发展。唐代的音乐教育体系也十分发达,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办法也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的音乐家,而音乐教育的普及化更是为音乐文化的高度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唐代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兼收并蓄、唐代与少数民族间音乐文化的相互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乐器方面。入唐的日本人中,有一部分学习了唐代音乐文化,并把音乐文化带回日本。
理论教育 2023-07-31

秦始皇兵马俑坑首次发现乐器

其中三号车在左骖马的臀后有鼓的痕迹一处。另外,在五号车右骖马右侧出土铜甬钟一件。兵马俑一号坑出土的指挥车上的鼓、钲,与《荀子·议兵》中“将死鼓,御死辔”的情况相吻合,这两种器物是两千多年前秦代战争中鼓舞将士乐器的实物资料。该墓虽经多次严重盗掘,仍出土铜、铁、金、陶、玉、漆器及纺织品等各类文物3500多件。
理论教育 2023-07-31

汉代乐府制度及其对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可见,乐府既是制音度曲机关,又是一存在极早而命名较晚的文艺创作样式专名。而汉代乐府是在秦代乐府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东汉时的乐府采取了一种“观采风谣”的“举谣言”制,促进和推动了东汉民歌的发展和腾涌。许继起的《秦汉乐府制度研究》中研究汉初的太乐与乐府的建制,认为太乐机构多传述周秦旧乐、先王之乐,且多为舞乐,乐府机构主要掌管进入宫廷的地方之乐,并对其进行改造、制作,以用于郊庙宴飨等宫廷礼仪。
理论教育 2023-07-31

陕西古代音乐文物:陶响器的发现及分布

早期考古发现中有一种陶制的摇奏体鸣乐器,其形状不一,主要是通过腔体和内装的小球碰撞发出声音的,这种原始乐器,因不见于文献记载,又没有出现在后世的正规乐器中,在一些发掘报告中被称为陶球、空心球、陶铃、陶响铃或陶响器等,我们这里将其统称为陶响器。图1-24临潼姜寨遗址陶响器这种乐器主要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且遗址中出现的数量最大,其次是墓葬,主要发现与黄河上中游、长江中下游三个地区。
理论教育 2023-07-31

陕西古代音乐文物:钲的用途及其历史记载

《左传·宣公四年》、《国语·晋语五》及《吴语》记春秋中晚期晋、吴、楚三国军中都有丁宁,杜预和韦昭都注这里的丁宁就是钲,清代王念孙认为“钲者,丁宁之合声”。[26]图2-9梁带村M27墓室全景《说文解字》中镯、钲、铙互训:镯,钲也……铙,如铃,无舌,有秉(柄);执而鸣之,以止击鼓。关于钲的用途,文献记载是军乐器,郭沫若据四例铭文指出,它不仅用于军中,还可以用于祭祀宴飨。
理论教育 2023-07-31

陕西古代音乐文物:金银器及其他珍品

鎏金人物纹银香宝子现存法门寺博物馆内。金杯有八个棱面,每个棱面各雕饰一手执乐器的乐伎,乐伎均为深目高鼻,头戴尖顶帽或瓦棱帽,身穿窄袖胡服的胡伎形象。“答腊鼓,制广羯鼓(圆形)而短,以指揩之,其声甚震,俗谓之揩鼓。”伎乐纹八棱金杯,出土于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金杯器体厚重,
理论教育 2023-07-31

陕西古代音乐文物-铃-乐铃简介

耳测其音高约当B5.据此看来,它应当是乐铃。在铃中较容易鉴定为乐铃的是成组出现的编铃。图2-7陕西凤翔史家河遗址出土长乐富贵铃及铭文拓片根据已经公布的材料可见,1976年陕西扶风县庄白一号西周窖藏出土一套西周中期的编铃,这套铃共有七件,合范浑铸造,合瓦体,口凹而微侈,平顶,有一顶孔,体面饰有细阳线倒置兽面纹,仅尺寸略有不同。
理论教育 2023-07-31

陕西古代音乐文物图像资料

这些乐器,是汉画像石音乐资料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乐舞场面大都少不了乐器演奏场面。建鼓建鼓在陕西地区的画像石画面中多有发现。关于晨钟暮鼓也是有典故的,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序之,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今的两个小时。《金史卷三十·志十一》有一
理论教育 2023-07-31

陕西古代音乐文物:北周墓葬中的乐舞图像

陕西地区发掘的北周时期墓葬中,多发现有与音乐相关的文物,其中以陶俑为主,另有以乐舞为表现形式的图像资料。图5-29北周安伽墓围屏石榻乐舞图屏风正面第六幅为奏乐饮宴舞蹈图,亦分为上、下两部分,舞者位于凉亭下的庭院中,头梳胡式短髻,上穿红色窄袖翻领长袍,腰系黑带,下着紧腿裤,脚蹬长筒靴,双手高举过顶相合,右腿立地,左腿屈膝抬起,脚尖着地,舞姿轻盈健美,与上图男胡舞相似,亦为北朝胡舞程式化图像之一。
理论教育 2023-07-31

陕西大音希声:古代陶埙的起源与特点

壎今写作埙,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吹奏乐器,故又称“陶埙”。[3]陶埙这一原始吹奏器的产生,应该说与古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两件形似“口哨”的陶埙应是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它的形状略如橄榄,两端尖而长,中径略呈圆形,一个顶端有一个圆孔,另一个的吹孔贯穿上下两端,从形制方面看,很接近后来的陶埙。
理论教育 2023-07-3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