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互动 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整合

鲁中洼子村:礼俗互动与中国社会文化

民俗学一直以来都极其重视对民俗语境的观照,地方性知识的把握与梳理始终是民俗学田野调查与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建立“地方感”,进入民众的“经验世界”则是对民俗学者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民俗学近几年来的学术研究中,学者们也越来越关注被研究者的主体性地位,要求在田野访谈中尤其注重对个人生活史的把握以及充分理解当事人自身的主体感受。
理论教育 2023-07-31

中国社会与文化:礼俗互动实践

从信仰之于村落共同体及个人的意义上看,“事儿”才是村民们信仰实践的主要原因和最终目的之所在,在洼子村,所有的信仰实践都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事儿”。综上所述,洼子村信仰的长期存在是“礼”与“事儿”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礼”作为逻辑支撑,“事儿”作为最终目的共同构成了村落信仰的存在机制,保证了信仰的有序运行,使信
理论教育 2023-07-31

礼俗互动:探索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整合

在这一过程中,论介的精神存在达成了社会的共鸣,逐渐形成了抵抗外来侵略、殖民地统治的集体记忆。这种“记忆之场”的形成,对现今东亚中日韩三国对战争历史认识问题上存在的差异,即加害方对于历史记忆的忘却和被害方对历史记忆的想起的相互关系上,隐含着各自对历史记忆想起与忘却的政治性。
理论教育 2023-07-31

曹娥:水神与中国社会文化整合

但是,在这种官方民间孝文化的交织过程中,作为水神的曹娥也在民间开花扎根。曹娥作为外来的水神,也被其他地方所信仰,但其场景似乎并非只是曹娥神,而是与其他有名望的水神共同被祭祀的。根据调查发现,在曹娥庙附近的信仰者中,有很多人虽然崇敬曹娥的孝女行为,但在其内心,仍然把曹娥作为神灵祈求庇护,只不过这样的信仰已经不仅仅是水神信仰那么单纯了,人们更愿相信作为神灵的曹娥是多元价值多样功能的存在。
理论教育 2023-07-31

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李金镛祠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漠河旅游景点

2005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将曾经有的李金镛祠堂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0年在漠河胭脂沟这个打造中的旅游景点立碑明示。因为有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名,2007年漠河县人民政府迅速扩建了李金镛祠堂。对祠堂的重修、扩建和封赠的“文物”“漠河采金鼻祖”“金圣”等名号,李氏后裔表示了真诚的谢意,并愿意将他们的先祖贡献出来供远近游人膜拜。
理论教育 2023-07-31

习俗的生成和演变: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成果

民俗学、年鉴史学和历史人类学的理论,在这方面的尝试,可作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的指导。直到年鉴史学以追求长时段的历史、底层大众的历史为学术理想,历史人类学借助擅长研究无文字社会、无意识表达的人类学的方法和概念,才使历史学得以尝试探讨习俗行为的生成和实践过程。换言之,习俗的历史,包括人们改造其行为模式,实践赋予其意义,并将其定义为习俗的目的、行动和后果。
理论教育 2023-07-31

中国礼俗互动: 地方生活调适与整合

就北杨庄梅花拳发展历史过程而言,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地民众在不断地迎合、疏解地方社会的实际局势与现实遭遇,从而实现地方生活的自我调适,努力将地方社会的冲突、矛盾、阻滞等化解到最低限度。当时北杨庄村民还专门挖设地道为抗战提供便利,并涌现出大量积极参加抗战的梅花拳弟子。其次,梅花拳内部具备超强的自我调适能力。梅花拳内部也会依照地方社会的发展境况适时调整自我组织方式,使之适应村落变化之势。
理论教育 2023-07-31

洗马村神像形制:立体与平面的分类

就目前洗马村内所见神像而言,其形制可以笼统地划分为立体式和平面式两类。平面类神像主要指在布轴、纸活中呈现的神灵形象,包括木牌、纸袍等抽象的替代品。纸袍是神灵身穿的衣物,也是民众敬献神灵的重要供品。对于当地那些不识字的妇女信众来说,在绘画神像和书写牌位不便的情况下,用纸叠的衣袍代表神灵是最为现实和方便的形式。值得一提的是,神像的形制与该神灵所受到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理论教育 2023-07-31

徐复观思想: 从农本政治视角重新解读

如以徐复观的“农本政治”,即其在思想发展前期所提出的“书生与农民之结合”的政治建构,来重新理解徐复观所提的道德政治,可发现其在道德政治这一前提下所作出的许多论断可做多元理解。徐复观的知识分子政治,应是指传统知识分子政治,其本质其实是“农本政治”的自然延伸。黄俊杰顺着徐复观“农本政治”的思路做了一项极为有意义的工作,他对20世纪50年代台湾土地改革中的农民政治进行了深入调查。
理论教育 2023-07-31

诉讼实践中的习惯认定- 礼俗互动

至此,该案中当事人对于活卖加批中资的“习惯”声称,可以说被彻底否决了。在诉讼中有很多地方习惯、习俗的申诉。但是就像上述案例显示的那样,当“习惯”出现在诉讼场合时,法官不仅面临国家法与“习惯”之间的矛盾和争议,更为棘手的问题常常是“习惯”本身的认定。地方社会并没有一套确认“习惯”的正式机制。而且由于习俗、习惯的地方性特点,民事诉讼中的“习惯”仍然需要个别认定。
理论教育 2023-07-31

洗马村陶瓷神像制作与民众生活

所谓神像的生产,指的是神像制作的方式和过程。神像的类型不同,其生产方式也不同,具体说来,洗马村的神像生产有雕塑、写画、修等几种方式。洗马村中的陶瓷神像虽为雕塑,但系陶器工厂批量化生产而成,后被村民“请”来供奉,此类生产远离村落生活,暂不做讨论。扎裹神像,关键在面部,老母的威严全靠面部来表现,所以刻佛面关乎神像制作的成败。值得一提的是,神像生产与民众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
理论教育 2023-07-31

瓦城孙膑崇拜:的地方化过程及其意义

瓦城大庙位于山东潍坊昌邑市龙池镇瓦城村[33],是目前所知较早为孙膑单独立庙的庙宇群。孙子庙,在县西北三十里瓦城社。自唐代以来,朝廷将孙膑纳入国家祀典,赐予封号,虽屡有进退,但其社会影响应是逐渐扩大的。当然,与孙膑的显赫功绩、足智多谋的传奇形象相比,朱轸也逊色不少,而这些都是能否在地方成神的重要因素。潍北瓦城一带民众为什么会特别崇拜孙膑,以至于修建庙宇隆重祭祀?方志多载,昌邑之地旧为孙膑封地。
理论教育 2023-07-31

中国大川乡全面融合公益概念

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个小地方制定的新制度《鲑川议定》中,竟然出现了很多“公益”这样的概念,甚至是异样的频繁。到了1881年,具有另外一个含义的“公益”概念进入了这个地区,就是区别于旧有的统治者利益的意义而具有外来的“公共”意义的“公益”概念来到了大川乡。所以,对应于新意义的“公益”,明治以后,大川乡人为了适应新的政治制度,对旧有的鲑鱼捕捞结构进行了重组。
理论教育 2023-07-31

梅花拳:庄稼拳与父子道,武功与文教

梅花拳,在北杨庄又被村民称为“梅拳”“庄稼拳”“架子拳”。“架子拳”则意味着梅花拳架子基本功的重要性,有“三年架子两年锤”的说法。虽然现今很多年轻人要外出打工挣钱,但到年底回家时,北杨庄仍会组织梅花拳弟子共同练习。梅花拳由文场和武场共同组成,文场领导整个拳派的活动。面对小问题,梅花拳弟子自身可以通过文场解决,而面临重要问题时,则需梅花拳弟子间的共同磋商,最终解决问题。
理论教育 2023-07-31

中国古代家堂祭祀的历史及主要对象

[25]除因世代祭祀而供奉外,也有神明因为灵验而被奉为家堂神。清代,关于民间祭祀家堂神的记载更加常见。[31]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家堂祭祀历史悠久,土地、祖先、家堂神是其祭祀的主要对象,尤其是明清时期,三者已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家堂祭祀习俗当中。
理论教育 2023-07-31

康熙年间地方官推行乡约的社会文化整合

清代康熙年间,山东中部山区的州县官员开始积极推行乡约,以实现对地方的教化。成书于康熙十三年的《新修莱芜县志》收录了叶方恒当时教化乡民的讲语八则。与莱芜县的情况相似,蒙阴县的地方官也在同一时期积极地推行乡约。地方官认为教化风气,主要还是靠长吏与绅士分任其责。在朝廷、地方官有意识推行乡约教化的背景下,自康熙年间开始,颜神镇乡宦孙廷铨和赵执信先后对本乡的礼俗展开了讨论。
理论教育 2023-07-3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