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汉学中的上海文学研究

韩国汉学:上海文学的研究成果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都市文化的最初发源地和栖息地,中国近现代文学和艺术在最初诞生以及早期发展阶段也是以上海为中心的。上海的学术、文学也堪称处于近现代中国的中心地位。说上海文学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丝毫不为过。尤其是单独考察上海文学,似乎并非明智之举。把上海和文学联系起来的又一个办法是“文学上海”。本次计划将重点放在了“文学上海”即“通过文学作品观看上海”的研究上。
理论教育 2023-10-06

探寻穆时英小说中的欲望与意义交融

从穆时英的小说出发,这些场所成为展现欲望引发焦虑、不安等感情的通道。因此,如何分析穆时英作品的文学意义成为这些研究者的核心主题。穆时英的早期作品均可以归类为普罗小说。不用说,穆时英的小说中最为突出的是都市性和现代性。其实,穆时英称不上一名思想家。这是因为穆时英的小说缺乏“本质”或“意图”。穆时英在小说集《公墓》的《自序》中也说过类似的话。
理论教育 2023-10-06

师陀眼中的上海肖像与汉学视角下的韩国汉学研究比较分析

定居上海后,他创作了散文集《上海手札》和长篇小说《马兰》《结婚》,戏剧作品《大马戏团》《夜店》等以都市生活为中心的一系列作品。20世纪40年代,师陀的两部代表性作品《马兰》和《结婚》虽然都是以都市为主题,但是表现形式截然不同。这种叙述是当时上海文化心理和经济现象的缩影,也与《结婚》中人物的整体行为方式相吻合。
理论教育 2023-10-06

1950年代资本家与革命家形象探析:从《上海的早晨》观察

《上海的早晨》共四卷,是作家从1952年到1966年,历时近15年的创作而成的。因此,《上海的早晨》虽然以社会主义体制的确立为目标,却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性所蕴含的内在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的早晨》可以说是了解和研究50年代中国的重要文本之一。
理论教育 2023-10-06

韩国汉学研究中的上海文学:揭示1884年上海租界的视线问题

本文拟从1884年5月至11月半年期间发行的24期《点石斋画报》中考察上海租界是如何被再现或表现的,同时想探讨再现的特点和有关其构成的视线问题。这一时期所发行的《点石斋画报》是对上海租界和外国消息、新的外来事物极为关心的。从《点石斋画报》第1期至第24期所刊载的共213幅画页中,两幅画页描绘同一新闻的情况达五次之多,故展现给读者的时事新闻共有208篇。这就发生在《点石斋画报》创刊的1884年。
理论教育 2023-10-06

俞镇午的《上海的记忆》与消失的国际歌

与此相反,俞镇午并没有日本留学经验,本稿的研究对象《上海的记忆》这篇小说的舞台设定在中国。我们首先从《上海的记忆》看起。不久后与徐君再次相见,谈起了曾经的故事与中国目前的政治形势等。俞镇午的小说《上海的记忆》有两个版本。但是歌曲还在继续,那庄严的《国际歌》是从军人足迹踏过的地方传来的。
理论教育 2023-10-06

《海上花列传》《子夜》《长恨歌》对韩国汉学上海文学研究的影响

与之相反,格尔茨却认为,现在应该考虑其文学书写的性质。如果说民族志书写是文学书写的子嗣,那文学书写与民族志书写的共同点到底是什么?民族志记录原本存在的事物,这一点与历史书写相似,但两者之间存在抽象度上的差异。与之相反,文学则记录可能存在的事物,这就是文学书写与历史书写之间的不同之处。他认为人的可塑性,实际上就是一种流变不居的本质特征。
理论教育 2023-10-06

《红白玫瑰》中女性形象及反现代主义分析

张爱玲有意让红玫瑰与白玫瑰这两种女性意象的边界模糊,以呈现出新母亲的意象。《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标题显示了张爱玲对男性中心两分法的批判。男性中心的两分法把女性分为红玫瑰和白玫瑰、性感女性和纯洁女性、情妇与妻子等。他的法律不允许他跟作为红玫瑰的女人结婚。按照分辨出红玫瑰与白玫瑰的佟振保法则,他看得出她就是白玫瑰。
理论教育 2023-10-06

韩国汉学界研究上海文学的成果

外国人参与的文学上海不仅塑造了上海文学,也深刻地参与到了上海城市品格的塑造之中。在这一背景下,《韩国汉学中的上海文学研究》应运而生。一千个作家眼中有一千个上海,不同国家作者眼中的上海更是大相径庭。
理论教育 2023-10-06

《上海宝贝》:70后文化征候与韩国汉学中的上海文学研究

即便如此,“70后”作家的出现在当时的中国仍可谓是相当震撼的文化现象。究其原因,既有对“70后”作家的偏见和误解,也有复杂的文化要素的介入。因此,就目前而言,有必要对“70后”作家这一创作群体进行重新审视。这一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作品是卫慧的《上海宝贝》。在探讨90年代后期中国文化的变化与征候的层面,本文试图对90年代新生代的符号——“卫慧”和《上海宝贝》所参与的文化地形图进行考察。
理论教育 2023-10-06

韩国汉学研究中的《富萍》与上海移民者故事

《富萍》自出版伊始便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韩国学术界对王安忆作品的研究也取得了斐然的成果,但关于《富萍》的相关研究还很少。本文首先从王安忆创作世界的方向转换之意义对《富萍》进行了考察,着眼点在于该作品所呈现的上海底层之叙事。笔者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加深对《富萍》的理解,促进对王安忆创作世界的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
理论教育 2023-10-06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