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乡村文化记忆.2021年卷

泉州乡村文化记忆-2021年卷:松亭馆历史传奇

松亭馆位于峰尾古城后街路懋德堂东北面,坐西北朝东南,共三进,由三厅、两廊、两天井、一石埕组成,高屋翘脊,古色古香。松亭馆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占地面积近500平方米,因年久失修,日渐坍塌破残。由此可见,峰尾松亭馆不但有别于其他祖庙、宗祠,且具备书馆、医馆等多重功能,其间蕴含着流传于市井巷陌的传奇,人们或许可从其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存史鉴真。
理论教育 2023-09-20

俞大猷师徒重逢,少林棍真诀复归嵩山寺

当下长老便要求俞大猷收徒传艺,让少林棍法真诀复归嵩山少林寺。当即选出宗擎、普从二僧,拜俞大猷为师,随军南下一边消灭倭寇,一边学习少林棍法。当下师徒久别重逢,俞大猷听说嵩山少林寺有一百多个僧人学会了少林棍真诀,大喜过望。后来,俞大猷公务之余,又把这一少林棍法写成一本题名为《剑经》的书。俞大猷历来以棍为剑,所以就称棍法为剑法,剑经即棍经。
理论教育 2023-09-20

乾隆年间创立至今200年,革命传统,泉州乡村文化记忆

青狮队(刣狮)发源于乾隆年间,至今有200多年历史。三吴青狮阵创立于1900年间,由南安江崎的吴翼宗师父到三吴村传授,如今已经传至第五代。三吴青狮阵第一代弟子吴声良、吴金练、吴声金等是地下革命组织成员,1947年曾参加泉州劫狱行动,营救被关在国民党监狱中的革命同志。正是这一光荣的革命传统,使得三吴村村民学习刣狮的热情长年不减,现在,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表演。
理论教育 2023-09-20

泉州乡村文化记忆中的古代军乐遗响-英都大鼓吹

根据洪瑞生先生20世纪90年代的田野调查及考证,洪启睿六十岁退休回英都安居后,完善洪氏家庙祭礼,并引进宫廷鼓吹,亲自教习,创造了与闽南鼓吹乐相融合的“英都大鼓吹”,主要用于每年春冬两次祭祖,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典礼乐。至于英都大鼓吹用于殡葬礼仪,首开于清顺治九年。因有圣旨谕祭,英都族人不但用鼓吹乐队迎接代表皇帝谕祭的钦差大臣,还为傅氏出殡仪式奏乐,这是英都大鼓吹为显贵者送殡之肇始。
理论教育 2023-09-20

独特乡村记忆牛不吃回头草,貌似牛常情?

看牛囝听了,照旧牵着牛往前走,口里回答:“我们这地方的牛,是不吃回头草的。”詹敦仁一听,立刻有所领悟地对家丁说:“牛还不吃回头草,我怎能得回头地呢?我们再往前去找吧。”他就打消了在湖头定居的念头,这样一来,湖头便流传着“牛不吃回头草”这句俗语了。
理论教育 2023-09-20

老君岩:泉州独一无二的道教艺术瑰宝

老君听完老石匠的话,慢捻长须,发出一阵朗朗的笑声。这尊老君造像,位于现泉州丰泽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内,石像高 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泉州当代诗人王仁山的《老君岩》诗说:“恍惚窈冥物象奇,致虚守静总低眉。勃兴忽废周而复,骤雨飘风希且夷。有朴浑浑身不殆,无为闷闷国能治。青牛早借农家去,道德经刊万古碑。”
理论教育 2023-09-20

李中和与倭寇智斗,泉州乡村文化记忆

李中和原在县城避难,见知县庸才无能,不敢抵抗,贼寇到处洗劫,人民遭受灾难,不忍坐视,就返回故里,号召太平李氏乡人,组织抗倭。于是中和召集众人商议,决定将寇首斩杀。乡里人要纪念李中和生前的功绩,再三向知县请求给李中和立祠,知县始终不准。太平李姓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四、二十五晚上,举行“迎龙灯”环绕昆仑寨及太平全境游行,相传就是为了悼念李中和的事迹。
理论教育 2023-09-20

泉州乡村文化记忆:姑嫂塔的宝葫芦寻踪

过去,宝盖山上的姑嫂塔上,有一个八宝铜的宝葫芦。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在宝盖山上建起了姑嫂塔,塔内还雕了姑嫂的石像。姑嫂俩人也成了仙姑、娘娘,住在这姑嫂塔里了。那嫂嫂此时站在塔顶,看见鳄鱼精中了计,正在石丛中寻找小姑姑,急忙将宝葫芦推下山来。后来,人们又在姑嫂塔上安了一个石葫芦,还在山腰建了虎岫寺。
理论教育 2023-09-20

惠安石雕,精湛技艺留存于后世的作品

早在1600多年前,惠安先民就将精湛技艺雕刻留存于后世的作品上。台商投资区的惠安石雕发展地主要集中在洛阳镇,作为远近闻名的“石雕之乡”,分布在福厦路两侧的近百家石雕工厂竞相在“家门口”陈列出自家的得意之作,形成了一条“石雕长廊”。
理论教育 2023-09-20

古代春节童谣与村民日程

闽南农村各地都流传着一首记载古代春节民俗活动和生活日程的童谣。这首童谣生动记述了从大年初一到十六的一系列春节主要民俗活动,以及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情形,实际上是春节活动的日程表。这首童谣不但记录了古代农民正月初一至十六春节期间民俗节庆活动的内容和流程,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具有倡导勤奋敬业、人伦关怀、娱乐应注意休息等内容,再加上朗朗上口,易于唱念,因此能够一代代口耳相传,传诵至今。
理论教育 2023-09-20

结草山传说-泉州乡村文化记忆

石狮灵秀山,最早叫“结草山”。传说,结草山南面有一户姓林的人家,连续九代都是单丁过代,问佛求卜,都说是祖先墓葬的风水不吉利,于是,林家四处聘请风水先生来寻找福地结穴。风水先生走着走着,不觉来到结草山南麓。那时已是初春,“卧龙穴”四周由风水先生亲手打结的绿草,长得十分茂密,还竞相结缠绕。因此,世人就把此山叫做“结草山”。因“结”与“葛”“割”谐音,所以后人也叫“葛草山”和“割草山”。
理论教育 2023-09-20

钟山岩:泉州黄公祖师诞辰庆祝水流生日

达德村钟山岩宫前的田园房屋,原来是桃溪的河床。后经派人前往南幢庵核实,说是欲塑黄公祖师的樟木无意中被水流走的。后经民众精心准备、齐心协力,把樟木雕塑为黄公祖师金身,在撒网处修建宫庙曰“钟山岩”。因黄公祖师灵性有加,佛法显赫,便把溪流向西移至现在位置,使钟山岩稳坐钟山。正月二十五日遂成钟山岩黄公祖师诞日。人们在这日进行纪念祭拜活动,称之为黄公祖师的“水流生日”。
理论教育 2023-09-20

泉州戏剧道具制作技艺揭秘

泉州,一直以来,便有着“戏窝子”“戏曲之乡”的美誉。关于泉州戏剧道具的制作技艺,其实史书中早有记载。泉州市金山社区,有一个古朴的道具作坊,作坊的主人杨长生今年78岁,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杨氏)戏曲道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各种富有传统韵味的戏剧道具,正是经过他们一家人的设计、制作、生产,成了戏台上那一道道耀眼的光。
理论教育 2023-09-20

往围头潘径,秀才冤枉路

晋江一带流传一句民间俗语:“往围头,‘柯’潘径”。围头与潘径位于不同方向,围头在东,潘径在西,东西之间相距约二十公里路程。这秀才走呀走,不觉来到潘径,一问村人,才知方向完全错了,气急败坏地调转马头。当他又回到塔头时,这农民虽然明知秀才走了“冤枉路”回来,却装作没看见,依旧扬鞭催牛犁田,还口唱山歌悠然自得。这位农民看到秀才已知道自己的不是,便呵呵大笑道:“要是早这样,也不致走了那么多冤枉路。”
理论教育 2023-09-20

永春龙山岩:千年寺庙与文化记忆

龙山岩被称为“永春第一岩”,位于城南象山寨山腰,其规模较大,山门、护界宫、戏台等一应俱全。龙山岩奉祀张公法主,海内外众多信仕纷纷奉敬进香,以报答圣君保境爱民的功劳。由戴锦凤根据2005年永春县桃溪龙山岩管理委员会编写的《永春第一岩龙山圣地》及2011年12月永春县文化馆编写的《千年非遗在永春》中周文虎讲述的《龙山寺的传说》整理采录。
理论教育 2023-09-20

泉州乡村文化记忆:孤山龙脉与梅桐岭

在群山怀抱中的洛江区马甲镇区西南侧,屹立着一座小山峰,形状像只大龙虾,南北朝向,名曰孤山(高山)。翻过孤山,来到龙光溪,奇迹出现了,那根扁担浮在龙光溪的水边。另有一个传说,孤山的北方为虾首,南厅有个大富人交墓穴选择在虾嘴里,同时期,孤山南方虾尾,正在修建广济届,地处正穴。由于山中龙脉不分重轻。“那就称‘梅桐岭’”明武宗给取孤山坳取了个名。
理论教育 2023-09-20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