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秦初大变局

周室衰微:公元前770年周末秦初大变局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自家朝廷搬迁到洛邑,标志着周室从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这使得东周王室自立国之初即暴露出其软弱无能的气质。正是他担任朝廷卿士时期,给了周王室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与此同时,周王室所控制的领地,即所谓王畿也急剧缩小。仅仅几世,周室的疆域便如同一个小诸侯国般大小了。
理论教育 2023-09-23

春秋夷夏斗争与融合:我国民族斗争与融合的高峰期

春秋夷夏斗争与融合是西周夷夏斗争与融合的继续。同前一个时期相比,此期夷夏斗争与融合在深度上及广度上均大大超过了从前,可以说,春秋时期是我国民族斗争与融合的一个高峰期。我国主体民族华夏族就是在春秋民族斗争与融合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这无疑在我国民族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致到春秋晚期以前,楚国已将从江汉到江淮间广大地区诸夷夏
理论教育 2023-09-23

周末秦初大变局:蒙恬带领主力成功攻击黄河岸边,截断敌人归路

秦始皇对北部边患有一个长远考虑,在兼并战争刚刚结束,就赋予蒙恬经营北部边防的使命。秦始皇三十二年初秋,草原变黄,马儿肥壮,蒙恬率主力从今日陕西榆林出发,克服大兵团、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困难,于河套东部由南而北,迅速攻击至黄河岸边,截断敌人归路。
理论教育 2023-09-23

华夏民族:形成历程与文化证据

原在这一地区与诸夏错居杂处的蛮夷戎狄,大部分与诸夏共同融汇入华夏民族中,小部分则迁往了边远地区,与别的居住在边远地区的少数部族相结合,而成为真正的“四裔”。换句话说,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所有土地,都是华夏民族活动和居住的共同地域。凡此,均是华夏族拥有共同经济生活的证据。不过这种“民族意识”和文化优越感,只是华夏民族形成时期,即华夏族称出现以后的事情。
理论教育 2023-09-23

周末秦初大变局,婉言纳谏改革

齐威王决定到田间去看望邹忌,却见邹忌正在和百姓们一起开垦荒地。齐威王深受感动,带着邹忌回宫,问邹忌如何使齐国强大起来。一次,齐威王设盛宴款待邹忌。邹忌被拜为相国后,忠心报国,制定新法,整顿军队,齐国很快又强大起来。邹忌是个身材挺拔、相貌不凡的美男子。第二天,正巧城北徐公来拜会邹忌。晚上睡觉的时候,邹忌躺在床上仔细考虑这个问题。
理论教育 2023-09-23

秦国早期进入大国俱乐部,开启周末秦初大变局

平王东迁以后,秦国迅速开始了自己的发展。这一时期已经开始与晋国正面交锋,其间虽然时有对西北用兵,但其主要目的在于解除向东发展时来自外族的后顾之忧。秦穆公时期的称霸,使得秦国得以进入大国俱乐部,具有了相应的国际地位,并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此战对秦国影响深远,后来虽然也在与晋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但秦国的君臣不得不正视晋国的强大国力,放缓了向东发展的步伐,转而西向与戎夷争夺地盘。
理论教育 2023-09-23

周昭王征楚三次楚国强大成威胁

鲁国的行为在其他诸侯国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各诸侯也因此认清了昭王,对昭王更是不屑一顾,特别是楚国。楚国的力量一天天壮大,到了周昭王统治时期,楚国已严重威胁着周王朝在汉水以北的大小诸侯,对周王朝也形成了很大的威胁。根据《竹书纪年》里的记录,周昭王征楚一共三次。六师皆丧,令周昭王极为愤怒,他咬牙切齿,发誓要亲自出征,把楚国彻底扫平。还未到楚都,人马已损伤了一半儿,于是昭王想放弃攻打楚的目的,返回周朝。
理论教育 2023-09-23

第四次攻赵:秦国四次攻赵实现军事突破

第四次攻赵,司马迁说是“大兴兵”,也从南北两路夹攻,并在这次用兵之后,顺手灭了韩国。秦始皇十五年,秦国第四次攻赵。可能出于两种考虑:四次攻赵不下,再次重视起李斯的意见,所以掉转方向,吃掉韩国再说。这就是四次攻赵的谋略实质,秦国在实际的军事行动中来摸索扫荡六国、统一天下的办法。秦国四次攻赵,虽然没有吃掉赵国,却摸索出吞灭六国的办法,为后面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扫荡六国做了铺垫。
理论教育 2023-09-23

周末秦初大变局-史学家与后世人对秦始皇身世之谜的争议

秦始皇身世之谜中“赵姬有孕、后归子楚”的说法始见于司马迁《史记》,然而明代已有学者指出此说乃“战国好事者为之”,比如吕不韦死后的门客、六国亡后的臣民都想借此丑化秦始皇,又经后世文人炒作,似难辨真伪。生下嬴政之后,子楚遂立赵姬为夫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否定一方证据不足,《史记》的说法仍然有效。后世人也有认为上述传说并不能成立的。
理论教育 2023-09-23

齐桓公霸权之路,周天子位置稳定

据《左传》,齐桓公的称霸始于公元前679年的甄之会。这大概是从形式上看,此次会盟有周王室的大夫单伯参与,显示了周王室对桓公霸权的承认。但事实上,当时桓公的威信还不太高,会盟的参加者亦不甚多,桓公还需要进一步显示其作为霸主的实际地位和作用。为此,桓公是从三个方面来谋取自己的霸权的。为此齐桓公所做的最有实效的一件事情是用武力安定了周天子的位置。作为盟主,齐桓公自应担负起为华夏国家攘却夷狄的责任。
理论教育 2023-09-23

周末秦初大变局:楚庄王问鼎中原

楚是西周初年,周天子因其故地而封的诸侯国。庄王即位后,为了能在混乱的局面中辨明忠奸,他三年不事朝政,明察暗访,直到获得忠臣良将才“一鸣惊人”。因此,楚国出兵讨伐中原国家极具报复性,楚庄王也不例外。他在改革内政的同时,积极加强军备,为称霸中原做准备。得知此消息后,周定王惊慌失措,立即派大臣王孙满去犒劳楚国军队。这一问题把王孙满惊呆了。此时楚庄王的问话,不就意味着想夺取天下、问鼎中原吗?
理论教育 2023-09-23

三公九卿:官僚制成焦点

秦始皇设置以三公九卿为核心的官僚制度,其谋略目的在于,既强化皇帝的绝对独裁地位,又保证国家的行政效率。虽然名义上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但权力很大,负责监察包括丞相在内的所有官员和百姓,地位基本上与丞相平等。后世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三公以下,有所谓的九卿。皇帝在第一层,三公在第二层,九卿在第三层,构成一个权力金字塔。万石、二千石是高级官品,与三公九卿及郡守相应,仿佛今日的省部级以上。
理论教育 2023-09-23

邲之战:楚国大胜,霸业可期

楚庄王中原问鼎后,为了抢夺郑、陈、宋三国土地,晋、楚两国连年争战,其中为夺郑引发的战事最多。在这次战斗中,晋军虽然兵力强大,但由于军队统帅之间存在意见分歧,不能统一有效地指挥军队对敌作战,被楚军抓住了弱点,一击即溃,遭到了重创。在邺之战中,楚国大胜,士气大增。楚国连年征战,人民负担很重,但楚庄王自有一套对内安抚民众的政策。在对外战争中,他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重视以德服人,不以夺得土地为最终目的。
理论教育 2023-09-23

张仪出使楚国,挑拨楚、齐联盟,拆散同盟

秦惠文王十二年,秦王对外宣称,张仪免去秦相,出使楚国,目的是拆散楚、齐联盟,然后打击齐国。楚怀王任命张仪为楚相,给了他很多财宝,宣布跟齐国断交,同时派一位将军随张仪入秦取地。秦惠文王十四年,秦国想用汉中郡一半土地与楚国讲和,谋略目的是想继续欺骗楚怀王,割断楚国与齐国的联盟。张仪真是一个好部下,见此情形,主动提出去楚国。靳尚对楚怀王说:“拘押张仪,秦王必怒。诸侯看楚国得罪
理论教育 2023-09-23

第五次攻赵成功,李牧命丧,赵王斩首

第五次攻赵彻底灭了赵国。秦始皇十八年,赵王迁七年,秦国第五次攻赵。赵国方面由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各领一军,分别阻击秦军,可能是李牧对王翦,司马尚对杨端和。秦国终于看清楚,李牧是灭赵的唯一障碍,于是再次使出撒手锏,派间谍去赵国搞破坏。大敌当前,赵王临阵易将,李牧知道后果,不肯交出兵权。于是赵王悄悄派人逮捕李牧,斩首;司马尚免职。
理论教育 2023-09-23

周天子失势,诸侯争霸,春秋政治新局

各诸侯国因为失去了周天子统一号令的约束,势力却很快地膨胀起来。诸侯国之间的征战愈演愈烈。而实力孱弱的周天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下属的诸侯们上演一出出争霸大战,自己却无能为力。各大诸侯争霸主要是指一些较大的诸侯,它们通过兼并弱小,或向周边少数部族地区扩张,不久便取代周室,成为春秋政治舞台上的主角。至齐僖公,则明显在部分诸侯中拥有实际的霸主地位。至武公弟德公时迁居雍,摆开了东向与中原诸侯争夺霸权的架势。
理论教育 2023-09-23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