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戏曲文化

宁波戏曲文化:甬上越剧的兴起及发展

越剧的前身为“落地唱书。”嵊州越剧兴起后,越来越受到当地百姓的喜好,影响逐渐扩大,于是越剧从嵊州逐渐走向有一定观众群体的绍兴、宁波、杭州、上海等城市。这副班子在越剧史上被称为第一副女子科班,为女子越剧的兴起和发展开了个好头。同时上海、绍兴等地著名演员带来的戏班也在宁波频繁演出,他们精湛的演技大大促进了宁波越剧的发展和繁荣。而宁波本籍的优秀越剧演员来宁波的演出,更是吸引了广大越剧观众。
理论教育 2023-08-21

宁波戏曲文化的发展:商贸繁荣促进!

宁波城市商贸的繁荣,促进了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随着戏曲在宁波的繁荣,一些正规的戏剧班子,都在新建的戏院驻场演出。这些地方所演出的戏剧不仅为宁波戏剧迷所欢迎,还为来甬经商的客人所称赞。戏曲成为贸易经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昆曲、京剧和越剧这些剧种的引入,不但丰富了宁波的演艺市场,还促进了宁波戏曲文化的繁荣。
理论教育 2023-08-21

宁波戏曲文化:甬籍名伶助力越剧艺苑

宁波越剧的发展繁荣,除了毛佩卿等一批越剧老艺人的共同努力外,也不能低估宁波籍的那些名伶们的贡献,可以这样说,是她们为宁波越剧艺苑锦上添花。宁波虽不是越剧发源地,但在中国越剧发展史上却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毕春芳也好,戚雅仙也好,她们都是老一辈宁波籍的越剧艺术家,她们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也为越剧艺术做出了贡献。她们精彩的演绎,为宁波百花缤纷的越剧锦上添花。
理论教育 2023-08-21

宁波戏曲文化:叶宪祖的独特戏剧创作与社会批判

与其他杂剧家相比,叶宪祖又是“团圆迷”的代表,专以改古之悲剧而后快。其实,叶宪祖的剧作不仅具有反叛礼教的意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批判精神。通过这些传奇和杂剧,叶宪祖如实地写出了当时青年男女敢于追求爱情,并为之思考与行动的精神。叶宪祖在剧中艺术地解读“天理”的不近人情,“人欲”的合情合理。叶宪祖创作的杂剧也是较早批判科举制度的剧作。
理论教育 2023-08-21

宁波京剧:盛极一时的戏曲文化

至1956年后,甬上旧有的京剧班子,合并为宁波京剧团,团部长驻君子街14号。“文革”开始后,宁波京剧团的所有人员被列入浙江省京剧团编制。要说到宁波京剧兴盛的往事,还应该说一说宁波本帮的戏台班子,尤其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这段时期,支撑起宁波京剧演艺市场的戏班。
理论教育 2023-08-21

宁波戏曲文化:揭秘越剧创始人毛佩卿

毛佩卿说起宁波的越剧,就不得不说到毛佩卿。老一辈宁波越剧迷们没有一个不知道毛佩卿的。这是毛佩卿自学戏以来遭受的首次大挫折。她随着剧团多次到宁波演出,毛佩卿也渐渐地爱上了宁波。1956年,随着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佩卿姐妹剧团”改为国营的“宁波市越剧团”,毛佩卿任团长。由此看来,袁雪芬重视越剧剧本,毛佩卿从事越剧改革,她们都是
理论教育 2023-08-21

宁波戏曲文化:众多古戏台见证繁荣

宁波市现存的古戏台数量众多,有案可稽的达数百座。目前,登记在册的有三百三十座,主要分布在宁波市南部的宁海县、象山县与奉化区。这些古戏台建筑精巧、雕刻精美,很多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海古戏台古戏台建筑中最精美的莫过于“藻井”。宁海地处宁波、台州、绍兴三地的交会处,周边的传统戏曲声腔繁盛。综上所述,宁波有三百多座古戏台,正是宁波戏曲文化繁荣的最好佐证。
理论教育 2023-08-21

宁波戏曲文化:民国时期的瑰宝

看戏赏曲,是民国时期宁波人娱乐、休闲的方式之一。当时在宁波城区有著名的天然舞台、兰江剧场、大光明剧场、甬江剧场、大世界剧场等十余处,这为宁波戏曲文化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民国时期,宁波涌现出一批戏剧剧本创作的优秀人才。但总的来看,民国时期是宁波戏曲文化发展和繁荣的一个时期,尤其在抗日战争之前,京剧的发展愈加繁荣。
理论教育 2023-08-21

甬上京剧成果与宁波戏曲文化

此时,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艺术特点也已形成,角色行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拥有了一批具有京剧特色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已经出现,其中,有被称为老生“三鼎甲”的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程长庚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贡献很大,是京剧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此时京剧艺人经常被召进宫廷内演出,京剧逐渐取代昆曲的地位。
理论教育 2023-08-21

宁波戏曲文化:文人戏的繁荣成果

“雅”戏曲即文人戏,代表“传奇”的出现,展现了戏曲文化的辉煌。在这中国戏曲文化史上重大转变时期,宁波文人们也不甘寂寞,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传奇的创作之中,他们沿着中国戏曲文化的新路,努力创作了有重大影响力的传奇。宁波文人们创作的大量作品还对宁波戏曲的发展和繁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越剧进入宁波以后,它的发展、繁荣也有文人创作的一大功劳。
理论教育 2023-08-21

宁波戏曲文化的发现与发展

曲艺是宁波最有特点和民间意味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是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据《曲艺艺术赏析》载,宁波走书又称“犁铧文书”“莲花文书”,主要流传于宁波、舟山、台州一带,产生于佃工在农作时的一唱一和,由唱小曲发展到唱有故事情节的片段。除了上述“四明南词”“宁波走书”之外,在镇海有一种曲艺,叫“蛟川走书”。
理论教育 2023-08-21

宁波戏曲文化:甬剧的重生与辉煌

宁波甬剧用宁波方言演唱,早时被称为“宁波滩簧”。宁波甬剧团成立后,甬剧团的演出力量逐步增强,王文斌为团长、陈立鸣为副团长,有金玉兰、黄君卿、汪莉萍、黄再生、余盛春、陈月琴、汪莉珍、徐秋霞、沈桂椿等一批骨干演员。宁波甬剧团成立以来,改变了过去无剧本,仅仅依靠演员的临场发挥来把握现场演出的局面。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宁波甬剧发展的一个高峰。
理论教育 2023-08-21

宁波戏曲文化中的著名票友张哲生先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哲生居然与金先生同台搭戏演《甘露寺》。为此,张哲生下足功夫,得到金先生的真传。此剧受到梅先生高度赞扬。此时,张哲生已从上海海关辞职,正式开始演艺生涯。1958年,张哲生由上海有关部门推荐加入了宁波京剧团,从此张先生完成了从京剧票友到京剧演员的转变。至“文革”前,张哲生的女儿张佩丽、儿子张政先后走上京剧演艺之路。张哲生育有四女一男,他们大都在京剧演艺方面有所作为。
理论教育 2023-08-21

宁波戏曲文化:昆剧衰落,京剧繁荣

而今,宁波尚健在的一些老京剧迷仍难以忘怀铜架花脸在宁波演出时的盛况。京剧进入宁波这么多年,宁波的京剧爱好者第一次欣赏到金少山以唱兼做的精湛艺术功底。对宁波京剧的繁荣,本帮戏台班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原活跃在宁波京剧舞台上的“老大鸿寿”“合记大连升”“韩记大连升”三大京剧戏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几年,为宁波京剧的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理论教育 2023-08-21

宁波戏曲文化中的古老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萌于明末,盛行于清。“耍牙”是宁海平调传统戏曲中所独有的表演艺术,一般应用在宁海平调《小金钱》一戏的“独角龙”身上。据统计,宁海平调原有各类曲牌300余支,现存的仍有190多支。据载,1840—1920年,宁海平调的演出活动相当频繁。后来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宁海县越剧团平调演出队。2006年,宁海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宁海县越剧团更名为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
理论教育 2023-08-21

宁波戏曲文化:姚剧传承和创新的力量

姚剧是宁波比较早流行的一个剧种。姚剧最早被称为“余姚腔”,是余姚、慈溪一带的戏文子弟所创的声腔。2008年,姚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余姚市艺术剧院被确定为“姚剧传承基地”。自此余姚姚剧团为了余姚姚剧的传承、创新不懈努力。姚剧《王阳明》先后在余姚、宁波、杭州公演,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古老的姚剧紧跟新时代的前进步伐,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理论教育 2023-08-2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