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养成记

中华文明养成记:西学与新学的兴起与发展

“西学亦即新学,中学亦即旧学”,最早是由西方传教士作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当然也是早期中西文化冲突中立足于西学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审视。源于早期传教士西学即新学的认识,就很难涵盖这一历史性的学术文化的变迁。梁启超认为,中国学术文化的更新不能走单纯崇尚西学的道路。正是在不断引入西学的过程中,中国近代的新学才在不同于传统旧学的意义上形成与发展起来。
理论教育 2023-08-19

中华文明养成记:工业冲击下的传统重构

与之前的情况不同的是,这次冲击来自西方新发展起来的工业文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强烈。这次冲击,不仅仅是要吸收工业文明的先进成果,中华文明面对的任务是对自己的反省和重建,使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文化系统改造成为与工业文明、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文明形态。在汉唐以后,中华文明一直处于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处于世界文明的高峰。
理论教育 2023-08-19

官学和私学相辅相成,中华文明的养成記

官学和私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中国教育史上,唐代另一项突出的贡献是书院的出现。它是官立书院,主要职能是为政府修书。起初,多将个人读书治学之所称为书院,后来逐步发展成聚书建屋,授徒讲学的书院。书院的兴起,使讲学之风盛行,促进了学术的发展。理学家们为了专研学术、讲明义理之学、广泛传播自己的思想,都积极发展书院教育,创办书院,宣讲性理,并以书院为论坛,争鸣学术,指论朝政。
理论教育 2023-08-19

中华文明养成记:私人藏书的发展与盛行

我国私人藏书始于西周后期。春秋时期,私人讲学兴起并逐渐兴盛,因此也出现了公家和私人的藏书事业。私人藏书却可避战乱而迁移,故损失较小。上自宗室公卿,下至四方士民,私家藏书蔚然成风。宋代私人藏书家大多是大学问家或大文学家,他们藏书丰富,据南宋末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二所列举的宋代藏书丰富的20多家中多者5万多卷,超过了秘府。明代私人藏书大为盛行,藏书家辈出。明人藏书,特别重视古籍的收藏,尤其喜爱宋版书。
理论教育 2023-08-19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与家庭伦理

家是人生的基本单位,是人生的出发点和归宿。家对于中国人是一种本位,是安身立命和精神寄托的基础或根。以家族为本位亦即以义务为本位。应当说,中国人对于家族的道德责任是相当自觉的。家族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根基,家族本位、家族中心主义是中国人最根本的生活观念。中国人以家为本位、为中心展开其生命活动。对家长的顺从与服从,是作为家庭成员的最基本的义务。家庭伦理是中国人的基本伦理观念。
理论教育 2023-08-19

宋代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类书类似于百科全书,有人称其为“古代的百科全书”。宋代是我国类书史上的黄金时期,《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都是北宋时编写的百科全书性质的大书,后世合称为宋朝四大部书,或“宋四大书”。其内容庞博,被后人称为“康熙百科全书”。
理论教育 2023-08-19

儒家道统传承:孟子与荀子思想

儒家学者非常强调儒家道统的传承关系。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负盛名的大师,后世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点,这是“仁政”的中心。尚贤的最高形式是禅让,即把君位让给贤人。荀子的思想正是这一历史阶段开始的标志。他认为,“礼”是封建统治者统治的标准。即符合统治标准的就是善,则应以礼相待,否则就是不善,应用刑罚来处置。
理论教育 2023-08-19

士:新知识群体的崛起与重要作用

“天子失官”,就是贵族失去了在社会知识上的主导地位,由士取而代之。士是春秋战国之后的主要知识群体。传统士人逐渐分裂,新兴的士阶层开始崛起。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文士成为士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后来对于学习文化知识和掌握某种技能的人无论有无公职或职位高低,都称作士。范围极其广泛的“士”,也逐渐成为对知识分子的统称。在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士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独立阶层,发挥了特别重大的作用。
理论教育 2023-08-19

董仲舒:儒学再创造者,中华文明养成记

董仲舒是西汉前、中期之间的最著名的儒学大师。因此,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本质上是对先秦儒学理论的再创造。在伦理道德方面,董仲舒用阴阳五行说论证儒家仁义道德、纲常名教,明确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思想,并把它归之于“天意”。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学说,将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系统化。
理论教育 2023-08-19

中华文明养成记:东亚文化圈形成及关键因素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放弃了对中亚地区的经略和控制,使其脱离了中华文化圈,纳入伊斯兰教文化圈之中。中华文化圈又称“汉文化圈”“东亚文化圈”或“东亚文明区”,范围包括越南、朝鲜和日本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另外,朝鲜、越南与中国接壤,陆路交通方便,而日本与朝鲜仅有一海峡之隔,这也为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提供了方便的地理条件。中华文化圈形成的另一条件是东亚各国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区域。
理论教育 2023-08-19

中华文明发展史:从酋邦到国家

“酋邦”是现代人类学家提出的一种前国家形态概念,和传统的氏族、部落联盟说比较而言,它是解释前国家时代社会发展的新概念。酋邦属于在向国家演进过程中的过渡阶段,也被认为人类社会进入早期国家的一种演化模式。[8]“五帝”时代是公认的古代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的关键时期。酋邦“社会分层”和存在拥有最高权力的个人这两个特征,成为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进入国家社会之后,发展出等级制度和专制主义政治的渊源。
理论教育 2023-08-19

雕版印刷与刊刻发展,中华文明养成记

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书籍的刊刻成为一项盛大的文化事业,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书坊古称书肆,是卖书兼刻书的店铺。此外传世的宋刻本还有《说文解字》《尔雅》《文选》《资治通鉴》等。明政府一贯重视书籍的刊刻印行,“丙午五月庚寅,命有司博求古今书籍”。明代图书的出版分为官刻、家刻与坊刻三种。商业出版因此空前繁荣,图书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刻书业的发达与图书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
理论教育 2023-08-19

中华文明养成记:佛学与中国思想的相遇

对于中国人来说,佛教是一种外来的、新鲜的、与中国思想迥异的文化形态。到了唐代,学术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三教并行,儒家经学、道教和佛教,相互争论又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国思想学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中国思想学术和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的走向。三教鼎立的局面也是中国学术思想史发展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
理论教育 2023-08-19

中华文明养成记:国家主导的文明路径

国家、文明和城市在起源上是一致的。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三代,就是国家开始形成并逐渐成熟的时期,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历史上的早期国家阶段。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发生和聚合的趋势。以国家的力量推动文化的发展,是中华文明得以持续传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上,有了国家政权的支持和制度安排,使得中国文明比如孔子的儒学思想,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主流文化,为历代国家政权提供了思想和文化的基础。
理论教育 2023-08-19

中华文明养成记:圣人气象与君子之风

孔子的人生理想是君子之风,是圣人气象。这是把中国文化设计的理想人格分出了两个层次,一个是最高理想的层次,是圣人人格;一个是现实的属于典范的层次,是君子人格。无论是圣人还是君子,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理想,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于人的生活和人生境界的美好想象。“君子”概念的这种变化,也是因时代之变。君子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理论教育 2023-08-19

文化保守主义的正面意义:守护本土文化,传承民族核心价值

保守主义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保守主义是社会进步的阻碍力量。但是,作为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还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提出。另一方面,文化保守主义的本质,是面对强大的外来文化,试图守护、保存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尤其是保存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努力。从以上两点来说,我们以往对于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正面意义估计不足,评价不高。文化保守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还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心理。
理论教育 2023-08-19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