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帝文书研究

明代皇帝文书研究:六科每日接本制的管理与保护公文作用

六科每日派员到会极门领取批红后的章奏,称接本。这种接本程序,一直延续到崇祯初年。接本之制,表面看是一种程序,实际这一制度具有管理与保护公文,防奸杜弊的作用。到崇祯时期,由于政事多乖,号令不行,制度败驰,各部司官不再亲自到六科接本,六部堂官亲自到科画本签押之制也徒具虚名,“红本收发,一凭下役”。为此,崇祯朝又重申此制,仍要求“各部司官接本并部堂到科画本”,但朝纲败坏,此制已行之不实。
理论教育 2023-10-03

明代皇帝文书研究:部议文书处理程序与案例分析

皇帝再针对部议的结果做出批答,然后下六科驳正、抄发、执行。廷议的文书,是皇帝将奏章批复给有关主管部,由该主管部召集廷臣合议,提出处理意见,然后回奏。廷议的结果一般不再进行科抄。下面以一篇题本为例,分析部议文书的处理程序。但事件很快被当地将领仇钺、曹雄平息。文书第二段“会官议得”是兵部会议,所形成的处理意见。第三段为皇帝对部议结果的批示。文书第四、五、六段,系杨一清在得到圣旨后,对事件处置的意见。
理论教育 2023-10-03

明代皇帝文书研究:通政使的文书工作要求

通政使司是出纳帝命、通达下情的专门文书处理机构,在明代文书处理机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长官通政使位列九卿,左右通政、左右参议也是重要的文书处理和管理官员。二是要求通政使具有文书工作的专门知识。通政使司是纳言之司,要求其对所有下达的文书和大部分上行的文书进行审查,即“命令政教必使审之,既允而后出”,所以其职能的主要行使方式就是审核、驳正文书。三是要求通政使司官员具备在上朝时有效奏事的基本素质。
理论教育 2023-10-03

明代皇权行使方式—《明代皇帝文书研究》成果

有明一代,皇帝处理朝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举行朝会,召集臣僚商议政务;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颁布诏旨、批阅奏章等文书形式处理政务。尤其是到了明代中后期,上朝流于形式,还有的皇帝长期不上朝,朝会基本失去了其在处理政务、行使皇权中的作用,所以公文处理就成为行使皇权的最主要方式。明代皇帝行使君权的这两种方式,往往是结合起来的,即利用朝会与大臣共同处理文书。
理论教育 2023-10-03

明代皇帝文书研究:揭示覆奏的程序与作用

皇帝文书由六科抄发给有关衙门后,相关衙门进行具体承办。如会议的组织,某一案件的调查处理等。如现存的明代兵部档案中,有很多就是将皇帝文书以兵部发文的方式转发给有关收文者,一般都是以咨文方式行督、抚等衙门,查照办理。所以覆奏是检查皇帝文书承办情况的处理环节。覆奏之制,对于监督与检查皇帝文书的运转处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皇帝文书的有效执行,保证政令畅通,都具有积极意义,是一项很好的制度。
理论教育 2023-10-03

明代内批与中旨在《明代皇帝文书研究》中的探究

内批和中旨都是以皇帝名义颁发的文书,但考察明代的内批和中旨,可以发现其在使用中有两种情况:一是皇帝抛开内阁票拟,按照个人意志自行发布命令,体现皇帝的独裁意志;二是宦官专权,利用内批和中旨谋取私利,成为宦官窃取皇权的一种工具。仁宗时,就有内批的使用。这条资料表明虽然杨溥在以机智的策略与王振相抗衡,但此时王振完全可以以中旨谋进内阁大臣。成化时期,内批和中旨的使用越来越多。
理论教育 2023-10-03

明代皇帝文书研究:章奏留中与不报的现象分析

明代前期和中期,章奏留中不具有普遍性。这一时期,一些有争议的或者与皇帝意见相左的章奏,皇帝会借留中方式将事情搁置或拖延。武宗一朝,荒怠政务,对应处理的章奏不加理睬,不予批复。明代章奏留中的现象,中后期愈益严重,至万历朝而达到极致。无论是题本还是奏本,绝大部分都留中不发。万历二十四年,大学士赵志皋上《乞振朝纲疏》,称此时神宗对所有章奏“乃今一概不发”,全部留中。
理论教育 2023-10-03

明代皇帝文书研究:揭示历史意义

推动明代皇帝文书研究的基本因素有二:一是目前我国一些综合性档案馆中收藏有一些明代文书档案实物。研究皇帝文书与明代政治的关系,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公文的种类。二是皇帝文书在皇权行使中的作用。明代的皇帝专权,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皇帝文书在运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就是说,文件材料是档案构成的基本元素,因此档案就必然具有其构成元素的基本属性,即原始性。
理论教育 2023-10-03

明代皇帝文书研究:考成法与覆奏制度修复

①明代中后期覆奏制度的败驰。覆奏制度是保证皇帝文书及时下达的一项重要制度,有了这项制度,可以保证政令的畅通,所以明代对文书覆奏的执行是严格的。②考成法对覆奏制度的修复。为了改变吏治因循、政令不畅的局面,张居正在万历元年,上《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推行“考成法”,厉行改革。考成法对覆奏制度的修复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重申了皇帝文书的覆奏制度。
理论教育 2023-10-03

明代皇帝文书研究:诰书的推广与传播

诰书作为皇帝的公告性文书,承担着公布国家政策法令,传达皇帝意图的使命,所以明代统治者非常重视诰书的推广与传播,以达到广为周知和宣传教育的作用。永乐朝对诰令文书的推广普及,在洪武朝的基础上又有所强化,运用考试的方式,检测百姓对诰令文书的认识和领会程度。经过明朝前期和中期的大力倡导和有力措施的保障,使作为法律法令文书的诰书得到了普及和推广,起到了公告周知的作用。
理论教育 2023-10-03

明代皇帝亲笔文书及其作用

《明史·礼志》称:“凡颁命四方,有……手诏”[2],是由皇帝亲自撰写的颁布下行的公告性文书。“手札”、“手谕”、“手敕”、“御批”、“御笔帖子”等是由皇帝亲自撰写的指示性、指导性文书,其作用基本相同,都是在传达旨意、与大臣进行交流时撰写的。如永乐朝,北征将领朱能在大战胜利后,“成祖以手札劳之”[4],皇帝以手札这种亲笔文书的形式表达与大臣或将领的亲密关系,表达对他们的褒奖。
理论教育 2023-10-03

明代皇帝文书研究:红书批办以表明皇帝责任

所谓“红”,是指书写文书的墨色。批红,就是将臣下代言的皇帝文书,以朱笔抄写后发下,表明以皇帝名义发下文书。所以,批红等同于文书的签署环节,代表皇帝对文书负有完全责任,是行使皇权的一种表现。批红的范围,一般来说,所有由臣下代言的皇帝文书,都应“中易红书批出”,实行批红。第二类是以皇帝名义颁发的封赠性文书,也需要批红。大多数情况下,皇帝的批红,是照录内阁的票拟。
理论教育 2023-10-03

明代皇帝文书的作用和影响

皇帝文书是国家的决策性文书,封建国家通过皇帝文书来制定和发布重大决策、重要的方针政策,形成重要的指示、决定,阐明重大战略措施和工作步骤。由此可见,作为决策工具的皇帝文书,在形成过程中,经过了研究、设想、比较、选择的过程,廷议作为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起到了博采众议、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这一制度,对保障皇帝文书在决策上的正确性和执行上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制度。
理论教育 2023-10-03

明代皇帝文书研究:明代诏书的体式及特征

明代诏书的体式有两种:一种是具有礼仪体制的诏书,具有固定的体式和内容。如《明会典》记载皇帝大婚所颁诏书的体式:朕以天序,祗承大统,君临海宇,子育兆民,仰惟隆古帝王政由彝教礼谨大婚。明代诏书的开头用语多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后此制相沿,成为皇帝诏诰文书的开首套语。第三部分是诏书的结尾用语。明代诏书在外部特征上,其书写文字是墨笔工楷,竖向横排。
理论教育 2023-10-03

明代敕谕的使用及类型研究

敕谕缘起于西汉的戒敕。宋代在敕的使用上,基本沿用唐代,但又增加了用于诫励百官、晓谕军民的“敕榜”。明代敕谕的使用,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因革。依据功能,可以将明代敕谕的使用分为三种类型。诏书的公告范围广,一般是诰谕全国臣民的;而敕谕一般是皇帝针对某事件,在某时、某地向一定范围而颁发的公告性文书。二是以敕谕对一定身份的人群进行训诫。特敕礼部条陈,警戒诸生勉之,故兹敕谕。
理论教育 2023-10-03

《明代皇帝文书研究》的重要发现

《公牍学史》是全面论述我国古代公文写作的著作,全书共三十三万余字,但明代部分的论述,只有约2.1万字,而其中基本未涉及对明代皇帝文书形成、流转、皇帝文书机构以及相关制度的专门论述。但也没有形成皇帝文书研究的专门成果。但由于此书以中国历史文书作为整体研究对象,明代的皇帝文书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问题。
理论教育 2023-10-03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