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镜 5~14世纪中国雕塑

5~14世纪中国雕塑:南朝宋、齐、梁墓中的颠覆发现

张璜在《梁墓》中首次提到。灰色石灰石,受到严重损坏和侵蚀。这座石碑受到严重侵蚀,部分地方覆有苔藓。值得一提的是,梁代的一些皇室成员葬在河南省。这些小型兽雕可能造于南梁或北魏,与梁墓前的麒麟相似,只是稍小。佛首很尖,造型非常古朴,进一步表明壁龛和石窟开凿于梁代。南朝宋元嘉十四年。双手缺失,头部毁坏。这座石碑是我们已知的唯一一件标明确切年份的南朝石雕作品。
理论教育 2023-09-28

五代和北宋文化遗产: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

十官员和七动物雕像大小均相当于实物的两倍。守卫着宋仁宗陵墓,身穿长袍,衣纹为简单的线刻,胸前持一小雕像。位于宋仁宗陵墓神道左侧。神道两侧分别立着一些石兽和二石人,大部分均已损坏。可能雕刻于宋朝,不会更早。第一尊造像头部缺失,为舞蹈姿势;第二尊造像正在演奏小鼓;其他造像手部均已缺失,原本可能手持乐器。地藏菩萨,一腿弯曲,一腿下垂,坐于莲座上,双手各持一宝珠。左右胁侍为道明和闵公,分别位于基座两侧。
理论教育 2023-09-28

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北周、隋唐时期的长安都城与邺城

北周的都城依然在长安,但是相比隋唐全盛时期,当时长安的规模还很小。邺城位于今河南北部,距直隶不远,曾是东魏和更久远的三国时期魏国的都城。隋文帝时期,旧的西都经过重新规划,规模扩大,面貌焕然一新,当时称为大兴城,并在城北建造了宏大的皇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一时期石窟寺雕塑和单件雕塑作品大量涌现,但其整体艺术水平并未降低,反而有所提升,其中一些堪称中国佛教雕塑中的佳作。
理论教育 2023-09-28

唐朝干漆造像和木雕图

公元618年—907年486陕西536陕西(铜像)542陕西571河南605山西631山东648直隶668唐朝的干漆造像和木雕图365 释迦牟尼佛。根据题记可知,这尊佛像是为唐太宗时的著名宰相马周制作的。结跏趺坐于双层莲座上,右手举起,结说法印。外衣搭于左肩,边缘盖住手臂。这一对造像材质和尺寸均相同。立于莲座上,左手持净瓶,右手举起,已残缺。身体微微弯曲,上身璎珞繁复,双肩与双臂帔巾飘拂。
理论教育 2023-09-28

喜龙仁的华交游考与中国雕塑

[6]喜龙仁很有可能是在她的介绍下认识张元济的。1922年3月3日,张元济致蔡元培书中曰: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美术教授Osvald Sirén云专程来华考察吾国美术,曾在英人俱乐部演讲中国图画,报纸极为称美不置。[7]喜龙仁在1922年3月5日就已经在北京了。[8]二喜龙仁与蔡元培蔡元培本人曾在欧洲留学,而且极其重视美术。2013年8月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喜龙仁英文传记也提到,喜龙仁曾经打算在安徽发掘古物,不过是在寿县而不是滁州。
理论教育 2023-09-28

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成果分析

西方学者对于中国初唐时期的了解远远超过之前的朝代。唐朝的艺术活动基本上是从唐太宗时期开始的。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唐高祖在位期间的雕塑。在和平时期,他的一大爱好是在皇宫附近的大藏书楼中学习,据说那里藏书多达20余万册。在慧立和彦悰所著的《三藏法师传》中,记录了玄奘抵达长安时隆重而盛大的欢迎仪式。[6]《历代名画记》记录的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中,还有几位需要提一下。
理论教育 2023-09-28

古拙时期:5~14世纪中国雕塑及其与维京艺术的联系

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分裂初期,即公元3世纪初到4世纪末,雕塑领域似乎没有什么重要活动,目前已知的可归入这一时期的作品寥寥无几。如前所述,这个时期几乎没有石像。这块浮雕显然是东汉末年到北魏时期的作品。壮丽的维京艺术同样蕴含着赋予雕塑生命力的理念,将中国这一时期的龙与三四百年后斯堪的纳维亚如尼石和木制家具上的龙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这一联系更加密切。
理论教育 2023-09-28

中国佛教艺术:印度与中亚的图像演化与创作

佛教艺术首次进入中国前,已经在印度和中亚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像。许多负责为这一新宗教制作偶像的中国艺术家,无疑对印度的图像只有一些肤浅的认识,对图像所依据的经文更是知之甚少。他们通常只是根据描述来刻画,而没有实际的范本,因此对佛教概念的呈现非常粗略,缺乏图像细节。这些图像传统因此变得鲜为人知,尽管他们创造出了很多雕塑,这些雕塑姿势自由却缺乏内涵,很难解释。
理论教育 2023-09-28

276山西、284陕西图166A和B,傅公祠藏品

公元535年—556年276山西284陕西图166 A和B.造像柱两面。佛龛下方有一香炉,香炉两侧各有一比丘一狮子,均为浅浮雕。傅公祠收藏,山西太原府。第二层有两个佛龛,龛内各有一菩萨坐像,坐像两侧各有一沙门一菩萨,均立于莲座上。来自西安府草堂寺。这块带有东魏年份的小石碑不大可能出自陕西,这张照片是为了替代另外一张陕西造像的照片,那张照片在运输途中丢失了。可能是观音或弥勒,立于莲座上,手持花瓶。
理论教育 2023-09-28

北朝·东魏雕塑:5~14世纪中国珍品

公元534年—550年288河南311山东和直隶图176 造像碑下部。尤金·迈耶女士收藏,华盛顿。小孩从母亲的衣袖中出现,母亲周围有六个侍女,还有另外五个女子在照顾她。两个女子在九个那伽王面前为佛洗浴。据我所知,这座塔是中国北方现存最古老的建筑遗迹。之前由早崎收藏,东京。查尔斯·维涅收藏,巴黎。这件浮雕和图194中的浮雕都来自河南北部彰德府南响堂石窟寺,可能都雕刻于东魏灭亡之后,但主像的类型和东魏时期相同。
理论教育 2023-09-28

生动展现了吴越和宋朝绘画式浮雕风格

当地人认为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南朝梁代,其他人则认为塔建于隋朝、唐朝或明朝。我们认为,它明显接近于公元10世纪浙江地区(即吴越)的建筑风格。在我看来,它们展现了流行于吴越以及宋朝时期的绘画式浮雕风格。一仆人为王子撑起伞,其余仆人手持扇子以及护卫杆。整体而言,这些附属的造像比修复过的罗汉像保存得更完好,价值更高,可能属于吴越时期。后壁中央的宽龛中有三尊大型造像,分别为阿弥陀佛及两旁的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理论教育 2023-09-28

隋朝早期中国雕塑:造像特点与艺术风格

造像丰满粗短,头部较大,几乎独立于内壁。头部破损,戴高冠,双手缺失。与前一尊组成一对。这两尊头像为隋朝早期风格。立于双层莲座上,右手抬起,持杨柳枝,左手所持物品已破损。双脚缺失,右手举起,持如意宝珠,左手同样举起,掌心向内。身穿长袍,胸饰璎珞,帔巾垂至举起的双臂,形成羽翼状尖角。右手残损,左手垂下,持叶形物品,这是观音菩萨的标志物。基座前面两侧各有一小人,头部破损,中间有一童子,托举一香炉。
理论教育 2023-09-28

辽代和金代: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雕塑

此种艺术类型在辽代中国北方地区十分典型。造像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明显是典型的辽代雕塑。我推测,这两尊菩萨像都不会早于金代初期。下裳垂至脚边和基座上。上身袒露,颈戴项圈,右肩披帔巾,垂于胸前。金代,木雕观音坐像流行于中国北方,数目众多。右手破损,长裙垂至脚边。高宝冠上装饰莲花和一尊小阿弥陀佛,身佩璎珞。木雕,有彩绘和镀金。膝上和颈部饰璎珞,肩头披帔巾。
理论教育 2023-09-28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