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传统建筑与村落

阿里传统建筑与村落的起源和发展

阿里地区的先民们自古以来就生存在这片古老的高原上,它的文明始于古象雄王国,这里的洞窟建筑是古象雄王国甚至更早期就已经有了的居住形式。迄今为止,阿里地区几乎所有的居民都住进了新建的藏式平顶房里,一些洞窟建筑被当做仓库和牲口圈使用,而大部分洞窟至今已经荒废了。自此,阿里地区的居民告别了居住了数千年的洞窟建筑。
理论教育 2023-08-23

阿里传统建筑与村落:塔波寺,喜马偕尔邦地区

喜马偕尔邦海拔较低,约2 700米,其境内湖泊众多,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综上所述,喜马偕尔邦斯必提地区的塔波寺,就是《古格普兰王国史》提及的与托林寺、科迦寺、玛那寺等同时期建造的塔波寺,与大译师、古格王室有着直接的关系。
理论教育 2023-08-23

阿里传统建筑与村落:揭秘围火而居的生活格局

笔者在古格王国遗址调研时发现,在一些居住洞窟内,窟顶的烟炱痕和排烟道的位置,都是火塘居中格局的有利证明,这也揭示早在数百年前的阿里藏人就存在着“围火而居”的生活习惯。在今天的阿里民居中,仍保留着这种“围火而居”的生活格局。图4-7“围火而居”的生活格局“围火而居”的生活方式从远古洪荒时代延续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洗礼,不仅仅是对能源的高度节约利用,现今已潜移默化成藏族生活传统的一部分。
理论教育 2023-08-23

喜马拉雅山脉区域概况与村落发展

图8-1喜马拉雅山脉区域示意图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人们在大大小小的山谷地带繁衍生息,发展成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不丹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至13世纪伊斯兰教盛行,拉达克地区受到穆斯林军队的侵略逐渐衰落,部分佛教徒被迫转信伊斯兰教。14世纪末,伊斯兰教传入该地区,苯教及佛教逐渐衰落,现巴尔蒂斯坦人主要信奉的宗教为伊斯兰教。吉尔吉特地区为贵霜帝国时的一处佛教中心。
理论教育 2023-08-23

村落布局形态及分类:带状型、片状型和综合型

按照村落建筑布局的大致形态,可以将村落的总体布局类型大致分为三类——带状型、片状型及综合型。片状型村落图7-13觉各落村布局 主要以孔雀河西侧支流为空间轴线的带状村落布局图7-14皮央村布局 以南北走向的道路形成轴线,民居于两侧布置,形成带状的村落布局片状型村落是指把寺庙等公共建筑或公共活动空间作为核心体,以一个或多个核心体为中心,采用集中布局的内向性村落。
理论教育 2023-08-23

阿里传统建筑与村落选址布局:向阳分布

④ 向阳分布由于阿里的南部一带属于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气候寒冷,作为居民住所的洞窟必须首先满足保暖的需要。洞窟群通常位于向阳的山坡或崖面上,这种选址可以使洞窟的门洞尽可能地朝向向阳的一面,使室内在白天的时候能最大程度地吸收太阳的热量,这样到了夜晚洞窟室内也会保持较高的温度。
理论教育 2023-08-23

传统建筑习俗与禁忌,包括五谷斗、上梁立柱、封顶仪式和乔迁康苏

在基址处摆放“五谷斗”,放置祭品、煨桑烟,向土地神和龙神请示将此基址赎为己用,并祈求人畜安康、风调雨顺。上梁立柱仪式藏语称“帕顿”。封顶仪式称“拖羌”,有时与竣工仪式一道举行。房屋将竣工时,要留出一小块屋顶先不填土,以备举行封顶。要请亲朋好友来此象征性地填土,表示参加了房屋的建造。乔迁之日要请喇嘛卜算选择吉日,乔迁仪式称“康苏”。
理论教育 2023-08-23

阿里传统建筑与村落,特点、形式和装饰

阿里地区佛塔的基本形式与八相塔相同,材料则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的土制成土坯砖,继而垒砌成塔,体现了地域特色。随着佛教在阿里地区的盛行,这样一处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地自然受到了佛教徒的关注。阿里佛塔特点土坯砖塔。阿里各地区的宗教遗址内发现的佛塔大都采用这种方式垒砌。阿里地区佛塔塔基多为方形、“亚”字形,塔基上装饰精美的雕刻,正面一般为海螺、狮子等吉祥图案,转角处一般雕刻一束忍冬草。
理论教育 2023-08-23

古格遗址的山顶暗道:代表性建筑与村落的探秘

开凿于山体内部的暗道无疑也是洞窟建筑的一种,它是人为地向山体中掏挖,从而形成的管状通道。这里笔者着重介绍保存完好、具有代表性的古格王国都城遗址中通往山顶的暗道。古格遗址中通往山顶的暗道是从山腰到达山顶王宫区域的必经之路,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理论教育 2023-08-23

古格遗址发现神秘藏尸洞

笔者调研时,在古格遗址北部河谷的断崖上还发现一处放尸体的藏尸洞,它位于古格城堡遗址下的那布沟河谷北部断崖的西壁上,洞口开在断崖的崖壁上,距离地面2.3米。图5-25藏尸洞藏尸洞为一个三室的洞窟,主室的南壁和西壁上各开有一个面积较小的侧室,室内散落着骨骼、破布、麻绳等杂物,洞内无烟炱,据说是古格王朝时期堆放俘虏尸体的洞窟,但至今没有考证。
理论教育 2023-08-23

阿里传统建筑与村落中的佛塔分类

苯教塔据说,苯教时西藏已有类似塔状的宗教性建筑,称为“神垒”,平面有方有圆,用土石垒砌。图6-92佛塔的八种类型涅槃塔。这类佛塔又可细分为两类:一是用整石雕砌的;一是用泥土黏合片石垒砌而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藏式佛塔不尽相同,但其基本构成是一致的,只是各部分的形状及尺寸稍有区别。塔基是塔的基础部分;塔身安放在塔基之上,是佛塔的主体部分;塔刹主要由象征修成正果的十三个阶段的十三天极与刹顶组成。
理论教育 2023-08-23

阿里洞窟建筑:传统与村落

房窑结合的民居兼有“夏室”和“冬室”,居民可根据需要轮换居住。房窑结合的民居,至今在托林、普兰地区的农村还在使用。崖壁上的一些洞窟,是崖前房屋塌毁后内部窑洞的残留,比较清楚地反映了房窑结合式民居的洞窟构造。图3-38房窑结合式民居外观实例10:这是托林一农民住宅,建筑坐北朝南,单层。洞窟前的建筑面宽2.5米,三间,进深3米,室内中间放有炉灶,系冬天起居之地。整个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是房窑结合式民居的典范。
理论教育 2023-08-23

喜马拉雅地区的区域联系与阿里传统建筑及村落的影响

喜马拉雅周边地区一直保持着经济、文化、宗教甚至政治等方面的联系,使得该区域各地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此可见,该区域内的一些国家在历史上与象雄或吐蕃有过政治上的归属关系,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政治联系。喜马拉雅各地区接受藏传佛教不同分支教派的教义以后,形成了不同的教派势力范围;反之,各地区又通过与阿里之间的政治、军事联系,使得阿里地区的一些寺庙教派发生了改变。
理论教育 2023-08-23

西藏发掘古代天珠,藏族文物考古成果

在阿里的另一处考古遗址曲踏墓地中发掘出一枚天珠,被藏族视为神圣之物的“天珠”首次在西藏西部考古发掘中出土。[8]《藏语简史》编写委员会.藏族简史[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90.[9]索朗旺堆.阿里地区文物志[M].成都: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10]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的考古成果综合了文物信息网、报刊的报道及专家点评。[11]索朗旺堆.阿里地区文物志[M].成都: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
理论教育 2023-08-23

洞窟群与周边建筑的互动

洞窟群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建筑互相融合,它们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总之,洞窟群与其他建筑的关系大致可归纳为房屋民居、佛教建筑、宫殿建筑、防御性建筑四类。体现洞窟群与其周围其他建筑关系的实例中,古格王国都城遗址最具代表性。笔者详细分析了这座遗址中的各类建筑,以发掘出洞窟群与周围其他建筑的关系。尤其是在札达县境内的几处洞窟群所在的城堡遗址中,洞窟群与防御性建筑连成一体的实例屡见不鲜。
理论教育 2023-08-23

波罗艺术:传统建筑与艺术特色

8世纪末至9世纪初,印度东部的孟加拉一带兴起的波罗王朝发展迅速,历代国王普遍信奉并积极推广佛教,这里的佛教艺术还逐渐扩展到了周边的西藏、尼泊尔以及东南亚各国。直至12世纪,波罗王朝被信奉伊斯兰教的色纳王朝所灭,佛教僧侣从印度本土躲避到尼泊尔、西藏等地,波罗王朝的佛教艺术亦被停止,转而由僧侣带至境外其他地方发展。波罗艺术风格的佛像身材修长,比例较好。
理论教育 2023-08-23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