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和声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和声学术进程:20世纪理论与实践研究

如何学习、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是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学术界持续探讨的问题,也是20世纪中国音乐作曲家始终努力的方向。可以说,萧友梅是中国音乐院系开设和声课程的第一人,也是编写高等音乐院系和声学教材的第一人。20世纪初,西方音乐研究的浪潮中,中国音乐事业的先驱们致力于和声教材的编写,并引入西方和声学理论,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
理论教育 2023-11-23

20世纪中国和声理论与实践研究-三个层面的分析

目前,我们的音乐分析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乐谱文本分析、音响文本分析和音乐意义分析。所有这些内容的分析,都是针对乐谱文本的。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现代音乐的创作发挥了重大影响,音响文本的分析已成为一个特别引人关注的方面。这三个层面虽然没有所谓的高下之分,但实际上确实存在难度、着力点和深度的不同。
理论教育 2023-11-23

通往和声技法的新道路:20世纪中国和声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由此可见,一方面“音响”的概念似乎取得了一定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和声技法向传统回归也是这一时期不可忽视的又一突出特征。因此也可以说,音响和声技术是以作曲家所期望的特定音响为目的的音高组织手段。例如,瓦尔特·基泽勒认为,和声技法是历史的“文化传承”的产物,“万物各有其时”。应该说,“回归”不只是音乐风格、技法等外在形式的回归,更是人类自身精神层面
理论教育 2023-11-23

20世纪中国和声理论与实践研究:格式塔和声的意义

格式塔将心物场和同型理论作为总纲,由此派生出若干亚原则,并称之为组织规律。通常,人们可能会认为旋律代表了格式塔的典型意义。实际上,和声可以创造格式塔效果。历代以来,不同民族、地区乃至非专业音乐制作者所使用的和声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
理论教育 2023-11-23

20世纪中国和声教学与创作取得重要成果

受西方民族音乐学、比较音乐学的影响,作为我国音乐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音乐研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果。在教学中,要将小学教育与战争相联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46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战时教育方案》规定,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要组织秧歌队、歌咏队、演唱队等来配合革命需要、战争需要,同时也要积极地与各地的文艺团体取得联系,同时展开工作。
理论教育 2023-11-23

20世纪中国和声理论与实践研究:勋伯格作品的音程化和弦变革

如勋伯格的作品第11号第3首的“自由无调性”中,音群主要靠大七度和它的各种不同的、与传统相悖逆的内涵音程来驱动。综观和弦发展史,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和弦的结构从开始的音程化和弦、三和弦到高叠置和弦,这是不协和因素的“不计量”使用,是一种数量上的积累。从哲学角度看,量的积累最终必然导致质的变化。在20世纪的和声技法上,人们总是追求某种“不同”,寻求在古典和声里没有的、与古典相悖的声音。
理论教育 2023-11-23

中国和声:20世纪理论与实践研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经历了艰辛的斗争之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也迈进了新的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音乐事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论是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还是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出版,均得以蓬勃发展。然而,中国音乐发展的道路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此期间,中国传统音乐已经逐步走向世界,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理论教育 2023-11-23

中国传统和声结构的成因与未来发展

而我国的传统和声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发展过程,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而规范的和声体系,但是在大批音乐家不断的继承和创新中,中国传统和声已经获得了逐步的发展。因此,中国传统和声的结构成因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经过世代相传的演奏、演唱,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在声部纵向结合及横向运动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为中国传统和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相同或相似之处是我国传统和声发展最直接的参考。
理论教育 2023-11-23

20世纪中国和声理论与实践研究:杨通八的创新成果

在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中,和声分析体系的教学思路因为其兼容性与并蓄性的特点,成为当今国际上具有主流意识的教学思路之一。除辟斯顿的《和声学》外,雷曼的《和声分析》也是这类教学体系中有代表性的著作。在相关教程上,杨通八编著的《初级和声教程》、《和声分析教程》是在这方面最有意义的成果,它是由中国学者自行设计的、系统化的、最早的和声分析教程。
理论教育 2023-11-23

苏联和声教学对中国的影响

斯波索宾-霍洛波夫分支的形成来自苏联早期的和声教材编写。这本教程受柴可夫斯基和声教学学派的影响很大,而苏联和声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入门门槛非常低,因为采用了更为简单的入门方式——从正三和弦入手。而塔拉奴欣科-米亚斯也多夫分支则是直接继承了柴可夫斯基的和声教学思想。
理论教育 2023-11-23

20世纪中国和声理论与实践的西方现代影响

西方现代和声与传统和声的这场矛盾和冲突几乎指向全部的音乐观念,冲击着从音响材料到表现思维的整个音乐大厦。“新潮音乐”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创作的影响是深刻、深远而广泛的。其次,使中国音乐界对于中国音乐创作民族化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对于中国来说,注重借鉴西方现代和声理论与作曲技法来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才是应有之义。
理论教育 2023-11-23

20世纪中国和声的技法研究

在20世纪,人们的科学观和世界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将20世纪和声发生的重大革新置于人类总体知识的框架中来观察、分析,许多迷惑和不解就会烟消云散,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元化的。勋伯格曾经指出,和声的发展史就是不协和音响发展的历史。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将20世纪和声的发展简单地概括为两点:第一,20世纪的和声技法是不协和音响与协和音响斗争的结果;第二,20世纪和声是不协和音响寻求合理的逻辑性存在的发展过程。
理论教育 2023-11-23

中国和声的概念及与西方和声的不同

但问题不仅在于此,和声的发生、和声意义的彰显恐怕也有主观心理方面的作用。迄今为止,我国音乐学术界还没有对中国和声做出精确而具体的定义。其二,尽管中国和声中有由欧洲大、小调和声系统组成的现象,但它与欧洲和声不同。正是由于这些相似性,中国音乐家才能找到融合中西和声的界面,将中国特色的和声与西方的大、小调和声融为一体,赋予了西方大、小调和声以中国音乐的特质。
理论教育 2023-11-23

世纪中国和声理论研究:泛调性与调中心

形形色色、精彩纷呈的新的调性观念,后人统称其为“泛调性”。泛调性的实质是在打破传统观念与不加入无调性行列的前提下,极端地强调以非传统的任何方式均可建立在某区域内的调中心。斯克里亚宾的调性观念可总结为:全曲的终止和弦即乐曲的主和弦;段落中的“关键和弦”即该段落的主和弦;某复杂和弦的根音即全曲或某段落的调中心。
理论教育 2023-11-23

20世纪中国和声理论与实践研究及其珍贵成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这些整理和再创作行为得到了爱好歌曲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和喜爱,也得到了音乐专业院校的认可。这些歌曲在中国声乐艺术宝库中占有独特且珍贵的地位,到目前为止仍旧是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科书上的内容,是各种音乐会中经常演唱的曲目。这一时期,群众歌曲的创作是与当时中国人民高涨的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分不开的。
理论教育 2023-11-23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