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研究

楚歌研究:三弦歌伴舞

与先秦楚歌“弦歌之”的特点区别最大的一点,就是汉代楚歌演唱时常常是楚舞相伴。但在正式场合下,如祭祀、庆典等正规仪式上,歌伴舞则经过了认真的准备与排练。这种为祭祀、庆典仪式所表演的“歌伴舞”当然与个人情感抒发的楚歌楚舞之场景与氛围有着绝然的不同。由于汉代楚歌的伴舞在大多数特定情景之下即兴歌舞,因此他们真实情感的迸发,使他们的演唱与舞蹈并无约束,而成为情绪或情感的自然释放。
理论教育 2023-11-18

楚歌研究:巫音、丧歌与汉代审美

论汉代楚歌“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不能离开楚地流行的巫音与丧葬之歌而谈。[138]因此,楚人“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不仅与楚人悲壮的奋斗历程有关,与屈原、宋玉等人因个人的不幸人生经历而著楚辞有关,同时也与楚地之巫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142]汉代楚歌“悲怨”的审美特性亦与这种丧葬之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司马迁、王褒、枚乘等人是倡导“以悲为美”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观点代表了汉代“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
理论教育 2023-11-18

西曲与吴歌对比:楚歌研究结论

西曲与吴歌相比较,虽然同样写“情”,二者甚有差异。西曲中大多是平民中从事纺织、采莲、采桑、拔蒲等各种农事活动的女子。所以刘大杰先生指出:“吴歌艳丽而柔弱,西曲浪漫而热烈。其内容虽同为男女恋爱的描写,其风格、情调俱有不同……(西曲)没有吴歌中那种特有的娇羞细腻的情态。大概歌唱起来,在音调方面,也必有这种差别。”[48]两位先生的评说,基本上比较全面地说明了西曲与吴歌的差异。
理论教育 2023-11-18

楚歌研究:祭祀仪典之用

祭祀是人类向神灵或祖先致敬和献礼而求福消灾的一种传统礼俗仪式。殷周祭祀制度对汉唐郊庙仪式具有很大影响,汉唐南郊祀天、北郊祭地、宗庙享人祖的仪式活动直接源于殷周祭祀制度。由于中国古代没有至上神的崇拜体系,国民的信仰实践方式,以天子作为国家神圣的信仰对象,而皇室及其权力代表,就是民族信仰的最大祭司,把持了国民的基本信仰。
理论教育 2023-11-18

楚歌研究:琴的审美特性与文学情调

有的虽然是当时没有用琴来伴奏的“徒歌”,但后来也收入琴曲,如《麦秀歌》又名《伤殷操》而为后来的《琴集》所收录,楚歌《阳春》《白雪》后来改为琴曲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我国的经典琴曲,都说明琴的音乐特性与楚歌的文学情调有着的特殊的艺术关联。[177]先秦楚歌多用琴来伴奏的原因之一是古琴个性化的音色与楚歌悲凉哀怨的情调相吻合。据文献所载,琴、瑟在楚国最为流行。
理论教育 2023-11-18

汉代楚歌,与先秦楚歌延续相承,多样化形式展现

汉代楚歌,除了其中部分用于祭祀的乐歌外,其基本形式仍然直承先秦楚歌。它是流行于汉代的一种即兴而歌,以杂言体式为主的歌诗体裁。[6]事实上,汉代楚歌既有徒歌,也有伴舞之歌,或有乐器伴奏而歌等艺术表现形式。前贤时俊论汉代诗歌,大多以为文人五言诗为汉代诗歌最高成就。
理论教育 2023-11-18

楚歌研究:避免误读的突破

可以说楚歌是严守了“歌永情”的诗歌创作原则。与《诗经》相比,它避免了在“实用”过程中被“有意误读”的命运。由于《诗》不再是作为可感受的审美对象,而是作为“实用”的工具,于是,出现了大量主观“有意误读”现象。然而,楚歌没有遭遇到这样的命运,它随着楚人的势力所及,逐渐浸透于整个江淮流域和黄河流域的部分地区,甚至远及燕赵。
理论教育 2023-11-18

楚歌研究:先秦楚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楚歌”,从字面上看是一个地域文化概念,从最初的产生也确是如此,它滥觞于楚地远古时代的《弹歌》,但它的孕育期并非只限于楚地,自远古口耳相传的《弹歌》始,经过唐尧虞舜,然后到夏禹之妻涂山氏所作《候人歌》,正式确定为具有荆楚文化鲜明特征的“南音”,也只是楚歌的雏形。那么,楚简《诗传》的发现更证明了战国中期楚国传授《诗经》的事实。因此,研究先秦楚歌,必先探寻它产生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理论教育 2023-11-18

楚歌在统治者的倡导下成为情感和政治工具

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好尚为楚歌的流行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楚歌得到汉代最高统治者的喜好与眷念,无形之中形成了王公贵族、文臣武将以及士人文人群体对楚歌的青睐。总之,统治者的好尚为楚歌的流行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加上诸多文人的参与,导致的结果是:楚歌既成了一种情感抒发的工具,又成了一种政治工具。
理论教育 2023-11-18

楚歌研究:哲学观念的诗意表达

反映出庄子以独特的方式对待死亡的态度,他认为,人之死,就是反归自然,所以生与死齐一。庄子的齐生死和归根的观念认为,人生的意义是被动的,因此要安时处顺。正如本章第三节所言,这些作品既是诗歌,又是哲学,是饱含诗意的哲学。这些楚歌赋予道家社会与人生观念一种诗意的表达。
理论教育 2023-11-18

揭秘江汉地区独特的人文与地理环境

[73]西曲歌发端于荆州,咏唱江陵之情事,是与荆州独特的人文、地理、经济条件分不开的。[77]正表明襄阳之特殊的人文地理位置。正是这种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才具有了自刘表至梁文帝其间形成荆州学派的条件。[82]我们仅从刘诞作《襄阳乐》的具体情况,即可明了襄阳之所以成为西曲歌的昌盛地之一,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深有关系。[83]独特的人文环境与地理环境,使荆楚文化具有发散性与交融性。
理论教育 2023-11-18

西曲歌与《采莲曲》《采菱曲》的楚歌研究

《采莲曲》与《采菱曲》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且流传广泛的民歌。[142]《乐府诗集》卷二十六《江南》解题说:梁武帝作《江南弄》以代西曲,有《采莲》《采菱》,盖出于此。由此可见,《江南弄》《江南曲》《采莲曲》《采菱曲》皆为西曲歌中的改编之作,也就是说上述作品为西曲衍生之作。至宋,采莲曲进一步发展成为宫廷大型歌舞曲。
理论教育 2023-11-18

西曲歌繁荣的审美导向与文学思潮

南朝时期出现要求“新变”的文学思潮,也是西曲歌繁荣的一项重要因素。所谓“新变”,就是要求当时的文学有革新与变化。虽然是对俗乐的欣赏与赞扬,将其“新变”的审美观表露无遗。陶渊明的《闲情赋》、江淹的《丽色赋》、沈约的《丽人赋》、徐陵的《鸳鸯赋》、庾信的《荡子赋》等等,绮语闲情,轻艳流荡,都是这一时代“新变”文学思潮催生的文学作品,西曲歌不过是民间新声罢了。
理论教育 2023-11-18

楚歌研究:保存方式与文学模式

先秦楚歌独特的文学模式的形成是由其保存形式所决定的。它是一种现存古代音乐文学作品中难得的一种艺术模式。由此可见,楚歌与《诗经》有着同样的社会功能,因为都遵循着相同的诗歌文化传统,虽然它们所生成的文学模式差别甚大。
理论教育 2023-11-18

楚歌研究:二与七言诗的关系

七言诗的形成过程与五言诗大体相当。从以上的例子来看,汉朝之前已具备了七言诗体形成的必要条件,只是人们还停留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运用七言来写作罢了。那么,七言诗在形成的过程中,汉代楚歌也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用。[168]汉代楚歌与七言诗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垓下歌》《大风歌》,直至张衡《四愁诗》《南都赋歌》即可证明其密切关系与衍生过程。
理论教育 2023-11-18

楚歌研究指南-楚歌研究

汉代楚歌最能感动激发人意的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悲怨之情的这类作品。其次是感发生命短暂、人生遭际悲苦的楚歌。前人抒写这类情感的作品非常多,而在楚歌中这类作品则很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汉武帝的《秋风辞》。见秋风起而有人生短暂之感伤,可谓情真意切,如果联系汉武帝创作的其他楚歌来看,展示出一代帝王丰富的内心世界足以让我们心生感动。
理论教育 2023-11-18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