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纪念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立20周年

循环经济:解决发展与环境矛盾

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最佳发展模式。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理论教育 2023-10-17

指标标准化: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在指标综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即统一量纲。对于成本型指标,即指标值越大,其离全面小康水平反而越远的指标,如单位GDP能耗等,则需在标准化后以1 减之。表1全面小康指标标准化表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②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建设指标(试行),www.zhb.gov.cn。⑤ 表示指标经过了城乡加权综合。
理论教育 2023-10-17

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现状

中国第5 次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59 万km2,森林蓄积量1126700万m3。造成森林可采资源锐减的主要原因是过量采伐,不仅导致了森林资源危机和林区经济状况恶化,更为严重的是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环境灾害等对森林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压力:中国的森林资源面临许多生态环境问题,诸如植被破坏、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尘暴危害等。
理论教育 2023-10-17

资源和投资环境约束下的新兴城市增长动力模式

根据Malthus的模式式,提出以下的资源约束下的新兴城市劳动力(人口)增长模型:式中:Nm 为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该新兴城市(区域)所能承载或政府所规划的最大劳动力数;q 为劳动力的自然(人口)增长率;(s-)为该区域单位投资资本所能吸收的劳动力与外部平均单位投资资本所能吸收的劳动力的差;(w-)为该区域工资与外部平均工资的差异;c 为政府宏观控制劳动力增长修正系数;C为新兴城市(区域)劳动力的实际增长率。
理论教育 2023-10-17

中国现代城市化趋势及约束条件

表1现代化约束条件下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上述模型表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214。这充分说明,未来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将受到来自能源和资源供需的严重制约。
理论教育 2023-10-17

中国自然资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3项指标体系

与此相关的,则有大量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2~9]。根据全面小康的基本内涵,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结合现代化建设、生态省(市)建设目标[7,10],参考中上发展水平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本着指标的可比性、动态性、可量化以及指标间的相对独立性原则,选择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资源环境3个基本(一级)指标的包括人均GDP 等在内的13 项指标,构成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理论教育 2023-10-17

中国水资源环境状况信息及影响分析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历年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2年我国七大水系的重点监测断面中Ⅳ类和劣于Ⅳ类的比例由1993年的48%上升到70.9%,可以作为饮用水水源的Ⅲ类及优于Ⅲ类的重点监测断面由1993年的52%下降到29.1%。2002年七大水系的国家重点监测断面中(见图2),中国北方的海河、辽河、黄河及淮河水系Ⅳ类和劣于Ⅳ类的水体分别占83.9%、82.1%、77.5%及72.2%,这种环境状况加剧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势。湖泊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严重退化。
理论教育 2023-10-17

中国自然资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现状

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的概念渊源已久。这些2000 多年前的法律,清晰地体现了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思想。这一原则在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得到了公认。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了深入的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题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理论教育 2023-10-17

中国自然资源流动研究拓展:实现全面小康

自然资源流动的研究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开展:一是资源在国家、地区之间分配,利用的动态过程研究。通过研究自然资源流动的产生、发展和流动现状,可以揭示资源流动的内在规律,利于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单种自然资源、综合自然资源流动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对自然资源流动理论框架和体系的构建。可见,自然资源流动研究包含丰富的研究内涵,尚有许多内容有待研究和探讨。
理论教育 2023-10-17

中国水电能源潜力与小康社会

目前世界各国迫于环保的压力,竞相发展清洁的电力能源。我国电力能源,特别是水电能源随着一大批大型水利枢纽,如三峡等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有望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电能源的潜力,提升我国小康社会的二次能源保证[11]。伴随公民环境意识的提高以及环境问题国际化趋势,能源供给来自环境要求的压力与日俱增。
理论教育 2023-10-17

中国自然资源供需差异实际情况

以上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在现代化和低速城市化约束条件下,中国主要能源和资源的短缺矛盾。也就是说,未来中国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无论在人均量还是总量上都将维持较高的速度增长。至2020年以后,随着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的增加以及科技进步因素和资源替代的作用,未来中国资源消耗强度将有所下降,矛盾会有所缓和,但资源供需缺口依然存在。
理论教育 2023-10-17

循环经济: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的理想方法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实行循环经济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益处:第一,实行循环经济有利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第二,实行循环经济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放。德国推行循环经济的结果,在使GDP增长两倍多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减少了近75%。在循环经济社会里,“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在许多国家,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已成为重要产业。
理论教育 2023-10-17

新兴城市发展: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为了说明资源承载力对新兴城市(区域)增长的影响,我们分别取资源承载力系数Nm=0.8和Nm=0.5,而其余的参数和初始条件相同,即参数都取a=b=0.2,d=3%,C=5%,e=0.5,-r=1%,而初始条件都取N0=0.1(百万),K0=0.1。图1中取区域劳动力的年增长率为5%,这对应于新兴城市或开发区域的成长过程。由此可见,区域资源承载力不仅对区域的人口(劳动力)影响重大,而且对区域的资本(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图1资源承载力对新兴城市(区域)增长的影响Nm=0.8;Nm=0.5
理论教育 2023-10-17

资源流动研究方法:投入—产出表、工业代谢和生命周期评价

资源流动研究目前最常见的方法是用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工业代谢认为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就是一个将原料、能源和劳动力转化为产品和废物的代谢过程[4],所以产业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再生者和外部环境组成,通过“供给链网”分析系统的结构变化、模拟产业流,研究产业系统的代谢机理和控制方法。还有一个主要的方法是生命周期评价[5]。LCA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定义目标和确定范围,清查分析,影响评价,改善评价。
理论教育 2023-10-17

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和演变趋势分析

信息化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资源仍然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化与工业化密切结合,共同推动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世界各国或地区城市化的总趋势、总方向大体一致,但具体实现城市化的道路多种多样,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从总的来看,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基本上遵循了上述不同的发展模式,资源因素自始至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理论教育 2023-10-17

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条件下资源供需趋势

由此可知,未来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必将受到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资源供需矛盾的制约。但是,在这种双重制约条件下,中国资源供需和状况及其缺口究竟如何,需要进行定量的分析和研究。表5城市化和现代化约束条件下中国主要资源的供需缺口
理论教育 2023-10-17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