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危机与环境安全

欧盟环境政策:环境危机与可持续发展

欧盟环境政策是欧盟机构就环境事务所决定采取的具有政策形式和政策效力的方法和措施的总称。近年来,欧盟对应环境保护的要求,将上述四原则与其他领域政策相统合为重点,在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追求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第六次环境行动计划规定了欧盟的环境战略方向,以及要达成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具体措施。在这一方面,欧盟主要通过联盟理事会立法,以环境指令的形式使环境目标具体化。
理论教育 2023-11-20

我国环境诉讼的现状及不足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42条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时效的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计算。可见,我国环境侵害诉讼时效比普通诉讼时效长一年。环境侵害过程的复杂性、损害后果的渐进性和潜伏性使得即使适用20年的最长诉讼时效,有时依然不能充分保护受害者的环境利益。
理论教育 2023-11-20

环境危机与环境安全现状

从环境危机的发生机制来看,环境危机是由人和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展开和形成的各种因素相互关联而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有人类的观念、人类的本性、工业化文明、现代科学技术以及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等。对人类本性与生态环境危机的关系分析,还应看到人类的另一本性,即人类的智性或智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今天地球上的这种生态与环境现状,就是人类的欲求与智能结合而谋划的结果。
理论教育 2023-11-20

市场导向模式:环境治理的成果

新治理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提供公共服务时对工商部门和公私伙伴关系的依赖,在手段上,利用契约与市场。契约与合同被新治理模式作为主要治理机制,该治理机制的核心是对竞争力的引入。市场化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主张。通过外部市场化可节制效率低下的官僚体制,转化为具有弹性和市场导向的新治理模式。新治理模式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善治。可以说,市场化手段的运用,为环境治理带来生机与活力。
理论教育 2023-11-20

我国环境政策改革:发展不平衡,需要重新选择

我国现行的环境政策也包括了国家管制、经济手段和志愿者行动三种工具,但三种工具的发展和运用极不平衡。在环境政策模式上需要重新作出选择。[5]蔡守秋:《欧盟环境政策法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第53页。
理论教育 2023-11-20

环境治理的基本要素与环境危机及安全

环境治理有赖于政府干预、市场机制调节以及NGO参与的有机结合,在政府和公民社会、私人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环境治理强调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注重信息交流和分权决策,其基本要素有法治、责任性、透明性、参与权、财产权、市场手段等。事实上,环境治理的过程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表示国家与社会,或者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好合作。只有确立合理的环境产权制度,环境治理模式才能达成。
理论教育 2023-11-20

我国环境治理的结构性缺欠与环境危机与安全

我国环境NGO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环境NGO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薄弱。环境NGO要想获得法律承认的资格并合法开展活动,须首先在民政部门登记。而登记的前提是NGO成立须经业务主管部门同意。问题是环境NGO往往很难确定其业务主管部门,经常遭受管理上的互相推诿。因此,如何在开放条件下防止国内环境的恶化,也是我国环境治理面临的新难题。
理论教育 2023-11-20

建立循环经济法制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法制是由循环经济基本法和若干单行法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单行法则是对基本法的落实和细化,通过对相关领域进行循环经济立法,使循环经济这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得到切实实现,最终形成一个以基本法为核心、各单行法具体落实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在环境资源因素进入经济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必然会对支持转变、建设循环经济的制度条件提出新的要求。
理论教育 2023-11-20

环境刑法功能研究的必要性及环境危机与安全

在行政手段和民事手段对重大利益干预无效的情况下,需要刑法对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行为做出严厉的刑事制裁。[19]以上说明,环境刑法具有相当大的作用,理论上,环境刑法的功能具有开拓潜力的空间。在确认传统刑法功能的基础上,至少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环境刑法的环境秩序维护功能,保护法益功能,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预防功能,彰显新的伦理价值功能等。
理论教育 2023-11-20

强制命令型环境治理:环境安全解决方案

所谓强制命令型环境治理模式,是基于环境危机缘于市场机制失败的认识,转而依靠国家力量,通过行政命令和法律强制,试图化解环境问题与环境危机的政府主导治理方式。需要指出,强制命令型环境治理的典型特征就是过多地采取硬性规定直接对企业排污进行干预,通过制定统一的环境标准实现管制目标,不考虑企业在污染治理成本与收益方面的差异,采取“一刀切”模式,过于僵化,缺乏经济刺激。
理论教育 2023-11-20

我国环境治理的结构改革对环境危机与安全产生成果

应当承认,我国环境治理结构存在不少问题,这也是我国目前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说,凡是在技术和制度上能明晰产权的资源,要对其进行明晰的排他性产权界定,避免外部性引发环境问题。司法是保障环境治理顺利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因私人物品不存在“外部性”,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最有效配置。今后如何改进成为完善环境治理结构的关键。
理论教育 2023-11-20

生态人文主义:环境危机与安全

另外,生态人文主义是脱胎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新型人文主义,其不否定工业化,不倡导非理性。因此,生态人文主义并不是一个学科体系,而是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或者方法。生态主义者指出,人文主义当中存在着根本性的悖论。和解论者强调,生态主义的矛头并不是指向人文主义的整体,而仅仅是针对其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人文主义将人类共同的、长远的和整体的利益置于首要地位的同时,还考虑兼顾非人存在物乃至外部生态环境整体的利益。
理论教育 2023-11-20

环境危机与安全:各生态主义流派观点

继罗尔斯顿之后,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生态主义蓬勃发展。美国学者罗伯特所著的《生态人文主义》一书中论述了解决人道主义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指出科学技术必须负责任的使用。需要看到,在各种生态中心主义流派中,生态人文主义已悄然兴起。
理论教育 2023-11-20

循环经济法制的生态安全价值

循环经济法制的价值趋向,还有效率的背后是不以生态价值作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并且保护资源总量和质量控制在“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的限度之内,实现经济、自然、社会“三赢价值”,即生态安全价值。当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质量或数量出现异常时,则表明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处于生态不安全状态。
理论教育 2023-11-20

环境危机与安全:确立现代新型环境伦理

对此,作为一种新兴思潮,环境伦理学的诞生为环境时代人类反思、建构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有益视角。[12]现代新型环境伦理是人的类本质的真正彰显。现代新型环境伦理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依据。现代新型环境伦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精神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依据。因此,现代新型环境伦理源于道德主体觉悟于人与自然失序之际,由此导致了伦理机制的形成。
理论教育 2023-11-20

环境刑法保护的环境法益及其意义

环境法益是环境法律所保护的人们对于环境所享有的利益,是指对人们具有一定意义的公共环境利益,属于超个人法益,其实质是环境生态利益。在环境时代,环境刑法的法益应是环境刑法规范所保护而为环境犯罪所侵害的人们共同享有的生态利益,即环境法益。环境法益是一种新型的法益,是与社会环境公共利益的形成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环境法益与传统的人身、财产法益具有密切关系。
理论教育 2023-11-20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