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光如何照亮文明 中国早期天文学与文明若干专题研究

陶寺与王城岗日影的重新计算与讨论

在《“日影千里差一寸”观念起源新解》一文写作过程中,赵永恒为我们重新计算了陶寺、王城岗等地的一系列日影数据,包括多个年代二分二至前后正午太阳上边沿、日心和下边沿的日影长度。陶寺出土圭尺的大墓还出土有一块带小孔的玉戚,推测是用于确定日影前端的景符,据此,则陶寺文化测定的影长当为太阳的本影,即太阳上边沿的影长。
理论教育 2023-10-12

中国早期天文学与文明研究:五星观测与五行学说揭示文明之光

有一种观点认为五行说起源于中国古代对五星的观测。于是,以五星之运行为基础之占星说,即五星之说,一转变而便成五行说者,当不待言矣。班氏认为,《竹书纪年》中的五星聚以及所有文献中关于赤乌的记载,都是指公元前1059年5月底发生的五星聚会,这次五星聚是一次非常罕见的天象,在西安所在的纬度至少14天的时间里,日落后一小时左右可以看得很清楚,在五大行星相距最近的5月28日,五星都集中在赤经30分、赤纬3度的区域内。
理论教育 2023-10-12

28000—26000里:天空之光照亮中国文明

同样的1里=250米的长度即符合大禹的五服中的“荒服”范围,也符合大地东西28000里、南北26000里的欧亚大陆范围,就是说,即使除去1里=250米这个前提,东西28000里、南北26000里的“四海内地”范围与大禹五服的范围在真实的大地上是符合正确的比例关系的。大禹的“五服”也是实际测量出来的,从王城岗东面到海、西面到流沙的距离正好符合当时的2500里。
理论教育 2023-10-12

三星堆铜人对早期天文学与文明的启示

图8-3三星堆铜人促使笔者最初想到牙璋为观测北极星高度的仪器的是三星堆出土的一个小型青铜人像。牙璋的来源有多种,或为采集,或出土于墓葬中,或出土于遗址地层中,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最多,从牙璋的出土情况无法判断其使用方法。(此外,三星堆一边璋上的图案中绘有牙璋,牙璋也是凹刃向上,已有很多学者对此边璋的图案给予各种各样的解释,如王永波就将其作为牙璋是拜日道具的一个证据。
理论教育 2023-10-12

大汶口刻画符号文字:中国早期天文学与文明研究

在大汶口文化中,发现了多种刻画符号,因为这些符号可能与文字的起源有关,所以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其中最先出于山东莒县陵阳河和大朱家村的约5000年前的一种刻画符号文字可能与天文观测有关,受到了最多的重视。这个符号基本有两种写法:图2-1大汶口刻画符号文字第一种图2-1较第二种图2-1下面多出一个山形图案。在如此大型的陶器上刻画这种符号,无疑具有某种特定的含义。多数研究者认为这一刻画符号是早期文字。
理论教育 2023-10-12

《尚书·尧典》研究:揭示天空之光照亮文明

《尚书·尧典》中关于四仲中星的记载,是中国古文献中记载的最早的天文学活动,这一段文字记述为: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近代的研究应该从19世纪中叶算起,从那时开始,对《尚书·尧典》四仲中星的研究是用现代科学方法展开的。这段时期对《尧典》研究的重点在于确定四仲中星的观测年代。
理论教育 2023-10-12

中国早期天文学与文明的相关研究:天圆地方的记载和解释

但是另一方面,天文学著作中记载的“天圆地方”都过于简略,很难判断其是否指天地的形状。这两种检索结果显示的文献种类相近,下面仅列出“天圆而地方”的34条检索结果。事实上,汉代之后浑天说逐渐取代了盖天说,后世儒家学者引用古文献中的“天圆地方”之语很难再将其解释成是天地的形状了,他们也并未将其解释成这是古代早期对于天地形状的认识。
理论教育 2023-10-12

中国天文学史中的谜题之二:日影相差千里因何一寸?

“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观念在中国天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何承天以所得数据与阳城比较,发现千里差一寸之说与当时的实际距离存在巨大差距。按照当时的认识,金陵到洛阳的距离南北略当千里,但夏至影长却差到4寸,由此推之,“则二百五十里而影差一寸也。”本章是在之前与何驽研究员合作的《“日影千里差一寸”观念起源新解》的基础上改写的。
理论教育 2023-10-12

陶寺与王城岗的考古学联系

从考古学文化上说,陶寺文化是龙山时代晚期的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于晋南临汾盆地,陶寺城址是陶寺文化的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许多学者认为陶寺城址为尧都平阳或尧舜并都之。王城岗城址是王湾三期文化偏早阶段的中心城址。王城岗先建有小城,面积约1万平方米;后建大城,面积约34.9万平方米。登封告成王城岗纬度较陶寺偏南约1°29',夏至影长较陶寺短是必然的。
理论教育 2023-10-12

天空之光照亮中国文明

大汶口文化的符号既是对日出山头的描绘,也是太昊或少昊本人之名和其部族的族徽,它反映的是太昊或少昊这个部族通过观测日出方位确定季节的天文观测传统。即肖家屋脊这类符号较大汶口文化略晚。大汶口文化的刻画符号也见于石家河文化,也许正是这种交融留下的痕迹。[12]李学勤:《论新出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文物》1987年第12期,第75-80页。
理论教育 2023-10-12

中国早期天文学与文明专题研究成果

古人测量的具体方法,其实第六章已有所涉及,就是步测法,其证据是文献中关于太章竖亥步四极的记载。汉代以前到汉代的文献中关于太章和竖亥步四极的记载,除前引《淮南子·墬形训》之外,还有《吴越春秋》和《山海经》。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理论教育 2023-10-12

中国早期天文学研究:2003年之前的研究成果

用天文考古学方法研究天文学起源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随着与天文有关的考古新发现的出现,这方面的研究迅速增多起来。对考古遗址从天文学的角度进行解读,比较早的两项研究:一是杜升云对莒县陵阳河遗址的研究;一是卢央、邵望平对六处新石器遗址的研究。直到2003年,天文考古学方面讨论的早期考古学遗存和遗物,主要有濮阳西水坡45号墓龙虎图像、辽宁红山文化的祭坛、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各种八角星纹符号、甲骨文中的天文记载等。
理论教育 2023-10-12

天圆地方观念在考古遗址中的判定

考古遗物中被认为与天圆地方观念有关的最重要的器物是玉琮,此认识源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除了特殊的器物,近年考古学家开始从特殊考古遗迹中判读古人的宇宙观,逐渐提出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些特殊遗址反映了盖天说的观念,其中包含了天圆地方思想。最早被认定与天圆地方观有关的史前遗迹当属东山嘴遗迹。认为“圜丘与方丘分别为圜形和方形的祭坛,象征天圆地方。”
理论教育 2023-10-12

陶寺观象台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中国早期天文学与文明

陶寺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60]陶寺观象台E2—E12都能用于观测日出,把一年的时间划分成20个节气,何驽对这20个节气在陶寺文化中的含义作了详细的研究,认为其中有气候节令、宗教节日、四时祭、农时节令,并给出了20节气图。笔者也有几篇相关文章,《从大汶口符号文字和陶寺观象台探寻中国天文学起源的传说时代》[66]结合古文献对于早期天文观测的零散记载与考古发现,探讨早期天文观测的方法、特征和可能的传播。
理论教育 2023-10-12

回到公元4017年,天空之光照亮中国早期文明

2000年后的公元4017年,那时的历史学家在20世纪的古籍和其他信息载体中发现大量有关“年”的记载,他们该如何解读这些材料?[30]公元4017年的历史学家总结上述3种文献记载的一致之处:“年”是一种怪兽,居住在海底,除夕出来伤害人和动物,最后一个白发老人用爆竹和红色吓退了“年”,从此以后就有了“过年”。再来看看,公元4017年的历史学家还有没有发现其他文献?
理论教育 2023-10-12

公元前4000年大火星昏见及时间分析

表3-2公元前4000年大火星昏见情况也就是说,大火星昏见应该在4月3—4月6日之间,4月7日惊蛰,也就是惊蛰之前几日。图3-12城头山遗址公元前4000年9月17日19:55分西方星象将上面几种情况列如下表3-3。表3-3公元前4000年大火星昏伏情况因此,大火星昏伏发生在9月17—20日之间。
理论教育 2023-10-12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