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研究

小流域综治研究: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包括产权激励、补偿激励、扶持政策激励、荣誉激励等多种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的多主体参与、多元化投入和多种效益的实现。1992年山西省吕梁地区率先进行了拍卖“四荒”的制度创新,随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山西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对民营水土保持大户进行择优扶持。
理论教育 2023-10-11

小流域综合治理:概念与模式

治理,亦被译作施政或治道等,是一个涉及社会调控的重要概念。[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其1997年政策文件[3]中确定治理是指“行使经济、政治和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各级的事务。治理包括一些机制、过程和机构,使公民和群体能够借以表达他们的利益、行使他们的法律权利、履行他们的义务和调解他们之间的分歧”。
理论教育 2023-10-11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研究成果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两个优先领域,一是加大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尤其是通过项目和资金形式的中央财政补偿;二是建立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项生态补偿费及开展试点工作。建立试点,从试点研究抓起,摸索经验,探索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态补偿机制各方面理论问题的具体实践方法,特别是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期限、补偿费用的使用与管理等基本问题。
理论教育 2023-10-11

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市场化运作模式

山东省莒县组建股份合作土地开发公司模式。3.2.2.2承包治理管理模式河南省灵宝市地处黄土高原东延部分,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开拓投资渠道,加快流域治理速度,灵宝市制定了优惠政策,吸引致富大户、经济能人、厂矿企业治理水土流失,从而出现了多种承包治理管理模式,效果显著。
理论教育 2023-10-11

淤地坝管理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

延川县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多元化投资模式,通过解决淤地坝管护资金短缺问题,强化了对淤地坝管护能力。针对群众资金短缺的问题,县上鼓励农民采取集体统一提供贷款,分户承贷,村组集体组织建设,农民按投资比例分享利益的模式联户承包兴建淤地坝。⑤落实责任,明确职责,以地养坝。工程建成后划拨0.7hm2坝地归管理人员耕种,作为管理报酬。
理论教育 2023-10-11

政策实施主要经验: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经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政策定位上,比较强调防治水土流失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我国水土流失防治政策中的各种具体措施,特别是防治水土流失的管理制度,大部分由政府部门直接操作,并作为一种行政行为而通过政府管制实施的。相比较而言,通过社会团体、公民个体而实施的政策则为数不多,如与管制性政策配合使用,实施效果更加显著。
理论教育 2023-10-11

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主要经验分享

下面重点总结部分代表性国际援助和国内投资项目的实施经验。项目实施5年来,在应用参与式方法,探索可持续生计途径,加强部门协作和资源整合,开展新理念新方法的宣传推广,实施社区主导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项目为云南省政府来的政策、规划和程序以及更好地解决贫困和环境问题得出了一些重要经验和建议,其中许多都与流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强化政策和机制。
理论教育 2023-10-11

小流域综治:社会参与模式研究

图3.1社区主导式小流域治理管理过程接下来规划人员对从农民那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诊断问题,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对那些影响生态环境最为严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我国在实行参与式小流域治理和管理方面,主要是采用经济和非经济的措施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依靠广大群众自觉进行治理和管理。
理论教育 2023-10-11

小流域管理模式研究成果

我国的流域规划按照规划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中观层面上,流域管理的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政策在流域规划方面的规定和指导进行流域规划。流域规划被纳入了法律规定的范畴。流域规划,包括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专业规划;区域规划,包括区域综合规划和区域专业规划。流域规划在微观层面上的表现形式是小流域规划,即具体涉及县、乡村、社区及家庭。
理论教育 2023-10-11

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综上分析,小流域可持续发展治理管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发展民生水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0多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在理论、实践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改善我国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我国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见图5.1。
理论教育 2023-10-11

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研究:可持续发展概念探索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的道德水准。小流域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决定了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理论教育 2023-10-11

小流域治理项目的完善管理模式研究及投资回馈机制

在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中,中央和省(自治区)各级主管部门协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测评价体系,成立专门机构、固定专职监评人员,充实监测评价工作技术力量,强化监测评价工作。3)治理项目地区各级政府从拍卖、租赁项目治理措施使用权或治理后项目地区土地增值所得的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回馈“市场化”的投资法人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化参与者。
理论教育 2023-10-11

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研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建立小流域综合管理效绩考核制度的总体思路是:各级政府建立小流域综合管理目标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政府领导任期内小流域管理目标考核制度,强化行政问责制,将小流域管理为重要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试行“一票否决”制。建立定期向人大汇报小流域综合管理工作制度,人大定期不定期检查小流域管理工作,以及重大项目专项检查制度。
理论教育 2023-10-11

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系统性规范改进

管理模式的“系统性”决定了该模式的执行前、执行中、执行后的各个阶段必须呈现系统性。小流域综合管理主体、对象、手段等的系统性要求小流域综合管理模式必然是系统性的。第一规范从宏观上明确小流域治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小流域综合管理必须坚持和贯彻系统观控运筹的思想。系统性的观点要求整体和部分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理论教育 2023-10-11

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研究:提炼最佳开放系统框架

从系统科学—系统工程概念来看,任何最佳模式实际上都是一种由若干模式要素构成的系统。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研究的理想目标,便是在开放的系统工程框架下,提炼出一种综合集成、持续进化的小流域管理最佳模式。图4.1综合集成、持续进化的卓越模式:开放的系统工程框架[薛惠锋、常远、霍宪丹Hui-Feng XUE,Yon CHUNG&Xian-Dan HUO,2008]
理论教育 2023-10-11

水土流失严重县空间分布调查及管理模式研究成果

全国646个水土流失严重县的流域分布为:长江流域265个、黄河流域225个、松辽流域44个、海河流域71个、淮河流域24个、珠江流域17个,分别占水土流失严重县总数的41.0%、34.9%、6.8%、11.0%、3.7%和2.6%,见图1.3。图1.3水土流失严重县流域分布从水土流失严重县的流域分布看,水土流失严重县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集中度明显高于其他流域,其中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布的水土流失严重县合计占到水土流失严重县总数的75.9%。
理论教育 2023-10-1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