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明研究.第一辑

南宋海防体系与职能-海洋文明研究.第一辑

南宋海防体系在保障沿海社会稳定和海上贸易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对外防御中实际作用甚微。现有研究对于南宋海防的水军设置、海防机构、防御体系及其运行等,强调了海防“在南宋的国防格局中具有事关全局的地位”,但海防区域格局及其区别、人员和兵寨配置,以及海防的防卫特点等仍可进一步讨论。但是,北宋时已有了局部的海防措施。
理论教育 2023-10-10

上海城市天后信仰变迁研究揭示近代海洋文明

在战争破坏和宗教政策的影响下,上海城市的天后宫先后经历了破坏和新建,其信仰因闽粤移民数量的增多而得到扩散和进一步传播。[4]但是笔者认为作为开埠后城市区域内的天后信仰,其演变、传播受到移民、宗教政策、战争等开埠后特有的社会因素影响,还有待深入、细化的研究。上海城市最早建立的天后信仰场所是位于小东门外的顺济庙,开埠以后因战争被毁。
理论教育 2023-10-10

越南阮朝时期的国号问题分析

关键词:阮朝嘉隆明命国号宗藩关系公元1802年,阮福映击败西山军,建立阮朝。由于阮朝国号的更动俱发生于嘉隆和明命二朝,笔者以此时段为研究时段,以其间国号的更动为切入点,试图发掘国号变迁之全程,并对国号寓意、变迁原因及其对清阮关系的影响等相关问题作些探讨,尚祈方家教正。综上所言,自1802年五月初二阮福映建元起,至嘉隆三年春正月,是阮朝以“南越”为国号的时期。
理论教育 2023-10-10

长江三角洲滨海区聚落扩展与环境变迁

吴俊范[2]摘要:唐宋以降,长江三角洲前缘地区的较快成陆与海塘的历次修筑,使人类活动与聚落扩展都进入了活跃期,表现出以人们越出海塘开发滩涂或煮盐为引领,聚落扩展速度与规模加快、人口流动活跃的特征,具有显著的区域发展活力。
理论教育 2023-10-10

唐代岭南地区货币使用考察

尽管唐人议论中有大量关于岭南地区以金银用于交易的记载,但这些金银并未固定地成为一般等价物,而是普通物资,因此这些史料反映的其实是该地区物物交换的风俗。在唐代,金银从未成为政府承认的法定货币。
理论教育 2023-10-10

早期西方地图中钓鱼岛的探索

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西方早期舆图中的钓鱼岛为切入点,以西方国家中的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绘制的地图为研究对象,在早期西方地图中寻找证据,证明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管辖钓鱼岛列屿这一事实。值得注意的是,在台湾岛东北部有三个排成直线的小岛,图中用小黑点表示,据其位置及大小,很有可能是钓鱼列岛。
理论教育 2023-10-10

《死亡之海:航海时代大西洋的渔业》-海洋史研究佳作

虽名为海洋史,实际重心仍在陆地。其中,人类、技术与海洋自然环境的互动,构成了《死亡之海》叙事的核心因素。在《死亡之海》中,关于渔业、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的论述,占据了大量篇幅。
理论教育 2023-10-10

解读南海争端对极地和海洋的影响

本文的核心观点在于:人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型政体,陆地型的地缘政治和亲属关系与海洋型的海缘政治及关系范型都可用于人类社会,对海洋的深入研究可为这一论断提出进一步确证。而从上海乘坐飞机,在四个小时之内,就能抵达菲律宾的马尼拉。从这个角度来看,南海问题是相当长时间以来,有关亚洲族群生成史的叙述之争和正统之争的局部显现。也就是说,洲际航行作为一种救命或逃命式的旅行似乎更为可信。
理论教育 2023-10-10

台州大陈岛:闽商基地转变为台湾北门海洋文明研究

东镇山即今上大陈岛,岛上有高丽头,此岛是唐代台州与福建、朝鲜的贸易枢纽。大陈岛在明代也是福建商人与倭寇的基地,明清时期发生多次战争。主岛为上大陈岛、下大陈岛,上大陈岛在北,面积7平方千米,南面隔海2.5千米是下大陈岛,面积4.9平方千米。1955年,大陈岛人整体迁入台湾。说明唐代台州和岭南的海上往来非常密切,因此台州商人能得到岭南商品,或在台州本地移植生产。为何台州成为唐代浙江独一无二的热带商品出产地呢?
理论教育 2023-10-10

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及贡献

关键词:福建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渊源重要贡献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北与浙江毗连,南与广东相接,与台湾隔海相望,海岸线长达3 324千米,大小港湾多达上百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福建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
理论教育 2023-10-10

南宋海防体系研究成果

南宋初年,朝廷对料角非常重视。但随着宋人对料角地理环境了解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士大夫认识到“外洋路”比“里洋路”更有海防价值,随之而来的是整个海防体系的调整。由此,南宋淮南两浙的海防重心,便逐渐移到了环今杭州湾的南北两岸。[5]在南宋的海防体系之中,特别是在淮东两浙的海防链条中,淮南东路通州的“料角”一地,似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理论教育 2023-10-10

海洋文明研究:揭示东方明珠的历史与成就

另一方面,“内陆中国”则不断被边缘化。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逐渐侵入上海的传统城市区域。上海成为中国近代最繁华的都市,由此而来的所谓“上海模式”对整个近代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外国势力掌控下的近代上海,迅速地由一座东部沿海的县城一跃而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理论教育 2023-10-10

近代中国灯塔空间体系初探海洋文明研究.第一辑

外国政府和其他主体建设管理的灯塔在近代中国灯塔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从航海史视角观察,它们与海关建设管理的灯塔共同构成了近代中国灯塔体系。多种来源的资料为本文进一步理清近代中国构建灯塔体系的进程、勾勒灯塔基本格局提供了可能。之所以在近代中国灯塔体系的研究中不能忽视非海关管理的灯塔,是由于这部分灯塔本身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理论教育 2023-10-10

明清时期广东东路沿海巡检司的海防功能:海洋文明研究第一辑成果

周伟峰黄忠鑫[2]摘要:广东东路沿海巡检司在明代时发挥着重要的海防作用。明清时期,广东的海防区域部署一般划分为东、中、西三路。笔者不揣浅陋,欲以明清时期广东东路惠、潮二府的沿海巡检司为中心,探讨其建置沿革、驻地变迁与海防形势的关系,并比较巡检司在不同时期海防中的作用,以对沿海巡检司的功能变化有一更清楚的认识。因此,本文暂不将吉安巡检司列入沿海巡检司的讨论范围。
理论教育 2023-10-10

隋唐江南造船业发展-海上军事活动刺激分布

张晓东[2]摘要:隋唐江南造船业的发展也是唐宋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表现。隋唐东征发展海上力量对江南造船业构成了刺激,战争动员也是江南造船潜力的重要表现。
理论教育 2023-10-10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