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向深蓝·纵横九万里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卫星,助力海洋科技发展

搭载“海洋一号C”卫星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升空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任务中,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科技人员自主研发的“航天发射指挥信息系统”成功用于实战。海岸带成像仪星上定标光谱仪总体来说,“海洋一号C”卫星将大幅提高我国海洋综合调查效率,助力海洋预报及预警,整体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我国大洋渔业的经济效益,为全球海洋科学技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理论教育 2023-09-22

慰问雪龙号,纵横九万里

2014年11月18日,这一天是“雪龙”号值得纪念和骄傲的一天。正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登上了“雪龙”船。“雪龙”号科考船在执行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任务途中,在此停靠补给。习近平向两国科考人员表示慰问。随后,习近平主席前往码头,登上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参观了中国极地考察30周年图片展。习近平离开“雪龙”船时,船员和科考人员聚集在甲板上列队欢送。
理论教育 2023-09-22

向阳红船系列更名与发展情况简介

“向阳红02”船于1983年2月更名为“中国海监71”船,1997年8月退役。“向阳红03”船于1984年9月更名为“中国海监73”船。“向阳红五号”船原为从波兰进口的货船。1999年7月28日,经国家海洋局批准,“向阳红09”船更名为“中国海监28”船;2001年4月28日,该船又重新更名为“向阳红09”船。目前,一代“向阳红”系列考察船或已经报废解体,或已经更名改作其他用途。“向阳红09”船近十几年,我国制造了新一代的“向阳红”系列船。
理论教育 2023-09-22

驶向深蓝突破1300千米着陆

2017年1月8日一大早,距离我国南极中山站10千米外的内陆机场,“雪鹰601”静待起飞。队员们还抓紧时间,用时速达100千米以上的雪地摩托进行跑道测试。当地时间1月8日9时50分,伴随着发动机有力的声声轰鸣,“雪鹰601”腾空而起,向着1200多千米外的昆仑站飞翔。这是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从南纬69°的南极中山站,空中历经4小时15分钟,飞越1316千米的茫茫冰雪高原,成功抵达纬度达80°的南极冰盖之巅。
理论教育 2023-09-22

国际大救援:中国勇士飞奔南极

考察队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启用直升机救援,制订了营救方案。“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澳大利亚搜救中心以及“南极光”号三方会商,肯定了“雪龙”船直升机救援计划。等待疏散的乘客以12人为一组,在中国救援者指引下迅速登机。中国救援人员所到之处总能听到这样的感谢和欢呼。“雪龙”号上的中国勇士们在获悉他国船只身陷危难后,秉承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千里驰援,助多国乘客转危为安,彰
理论教育 2023-09-22

中国首航深海探索之功臣

如果说“向阳红”序列船舶为我国大洋科考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大洋一号”就是这个序列船舶之外的又一功臣。1990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代表中国政府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的名义向联合国副秘书长南丹递交了“多金属结核矿区”申请书。中国在国际海底勘探开发领域,逐渐成为支持和促进国际海底管理局有效管理国际大洋海底这一“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中坚力量。
理论教育 2023-09-22

中国首颗海洋卫星成功发射,开启空间海洋遥感新时代

9时45分,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水色卫星“海洋一号A”搭载“长征四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现场一片欢腾。“海洋一号A”卫星的成功发射,使我国进入了空间海洋遥感新时代,也使我国跻身于世界海洋观测强国之列。目前,“海洋一号A”卫星光荣退休,停止运行。我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年后,2007年4月11日,“海洋一号B”卫星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海洋一号系列卫星应用产品
理论教育 2023-09-22

国家海洋调查船队成立,深蓝九万里纵横

国家海洋调查船队成立之初,有19艘船加入,主要承担国家海洋基础性、综合性和重大专项调查等任务以及国家重大海洋科学研究项目、重大国际海洋科学合作项目和政府间海洋交流合作项目涉及的调查任务。2014年1月交付使用的“向阳红10”新船,以及随后建造的“向阳红03”“向阳红01”等新一代“向阳红”序列船陆续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
理论教育 2023-09-22

向阳红·新时代新征程

2013年8月24日,阳光明媚,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向阳红10”船顺利下水。2014年1月,“向阳红10”船交付使用。和绝大多数相似吨位的船舶一样,“向阳红10”船有驾驶台、机舱、前后甲板等复杂的结构。与普通货船相比,“向阳红10”船的驾驶台有一套科考船或工程船需要配置的动力定位系统。“向阳红10”船后甲板上的A型架
理论教育 2023-09-22

深海一号:续航1.2万海里,支持蛟龙号下潜

“深海一号”船长90.2米,型宽16.8米,设计排水量4500吨,采用全电力吊舱式推进系统,续航力超过1.2万海里,自持力达60天,可支持“蛟龙”号全球无限航区执行下潜任务。2017年9月,新船正式开建,定名为“深海一号”。“深海一号”的设计理念、技术水平和科学调查能力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海一号”配备了全新的水面支撑系统。
理论教育 2023-09-22

中国第13次南极考察队征服冰穹A

冰穹A地处南极内陆腹地,海拔4093米,极寒缺氧,寸草不生,举目皆冰雪,满眼白茫茫,像一望无际的白色沙漠,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1992年,在德国不莱梅举行的《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中国科学家秦大河几乎是抢过话筒宣布,中国愿意承担冰穹A的考察任务。中国考察队驾驶雪地车在南极冰盖行驶在“雪龙”船的强大后盾支撑下,1997年,中国第13次南极考察队8名队员历时13天,向冰穹A方向挺进了300千米。
理论教育 2023-09-22

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成功下水

2017年,“雪龙”船穿越中央航道,又首航西北航道,完成了北极三大航道的航行。2018年9月10日,这艘我国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在上海下水,被命名为“雪龙2”号,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当天,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下水暨命名仪式上说。
理论教育 2023-09-22

中国向阳红五号:环球海洋调查的时代利器

《英国“挑战者”号航行科学成果报告》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开展了世界首次环球海洋调查。执行这项重要任务的船只,是第一代“向阳红”系列船中的“向阳红五号”船。锰结核“向阳红”,听着响亮,意境深远,带有明显和浓厚的时代色彩,自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起,就乘风破浪,远航极地大洋。时至今日,“她们”仍然是我国海洋科考的“尖兵利器”。
理论教育 2023-09-22

新一代向阳红系列:展示远洋科考船新风采

继新“向阳红 10”船之后,2015年又有两艘远洋科考船“向阳红 03”“向阳红 01”船先后下水,并于 2016年交付使用。新一代“向阳红”系列展示出新的风采。一露面,众多媒体就将这两艘“向阳红”船上的设备设施通过视图、文字展示给公众。新“向阳红03”船的前甲板船上所有实验室围壁、工作桌面装有C钢,方便设备的安装与固定,是国内科考船首创。
理论教育 2023-09-22

中国南极考察两船征南极行:纵横九万里

中国第七次南极考察同时派出“极地”号和“海洋四号”船执行两船两站任务。“海洋四号”船出征前,船长滕征光赶赴广东省地质局,了解所有任务及工作安排,又去“极地”号复印了海图,查找了许多外国资料,仔细了解目标海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认真设计了航路、进出航道、锚地等,做了一套完整的航行方案。对南极气候突变没有经验的王光宇不愿放弃。
理论教育 2023-09-22

南极考察:突破修造长城码头,保证船只安全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和海军等经充分研究决定,由时任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德鸿担任首次南极考察的总指挥兼临时党委书记。高温导致“向阳红10”船的高压油泵发生故障。船长张志挺指挥若定,操船有方,水手们提早关闭水密门,冒险抢救后甲板缆绳,保住了船的安全。整整5天5夜,队员们的“肉搏战”终于有了战果,一座为建设长城站而突击修造的码头——长城码头完工。
理论教育 2023-09-22
-已经加载完成-